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細節處彰顯大家手筆!

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細節處彰顯大家手筆!

李唐《萬壑松風圖》 南宋 絹本設色 縱188cm 橫139cm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市南)人。北宋末南宋初畫家。南宋初期畫壇盟主,兩宋山水畫的承前啟後者,南宋山水畫風的奠基人。宋高宗最愛其畫,稱其為「宋之思訓(李思訓)」。擅畫山水,變荊浩、范寬之法,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氣勢。晚年去繁就簡,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

瀑布一

李唐的這幅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奇峰聳峙,險峻峨。高大的主峰傲然屹立,似乎要頂破蒼穹。周圍,有數座刀劈斧削的險峰環抱,更加襯托出主峰的博大雄強。山頂上林木蔚然,險峻中不乏神秀華潤。視線到了山半腰,只見白雲繚繞間,有一大片古松,茂密蒼翠,白雲浮游飄渺,幻化出一個蜃蜃渺渺的境界。遠處,山麓以至山頂,也是一片片蒼鬱的松林。而山下近處的松林,就如同秀挺在眼前一般,在統一和諧中顯現出一種五彩斑斕的韻味。松樹榦用中鋒勾出,背部的松鱗刻畫得細膩傳神。松針用細筆快寫,筆筆挺拔利落。樹葉用大面積的濃墨渲染,又破以淡墨,使人感覺滿目蒼綠,鬱鬱蔥蔥。又有各種姿態的小枝穿插其間,整個松林平添了一種有風吹過的動感。這峭壁堅岩,滿山松風,組成了一個寧靜的世界,多麼令人神往。

瀑布二

畫面上的兩條瀑布。細長的瀑布,從山岩石縫間飛流直下。清澈的泉水,從亂石中噴涌而出。多了兩條瀑布,深山的寂靜彷彿被打破了,山水一下子活了起來。峭拔的山體,幽幽的深壑,森森的松風,與潺潺的流水一起,渾然而成一闋優美的交響,雄渾地,久久地,在天地間浩蕩。

石頭一

石頭二

急流、石頭

李唐畢竟是李唐,他註定是要開創新的畫風的人。他師出荊、關,學習范寬,但他不再把大山的主峰安排在畫面中軸線的位置,而是向左邊傾斜,並且重視以斜線分割畫面,使構圖富有層次。在畫面下段,左側的流水,與右邊的山徑,以及兩邊迤邐的山崖,都有向畫面中心走向的趨勢,使構圖開合有序,中心突出。在畫面的中間,李唐也進行了虛實處理,大團的白雲,有留白的效果,使山岩分出前後,遠峰更加幽遠。站在這幅畫的前面,你會感到主峰離自己很近,近得似乎看到那些層疊的壘石,和壘石間盤根錯節的樹根;近得可以感覺到萬壑松風,正吹動自己的衣襟。

樹木一

樹木二

《萬壑松風圖》繪江南煙嵐松濤,礬頭重疊;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林,「豐」字形的松樹隨風搖曳,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陣陣濕潤的涼風撲面而來;溝壑里聚起團團雲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間煙火。

隱藏於遠山之中的題款

《萬壑松風圖》款識題於遠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可知作於1124年,其時李唐約70歲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甲辰是宋宣和六年,李唐已經步入高齡。儘管如此,畫中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畫上的插雲尖峰。岡巒、峭壁,好像斧頭剛剛鑿過,對一片石質的山,表現山特別堅硬的感覺。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雲繚繞清嵐浮動。從山麓至山巔,松林高密,鬱鬱蔥蔥。山腳下亂石珠連,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壯之氣撲面而來,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覺。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視覺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寬、郭熙諸家技巧,用多種皴法表現不同的石質,如主峰,上端用長釘皴刮鐵皴,中部偶爾參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獨創的馬牙皴。此外還可以看出其後來創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雛型。對皴法的運用是李唐在此圖中的最大特點,對後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到現代還在為人們所學習探討。

圖文 |源於網路

編輯 | 漁公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儒雅之風,解讀何為「書卷氣」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