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中發 遙望經典

黃中發 遙望經典

你以雙眸燃燒我的詩句,我以苦修等待天涯的相逢。

關注「作伴結廬」

蘭亭序

 神笛情韻

純音樂 

00:00/00:00

文:黃中發

版式設計:龍靈子

學書法的基本要求是錘鍊筆法。

然而,當我們撥開籠罩在經典中的層層迷霧後,卻會驚奇地發現,經典作品之所以引起心靈震撼,是因為其中散發出來的是一份情懷,一份感動,以及強烈的生命意識。

現在很多學書者最重視的是技法,往往局限於書法技巧的學習和探索,而忽視了書法之源,即傳統文化對我們的滋養。

當我們端一杯香茗,品味王羲之的《蘭亭序》時,那種朗天清氣,和暢的惠風撲面而來。我們可以和書聖一道從宇宙的大視野來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羲之對人生易逝的感慨,對人生的熱愛,對人生憂患的拷問,傳達了在有限人生中創造無限價值的積極信號。《蘭亭序》被選入《古文觀止》,是因為它自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以及哲思追尋。

當我們舉筆探追顏真卿《祭侄文稿》墨跡時,體會到得是其真摯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哀憤極致的內心宣洩。在那些字裡行間乃至卒不成字塗抹中看到的家國情懷躍然於紙,而使我們感動於心。這種家國情懷不僅僅於筆墨中,還在於顏氏一門一貫的切身行動中。這件作品就像一首悲壯鳴奏曲,成為千古絕唱,天地為之久低昂。

當我們觸摸蘇軾《寒食詩帖》脈搏時,那境遇的凄涼,內心的苦悶,性格的頑強,如寒夜的火炬,熊熊耀眼。情緒流轉的筆墨交織著傷痛與吶喊,同時也有堅守與豁達。凄涼,其實就是高貴人生的一個歷練過程。挫折,是精神力量的寶貴源泉。

不同於現代人的刻意製作,上面三大行書都是手稿,書寫得是真情流露,支撐他們作品的是極致人格及深刻的文化內涵。如孔子說的「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甚相其合。

書法作品唯有一個立體的呈現,才能震撼人的心靈,才能成為永恆的經典!

反觀現在獲獎入展的作品,有點畫精到的,有對比強烈的,卻很難看到震撼心靈的作品。其原因恐怕還是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完成一幅作品,其內容如僅僅抄寫別人的詩、文,固不待言。縱然寫自作詩文,如果缺少傳統文化根基也將是空洞無物。試問,自己都打動不了,怎麼能打動別人?

書法的高境界是在具備法度的基礎上有情感表達,而情感表達是與詩、文內容相契合的。詩、文的內涵與高度是何等重要?

北宋期間,堪稱一時書法領袖式的人物如周越,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許多書家,文人學者都從師於他。但隨他的弟子書法水平日益提升,眼界日高,完成了對周越的超越之後,又紛紛對周越書法的不足提出了批評,如黃庭堅說:「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蘇軾說:「草書非學聊自娛,落筆已喚周越奴。」不難看出,他們批評周越書法的一個關鍵字是「俗」。也就是說他作品缺少傳統文化的深刻。

山谷下面一段說得更清楚:「周散騎《千字文》,皆絕妙,同時極善用筆。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西台、林和靖矣」。

值得玩味的是,我們現在知道北宋書法家周越,還是通過山谷等書家對周越的批評,這是否可以對現在學書者警醒?

古代經典書法所彰顯出的風度和氣象是後世難以超越的,其風流蘊藉、其瀟洒飄逸,其中和之美,無不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藝術創作中的得到完美的體現。

儒家的「敦厚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釋家的「我心即佛」,成就了經典作品的不激不厲,線條的質樸無華,章法的自然多變,韻律的統一和諧。

書法就像一棵千年大樹上的累累碩果。傳統文化精神才是它的根,才是它的血脈,才是它的家園。

還是大文豪韓愈說得好,」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

作者簡介

黃中發,江西鄱陽人,現為鄱江書院副院長,鄱陽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喜翰墨,主攻行草.揉篆隸筆意,籍數十年臨池,並樂從經史諸子百家中找養份,苦尋自家風貌。其作沉厚而顯圓活;俊逸外發而勁健內含,重視線內運動的表達,強調節奏。一直從事書法教育。書法作品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全國職工書法展,全國首屆「長江杯」書法展。作品曾在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發表。藝術簡介載入鄱陽縣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伴結廬 的精彩文章:

媽媽的「三三兒」

TAG:作伴結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