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吳振鋒、何開鑫、鄒濤、張坤山、陳其吉(2017年第49期

(九)——吳振鋒、何開鑫、鄒濤、張坤山、陳其吉(2017年第49期

【十年】——紀念《書法報·書畫天地》發行500期

當代書法名家特刊(九)

吳振鋒、何開鑫、鄒濤、張坤山、陳其吉

(姓氏筆畫排序)

藝術家簡歷

吳振鋒筆名不然,別署萬廬。1957年出生於陝西商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收藏研究部主任,《美術博物館》雜誌執行主編。中國書協第四、五、六屆學術委員會委員,第七屆隸書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曾多次擔任全國書法展評委。作品曾多次入展全國性展覽。在《中國書法》《書法研究》等報刊上發表書學論文百餘篇,曾多次參加國際書學討論會、全國書學討論會及全國書法批評年會等學術活動。論文曾獲全國隸書學術研討會一等獎,全國第五屆書學討論會三等獎。論著《叩問心靈——吳振鋒論書三題》榮獲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出版有論書文集《心靈的選擇》《叩問心靈》《因為書法》《新中國60年書記史紀》《書法發言》《字里千秋》。

隸書王維《酬張少府》橫幅

行書憐君小品

藝術家簡歷

何開鑫四川蓬溪人。中國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書協副主席、行草書委員會主任,四川省德藝雙馨藝術家,中國國家畫院首屆沈鵬書法精英班成員。40餘次入展中國書協、文化部等國家級重要展覽和國際展覽,曾獲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最高獎)、全國第三屆楹聯展銀獎、第八屆全國中青展三等獎、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金獎、四川省「巴蜀文藝獎」一等獎等,有多篇書法評論在專業報刊發表。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及四川電視台製作並播出《何開鑫藝術人生》專題片,出版有《何開鑫書法精品集》《臨池寫心·何開心卷》《當代名家·何開鑫》《歲月入歌·何開鑫詩書作品集》《全國首屆名家、名篇、名作——三名工程何開鑫》等專輯。

草書條幅呼嘯穿嶺過,車行漸微茫。揮手京都遠,論道詩酒狂。畫苑聆妙諦,研書解彷徨。心路記墨痕,登峰閱秦蒼。

行草扇面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其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行草扇面萬里江天萬里明,樹樹秋山蘊風情。扁舟橈金當夕照,漁歌唱晚繞洞庭。數叢棘草掩古渡,萬頃湖波鷺洲城。三橋飛渡停紅日,五湖煙柳入畫屏。

藝術家簡歷

鄒 濤1962年出生於寧夏,浙江衢州人,現居日本。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雜誌編委、全日本華人印社社長、西泠印社社員。

曾獲第三屆全國中青年書法家篆刻家作品展優秀作品獎、第二屆西泠印社全國篆刻作品評展優秀獎等。著有《趙之謙年譜》《中國書法全集·趙之謙》卷(榮寶齋出版社)、《篆刻津梁》(人民美術出版社)、《書齋雅物——筆墨紙硯》(上海書畫出版社)、《雅室清賞——文房雜項》(上海書畫出版社)等。

篆書條幅大道日喪,若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篆書條幅少時學劍未嘗試,輒假寸鐵驅蛟龍。不知何者為正變,自我作古空群雄。

篆書壽無量橫幅

藝術家簡歷

張坤山1952年出生,山東淄博人。海軍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業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自1990年以來連任第三、四、五、六、七屆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協第六屆鑒定維權委員會副主任、第七屆書法行業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兼書法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委員,海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國家藝術課題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貢獻津貼專家。

1984年起,數百次參加由中國書協、中國文聯和國家文化部主辦的一系列國家級展覽和國際書法大展,十餘次在全國性書法大賽中獲得金獎,多次擔任全國全軍展覽評審委員。多次榮立部隊二等功、三等功和獲得多種榮譽稱號。發表書論文章數百篇,出版書法和理論專著20餘種。

草書對聯篤初誠美慎終宜令

草書中堂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創作隨想

□張坤山

對傳統要有敬畏之心或者崇尚之心,這是近幾年書法的常用語。事實也確實如此,傳統經典碑帖,尤其經典人物真的讓我們敬畏。縱觀歷代書家無不是池水盡墨、筆成冢墨成池。智永三十載臨池不下樓,米芾終生臨古字,王鐸一日臨帖一日應酬請索,終讓歷史銘記。古人的習書歷程無一不在述說成功的艱辛,若沒有皓首窮經、青燈黃卷的痛苦堅守,又怎能屹立於史上書壇?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筆墨文化靠的是深厚的文化積澱與經年累月的刻苦臨池,時光易逝,古意難學,繼承尚易,出新艱難。孫過庭《書譜》說:「心不厭精,手不忘熟。」他倡導書者永葆藝術的敏感性與創造力,不斷提升審美境界和升華技藝水平,才能不負古人,不負經典,不負時代。

中國書法從古到今,從書齋把玩、案牘賞評發展到展廳懸掛,從實用書寫演變到專為展覽而書,確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諸如作品的尺幅、場地的擴大、創作的思路、藝術元素的提升等方面都與古人有了區別,但書法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傳統精神卻依然歷久彌新,這是書法的靈魂。雖然當下書法創作呈現繁榮景象,但對書法傳統深度的挖掘和繼承還停留在表面,古人臨池物我雙忘、心手雙暢之愜意,秉燭游心之淡然,當代人已難體會其奧妙,更無古人閑庭信步之心境。過度強調個性化,而有異化傳統經典之傾向;過度強調形式與設計,削弱了書法本體之意識;過度揣摩評委好惡,缺少了書法原創之動力;過度宣揚接近百姓,易使書法藝術陷入庸俗化。

書法是線條藝術,也是一種造型藝術,它把工整平穩的漢字結構演變成無窮無盡的姿態,隨即有了藝術性,尤其是草書和行書。書之造型主要有點畫造型、結構造型、行列造型。書法家風格趨向的不同,主要指嚮應該是造型。簡單的一個漢字,可以書寫出若干個不同面目的造型,王羲之在《蘭亭序》中的「之」字有21個,每個都不相同,主要是在結體勢態上有了變化,因而呈現出生動。區別書法家的風格,也主要區別在字勢造型上,如懷素和張旭,雖然都是狂草,但拿出每一個來,寫法都不一樣,筆畫長短的搭配,偏旁部首的安排,尤其是字的筆畫之間的空白是千變萬化的。有經驗的書家用變化的手法寫同一詩句,可以創造出多種形態不同的表現形式,原因就是字勢結構發生了變化,隨之字與字之間的起承轉合也發生了變化。這也算是一種造型能力,這種能力越強大,作品中的變化起伏就越大,藝術元素就越豐富。細觀古人經典,你會發現,除了用筆上的竅門外,擺布好字勢結構,鍛煉這種造型能力,異常重要。

書法講究「節奏」,節奏中包含了諸多的點面,如速度快慢、字之大小、左右騰挪、俯仰向背、墨色變化等等都應視為與節奏有關。「節奏」一詞源於音樂,比如樂曲行進速度之疾徐,音響高低之起伏。節奏在書法中同樣重要,因為它既是技巧問題,也是藝術問題,節奏蘊含於章法構成中,人們通過章法的構成來判斷感受筆墨的節奏。行草書尤重節奏,王羲之的《得示帖》便是一部節奏極佳的法帖。平時的日課中除了對碑帖筆畫結體的練習外,還應當細心觀察古人書寫的節奏變化,有人說「節奏是書法藝術的靈魂」,仔細琢磨,很有道理。試想,如果書法中失去了大小、虛實、快慢、黑白等節奏變化,還有藝術感覺嗎?最多只能稱為寫漢字,然而寫實用性的漢字與書法藝術卻是有天壤之別的。

藝術家簡歷

陳其吉號幽蘭,1948年出生於海南文昌。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第四屆海南省書協副主席,第五屆海南省書協顧問,海南省書畫院特聘書畫師,海南省政協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文昌市書協主席、文昌市開明書畫院院長。2003年被海南省文聯評為「德藝雙馨」優秀藝術家,2007年被中國書協評為中國書法家進萬家行動先進個人,2012年被文昌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昌市優秀社科文藝人才。

楷書重陽中堂

隸書神龍條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六)——何昌貴、張維忠、陳羲明、邵佩英、苗培紅(2017年第48期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