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風雅築:徽州木雕的文化意蘊

儒風雅築:徽州木雕的文化意蘊

古徽州(今黃山市)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其歷史悠久、文風昌盛、人傑地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徽州文化孕育出各種藝術門類,其中徽州木雕獨樹一幟。

早在唐末,由於徽墨在全國名聲卓著,而墨模是用木板精細凹雕而成,比一般的木板雕刻更見功夫,歷代大量的墨模雕刻造就了一批雕刻藝術家。元代的王楨在徽州首創了木刻活字排版印刷術和活字版韻輪,後又湧現出一批刻工名手,他們不僅刻木活字,而且平雕刊刻各種書籍插圖、畫譜等。徽州木刻版畫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出現比歐洲版畫要早500年。明萬曆年間,隨著徽商的崛起,徽州版畫藝術走入巔峰時代,徽州也成為全國三大刻書中心,成為中國歷史上版畫藝術的黃金時期。徽州版畫為徽州木雕的興盛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元末明初,徽商逐漸崛起,帶動歸鄉置地營宅之風,為了彰顯財富與風雅,在建築構建上以雕刻進行裝飾的風尚應運而生,而徽州木雕的興衰也與徽州民居的興衰並行。明以降,徽商已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的「明星」商人。遵循儒家文化傳統,發家致富後的賈商們,返故土、置良田、起豪宅,競以雕樑畫棟進行裝修,推動徽州民居木雕藝術裝飾的風氣日盛,並形成當地的一種文化傳統。地方文化的基因,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徽商在木雕藝術中更多地追求儒家文化的氣息,促使徽州木雕成為具有鮮明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藝術流派。

因應用在徽派建築上較多,故徽州木雕對材料的篩選也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一般用銀杏、香樟、松柏、紅豆杉較多,木質酥軟不僅有利於雕刻,更有利於保持房屋的濕度平衡。而徽州木雕用於古典傢具、掛屏等裝飾性物件的雕刻時,則選擇較為高檔的材質,紫檀花梨、金絲楠木等名貴樹種都有使用。

明初為徽州木雕的發展時期,頗襲秦漢遺風,以淺浮雕表現手法為主,用線簡練挺拔,粗放剛勁,比較接近漢代畫像磚的風格,古拙而樸素,人物形象適度誇張,造型渾圓結實,儉樸中富有變化;明中葉到清中葉為鼎盛時期,風格轉而精細,發展了深浮雕、圓雕等手法,裝飾味道更濃;到清代後期則慢慢趨向縝密、繁複、精細,更多地運用深浮雕、圓雕、透雕等,以多層次展現工巧奢華;清末至民國年間則以精細為時尚,有的人物因過分雕琢而使力度感削弱;到民國時期,構圖上受平面繪畫的影響,寫實味濃而渾樸稚拙的意趣相對減弱。

在雕刻工藝方面,明代工匠在表現手法上較為質樸,主要採用淺浮雕、深浮雕、圓雕等幾種雕法。而清代工匠受到社會文化世俗化的影響,在前者的基礎上,發展出透雕、凹雕、線刻、多層雕刻等,形成多元並舉的局面。有的在兩寸厚的木板上竟可雕刻達七八層之多。還有木雕圖案中的門、窗可以開啟,獅子嘴裡的圓球可以滾動,表現了民間審美心理的變化。另外,在雕刻的題材內容上,明代木雕內容相對樸實簡單一些,清代更加註重內容的多樣化,取自戲曲故事、民俗題材的主題日益普遍,情節和典故更為豐富。在內容和形式上既有體現士夫文化清雅趣味的山水、花鳥,也有迎合富商審美偏好的歷史、故事、戲文的場景片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簽署財政撥款法案 結束69小時的政府停擺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