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齊白石不僅學他的畫,還用他的名字給兒子取名!

齊白石不僅學他的畫,還用他的名字給兒子取名!

早先萃花給大家介紹了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他「拍」了一組模糊的風景照,竟成為全球估價最高的中國藝術品,對,就是那個拍出9.3億、躋身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的天價畫作。

其中,裡面一些山、樹葉的畫法採用幾乎相同走向的大卧點來表現。

這種以墨點畫山石、樹葉的畫法並非齊老的原創,而是借鑒了宋代大書畫家米芾(fú),所以稱之為「米點法」。

米芾在書法上是宋四家之一,繪畫上又與其長子米友仁開創「米氏雲山」而留名畫史,可以說是非常牛逼了。

齊老想必是很推崇米芾,當他二兒子出生時,他給兒子取名齊良芾,名字中的芾即來自「米芾」,期待兒子以後能成為像米芾那樣的大畫家。

好,言歸正傳,讓後世推崇的「米氏雲山」是如何產生的呢?

開宗立派的米氏父子

五代十國那會,山水畫產生了不同流派:北方出現了荊浩開創的北方山水畫系統,運用水墨與大山大水的構圖,表現壯美的北方山水;

南方則出現董源、巨然開創的表現江南濕潤秀麗景色的江南山水畫體系。

荊浩的畫里勾、皴的運用較為明顯,而董源的畫皴也運用得比較多。(勾:將物體的外輪廓、主要脈絡用線條勾勒出來,皴:表現山石、樹木 紋理脈絡的畫法)

北方山水畫自荊浩以後,出現了關仝、李成、范寬,三人繼承了以水墨為主的山水畫風,繼續表現雄偉壯闊的北方山水,世稱「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而江南山水畫這塊,在董源巨然之後,米芾米友仁父子異軍突起,開創了雲霧迷濛的「米氏雲山」,成為江南山水畫體系的中興者。

那米氏雲山到底是怎樣的呢?

雲霧迷濛的「米氏雲山」

傳統山水畫以「勾皴法」狀山石,但米芾特別注重畫面上水與墨的交互融匯,去形求意,用側筆橫點疊染,將水墨渲染和落茄大混點(也即米點)融為一體。

可惜的是,米芾山水的真跡已經失傳,所以後世研究「米氏雲山」就多以米友仁的畫作作為依據。

例如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卷,畫中山體先以清水筆潤其大概,再用淡墨點染,後中墨疊染出山體大致層次,再以濃墨破之,再趁水墨尚濕時以濕筆隨山體形態的轉折、變化作點染。

這樣,山的遠近、虛實、凹凸全在點染的水墨變化間體現。

從用墨上看,山的頂部用墨稍濃且密,山體下部用墨稍淡且疏;煙雲純以濕淡的墨線勾畫而成,很有古意;樹先用筆畫出樹榦,再以或濃或淡的橫點疊染樹葉而成。

從技法上來講,《瀟湘奇觀圖》中山石、樹木的描繪是純以水墨點筆而成,不用一絲線條描繪,並且沒有「干破」之法。

整個畫面煙霧迷濛,變幻淋漓,充分體現了米氏雲山「山以煙為衣,雲以山為體」的雲山特點。

畫作的重點不僅僅在於山,也不僅僅在於雲,而在於雲遮山、山浮雲的煙霧朦朧的景色。

但要畫出這種狀態其實也殊為不易,《孫氏書畫鈔》中有個觀點,大意是「雨山晴山,畫家容易描繪;唯獨晴欲雨、雨欲霽,宿霧曉煙,難以刻畫。」

「以墨為戲」的繪畫理念

「米氏雲山」並不是無緣由地產生,一方面是因為米芾中年遷居鎮江,看多了江南清秀柔和的景色,所以所繪山水不似北方山水雄偉奇特,而是南方山水的煙雲繚繞;另一方面則跟父子二人的繪畫理念密切相關。

米芾自稱所畫雲山「樹石不取細,意似便已」。萃花翻譯一下,大概就是「不追求畫得像,神韻到了就可以」。這種畫風與以宋徽宗為代表的那種刻意求工的畫風是截然相反的,但與通常認為的「興之所至,以墨為戲」一致。

米友仁注重自我的寄性表達和墨戲之趣,認為繪畫是「借物寫心」、玩弄筆墨趣味以抒寫「胸中盤郁」。在米友仁畫作的署名中,我們還可看到「戲作」一詞,說明他還真是把畫畫當作水墨遊戲似的。

概況來說,米氏雲山以點染代勾皴,注重水墨的運用,使繪畫上升到「墨戲」的藝術精神高度,顯得平淡天真;米氏父子也正是通過這種墨戲的態度和母題選擇(米氏雲山)來達到他們認可的文人趣味。

代有傳人,影響至今

中國傳統山水畫領域,米氏雲山是構成文人山水畫派系的一支重要流派,自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開創以來,歷經數百年而代有傳人,至現代山水畫領域,米派山水畫技法表現力也是很強的。

元代高克恭,明代陳復明、董其昌深受米氏雲山的影響;明清正宗文人畫家甚至將米派山水畫推崇為「逸品」,這是文入畫的很高品位。

無論是景緻、構圖、筆墨還是意趣等,都可看出米氏雲山風格對其的影響

而在近現代,除了文章開頭說的中國畫大師齊白石借鑒了米氏山水畫的技法,世界抽象派藝術大師、法籍華裔著名畫家趙無極更是米芾的迷弟,「他是用另一種眼光觀察的畫家,是大書法家,是中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參考資料:

1雲山墨戲——米氏雲山的形成考

2「米氏雲山」及其遞傳與嬗變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放大米芾的書法,能否看出藝術精神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