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聖法通臨元趙孟頫《膽巴碑》2018版第1組

吳聖法通臨元趙孟頫《膽巴碑》2018版第1組

《膽巴碑》又稱《帝師膽巴碑》,為中國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碑書墨跡。趙孟頫(1254~1322)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

碑稿為紙本,楷書,縱33.6厘米,橫400厘米,內容為記述帝師膽巴生平事迹,是趙孟頫奉元仁宗命書寫的碑文, 《南陽法書表》《式古堂書畫匯考》《壬寅銷夏錄》、《三虞堂書畫目》等書均有著錄。此卷書於延祐三年(1316),書法點畫顧盼有致,用筆遒美峻拔,為晚年碑書之筆。

卷後有清姚元之、楊峴、李鴻裔、潘祖蔭、王頌蔚、王懿榮、盛昱、楊守敬題跋,並鈐有許乃普、葉恭綽等收藏印記。現藏故宮博物院。

趙孟頫向來以書畫擅名,篆籀、分隸、真、行、草諸體,無不冠絕一時。他書學魏晉,深得「二王」筆法,兼法李北海,具李北海沉著莊重之氣。其書風典雅醇和、秀逸清麗,人稱「趙體」。趙孟頫一生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書跡,在眾多傳世作品中,晚年作品最能代表趙氏書風,其中楷、行為最,楷書中又以《膽巴碑》為最精彩,他63歲時所書《膽巴碑》被稱為「古勁絕倫,品屬第一」。

《膽巴碑》全名為《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趙孟頫奉敕書於元延佑三年(1316年),縱33.6厘米×橫166厘米,紙本,有烏絲欄。該帖通篇一氣呵成,點畫精純,無一筆有懈怠之氣。通篇基本為楷法,偶間行書寫法,且上下血脈相連,自然流便,全是「二王」正脈。該帖因實用需要打有烏絲欄,但並不顯字字獨立,仍可看出血氣相連。

其字形開張舒展,點畫精到沉著、神完氣足、蕭散率真。從整篇來看,基本還是承繼了「二王」正統的筆法,而在用筆上明顯又多了沉著痛快之意。其結體多取法李北海書莊重沉實之意態,醇和典雅,是一種純粹的自由狀態。

其開篇部分基本是純正的大楷,到篇末,則間雜少量行草,這一方面顯示了整個創作從規矩到自由的時間流程,同時也起到了調節楷書易流於板結平淡的弊端。

清人楊峴在評此帖時說:「用筆猶饒風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強者矯矯然,令人見之氣增一倍。」

《膽巴碑》書法字體秀美,法度謹嚴,神采煥發。細觀其用筆,可謂意在筆先,筆到法隨,起筆收鋒,轉折頓挫,皆具筋骨——形於其外,溫馴典雅;細究其內,鐵畫銀鉤。趙孟頫特別重視用筆,「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其用筆雖無大起大落,但頗具變化,以平和之態予以微妙表現,可謂平中見奇。 其結體取法李北海,楷書中帶有行書體態,字形扁方,撇捺開張,結構均勻,疏密合度,行筆提按幅度不大,平順流暢,豐潤婉通,於規整莊重中見瀟洒超逸,自非早年書法所能比,達到了「精奧神化」之境界,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

此外,《膽巴碑》的用墨基本是均勻的濃淡相宜的墨法。 也許是因為刻碑需要,且為正楷書體,所以不宜顯現濃淡枯潤、肥瘦老嫩之墨色變化。 卷後有清姚元之、楊峴、李鴻裔、潘祖蔭、王頌蔚、王懿榮、盛昱、楊守敬題跋,並鈐有許乃普、葉恭綽等收藏印記。

吳聖法通臨元趙孟頫《膽巴碑》第1組(共14組,於每周周一定期更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聖手書法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聖手書法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