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島:讀書筆記三則

古島:讀書筆記三則

讀書筆記三則

古島

《最後的浪漫主義者》

這是一本行文節制、整飭而不失豐盈和智慧的書,這是一本思想明凈、纖塵不染的書。

書名叫「最後的浪漫主義者」,用林賢治的話來說就是「(二十世紀)最後一個聖徒」的意思。所以,庸眾千萬不要以為本書中有什麼「花花公子」「風流韻事」之類,那樣的話,不僅是對葦岸天大的誤解,更是對葦岸清泉般澄澈的文字的嚴重褻瀆。

在拜金主義、犬儒主義盛行的時代,談論葦岸也許是不合時宜的,但卻是非常有必要的;當我們的肉身和靈魂都抵押給了權利與資本合謀操縱了的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因為焦躁、痛苦而變得皺巴巴的心,會因為葦岸這樣的文字而變得熨帖、平整和安靜。

「在中國文學裡,人們可以看到一切:聰明、智慧、美景、意境、技藝、個人思想、明哲保身等等,惟獨不見一個作家應有的與萬物榮辱與共的靈魂」。葦岸的這些文字,對於今天那些以筆為生的人,仍然是一種告誡和提醒。

感謝編者(也是作家)的馮秋子女士和花城出版社,是他們使我想擁有一本葦岸的書的想法,在數十年後終於變為現實;更要感謝林賢治先生,是他的《五十年:散文和自由的一種觀察》讓我從此喜歡上了葦岸和他的文字。

葦岸「未曾消失」(林賢治),葦岸永遠也不會消失,因為他的文字早已經與大地同在。

(葦岸:《最後的浪漫主義者》,馮秋子編,花城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在一棵草的根下》

「把自己鏽蝕在城市的風雨中」的白連春,終於帶著帶著他的病弱之軀回到了他的故鄉——瀘州詩沙灣鄉(「沙灣」這個地名令我想起劉亮程和他的《一個人的村莊》,因為那也是一本在一個叫「沙灣」的地方寫下的書),「現在,他要回到村莊,用故鄉的泥土醫治傷」「一個人睡不著在夜晚瘋狂燃燒」,像「一條狗,貪婪的咬住生活」,於是有了這些飽含著鮮血、汗水和淚水的生命的詩篇。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相信白連春的真誠,相信他作為一個農民「莊稼是這個世界最美的事物」「人活一世,莊稼才是我們最親的人」的真誠,相信他作為一個詩人「至少在夢中擁有幸福和愛情」「就是死,我也要死得像個詩人」的真誠,相信他「作為普通人的一生,包含無限的貧窮,然而幸福也是無限的」,但我還是從《我慶幸我生來是農民,我慶幸我生在中國》《我病了老了兩手空空回到故鄉》《天高,地大,我又矮又小》《一個人活著,天經地義》《我是聾子,是啞巴,還是盲人》等詩作中,讀出了反諷的意味,讀出了這些滿含感恩之意的詩句背後的無奈、絕望和深重的憂傷。不知道,這是我對作品的誤讀,還是白連春這些詩作的本意就是如此?

「因為愛,我被定義為人」,所以詩人相信「愛永遠不會晚,也永遠不會消失」,詩人要「一生堅持活在塵埃里一生堅持對小和輕懷著足夠的愛和敬佩」。詩人永懷悲憫之心、謙恭之心,永遠不失赤子的情懷,所以才有了這些滾燙而感人的詩句。韓作榮說:白連春是大自然賜予鄉村的良心,蘊含著土地的偉力和靈魂。韓的這句話,既高度概括的說出了我們讀這本詩集的共同感受,也表達著一個讀者對一個詩人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讚美。

(白連春:《在一棵草的根下》,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恥辱者手記》

「恥辱者」手記,當然要描述「恥辱」,而描述恥辱的前提是要有「恥辱感」,有恥辱感的人必須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非人」沒有恥辱感,行屍走肉沒有恥辱感,愚民和奴才更沒有。

「我們生活在一個有罪惡,卻沒有罪惡意識;有悲劇,卻沒有悲劇意識的時代」,朱學勤十幾年前的這句話,在今天仍然沒有過時,用它也許恰好可以說明《恥辱者手記》在今天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禮崩樂壞的年代,我們需要重新找回內心的恥辱感,找回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這樣,我們也才不枉在人世里走一遭。作為一個寫作者,更要時時記住:「要有筆杆子,要有鮮血作墨水的筆杆子」(顧准)。

十年前讀《火與冰》時,記住了《恥辱者手記》和它的作者名「摩羅」,十年後才讀到《恥辱者手記》的修訂本,有點晚吧!

(摩羅:《恥辱者手記》(修訂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end-

書香寧強∣一個專註於閱讀的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寧強 的精彩文章:

TAG:書香寧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