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幸福?這就是
守住靜,生命就就多了些靈動,少了些盲動。
1
寧靜致遠
從自身修養看,只有對人世名利抱著超脫不拘的態度,才可能保持平衡的心態,神安氣定,心無旁騖。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及軍事家諸葛亮教育他兒子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戒子篇》
譯文:生活簡單樸素,才能明晰人生志向、洞悉生命意義;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預見未來夢想、實現遠大目標。
2
只想品那寧靜
當你的心靈變得空寂明朗的時候,你絕對捨不得用念頭去打擾它,你會像品一杯上好的清茶一樣品它。
追過就追過吧,放棄就放棄吧,錯誤也罷,正確也罷,一切都過去了。你只想品那寧靜,只想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只想專註於每個當下。因為你明白,你能夠控制的僅僅是當下而已。
讀一本書,心不靜,書再好也看不進去,書中之妙更是領會不到。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
3
幸福的特徵:內心的寧靜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內心的寧靜作為基本特徵。——普希金
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修養。有許多文學家歷經人世艱難,感悟道:「天地間的真正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
身處喧市,莫不以片刻寧靜為貴,然塵囂擾人,人多心浮氣躁,虛靜何其遠。
4
活在當下
你只想品那寧靜,只想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只想專註於每個當下。因為你明白,你能夠控制的僅僅是當下而已。
一切變得簡單、自然,一切都像流水一樣,不斷行進著。
你的思維,你的心,再不會被禁錮於往日的某個地方,你就會明白了什麼叫「活在當下」。
5
合一與無限
如果我們能無條件地活著並快樂著,多數時間都會處在心理與情緒的中心點而沒有任何騷動,也就是處在所謂的靜止之中。這是一種全然寧靜和諧的感覺,深深感激到合一與無限。身處靜止點就是與真我連接,而沒有了時間感,沒有了內在的嘈雜與分歧,只是與永恆的當下和而為一。
靜止點意味著我們在頃刻之間,覺察到身體里的每個細胞在本質上都是完美的,而我們人生的整個目的,就是要找到這個沒有嘈雜或不和諧的內在境界。
6
處世的姿態
守靜,不是要人們避開人世間的各種矛盾和困難,跳出三界外,去追求「隱逸」,消極避世,而是要面對現實,排除私心雜念,淡泊個人名利,擺脫虛名浮利的誘惑,在無止境的慾望更替中,有所為有所不為。
守靜是指一種處世的姿態,將所有的世事看『虛』看淡,那會『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心就不會受世事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及榮辱是非的羈絆,就會清醒地站在理性的高度去俯視這些不同類別的現象,即使處在種種是非榮辱面前,也能心如止水。
7
幸福真源
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當你的心靈越來越乾淨的時候,你本有的那種清凈無染的愛就會慢慢被喚醒。你漸漸能感受到他人的心跳,你的眼裡漸漸能看見他人的痛苦,他人的眼淚滴在你的心裡,也能濺起一點一滴的水花,只是這水花不會在你的心湖當中留下半點痕迹,它無法影響你內心的寧靜。
8
做人如海
修身養性的最高之境,在於無論面對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內心的寧靜。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到:「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
擁有海一樣的胸懷,才能有海一樣的人生;擁有海一樣的寧靜,才能鎮得住波濤洶湧。做人如海,跌宕起伏,卻波瀾不驚。
※李白墓前至今美酒不斷。有人說:飲者當留名!他是詩仙,更是酒仙!
TAG:疑視的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