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旁邊長了小疙瘩,一碰就疼,那是啥?
耳後的小疙瘩在醫學上比較常見的是耳部淋巴結腫大,癥狀是患者耳朵的任何部位,包括耳垂或耳道都有可能生長出一個或多個小腫塊。有些患者的腫塊完全無痛感,有些患者生出的腫塊卻一碰就疼,還有的患者疙瘩很大。那麼,這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造成耳後形成無痛腫塊的原因如下:
1.皮脂腺囊腫:這是一種在分泌油脂的皮脂腺周圍形成的非癌性腫塊。
2.脂肪瘤:這一種良性腫瘤,一般生長於人體的皮膚下層,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增大。
3.良性腫瘤:這類腫塊是由唾液腺組織病變,逐漸發展至耳後部分。其中大部分是無害的,但膽脂瘤會破壞周圍組織,導致患者眩暈、耳內積液,甚至喪失聽力。
4.惡性腫瘤:這類腫瘤的病症與皮膚癌非常相似,需要儘早醫治。
如果耳後的腫塊有痛感,一般是下列原因造成:
1.膿腫:當人體組織或細胞受到病菌感染後,會將白血球輸送到受感染的部位,淤積的膿液會逐漸形成膿塊。
2.皮炎:通常由過度疲勞、壓力、酵母菌感染或神經疾病引起;不僅耳後會形成腫塊,還會伴有炎症。
3.乳突炎:由耳後的乳突骨感染引起的炎症,會導致耳部腫脹和腫塊的形成,還會伴有頭痛、發燒和喪失聽力的病症。
4.痤瘡:由體內激素失調、壓力過大,或者是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耳後也屬於發病區。
5.中耳炎:耳朵被病菌感染後產生的炎症,有可能導致耳後生長腫塊。
如何區分腫塊的病因呢?
首先建議大家發現異常後及時就醫,另外,下面是一些能夠幫助你在短時間內估計病情的方法:
1.輕按腫塊:如果腫塊是無痛的,那麼有可能是脂肪瘤;如果有痛感,那麼可能是由痤瘡或囊腫引起的。如果腫塊發炎了,並且有痛感,那麼可能是膿腫。
2.仔細觀察腫塊:腫塊較小,看起來像脂肪組織時,很可能是脂肪瘤。腫塊發紅,並且出現炎症,很可能是囊腫、膿腫、或痤瘡。如果腫塊中滲出了黃色、有異味、比較濃稠的液體,有可能是表皮囊腫。膿腫一般對造成腫塊滲出綠色或白色的液體。
3.觀察身體的其他部位:如果伴有發燒或喉嚨痛,很可能是感染病;如果沒有任何其他癥狀,且腫塊沒有痛感,那麼應該是脂肪瘤。
當腫塊發展的還不是很嚴重時,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來緩解病情:
1.由脂肪瘤引起的腫塊通常並不嚴重,一般會自行消失,不用接受任何治療。
2.乳突炎:將一至兩滴橄欖油或大蒜油塗抹在受感染的部位。
3.淋巴腫大:用薑黃水或鹽水漱口。
4.囊腫或膿腫:通過熱敷來排出膿液,千萬不要用手去擠。
我們可以在短期內嘗試這些家用的醫治方法,但如果注意到這些方法並不能有效緩解病情時,應當儘快前往醫院接受治療,並且告訴醫生自己使用過的醫治方法。尤其是當腫塊持續兩周以上、出現疼痛不適、頭部與頸部移動困難、吞咽困難、腫塊不斷擴大、腫塊發炎或流膿時,要及時就醫。
TAG:壹號專家健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