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的軍事武器有哪些呢?發生過哪些戰爭呢

戰國的軍事武器有哪些呢?發生過哪些戰爭呢

我喜歡純純的愛,傻傻的壞,小小的期待,不變的信賴,還有八月天里,兩個人,手牽手,踩著風,去看海。

戰國時期,車兵重要性下降,逐步讓位於步兵和騎兵,大規模的步騎兵的野戰和包圍戰代替了春秋時期也車兵為主的衝擊戰,此後車、步、騎三種的配合使用成為中國整個冷兵器時代兵種配合的基本形式。

冶煉技術正處於發展時期,楚國的礦產資源豐富,但目前鐵的冶煉遺址一直沒有找到,早在商代,鐵比銅質地堅韌,但那時還沒有掌握冶鐵技術,基本上都是在銅兵器的刃口上鑲嵌於鐵,西周時,開始出現冶鐵,但質量不高,戰國時期,是青銅兵器與鐵兵器並存的時代,並發明了滲碳制鋼的技術。

吳起、樂毅、白起、孫臏等一批軍事家登山歷史舞台。

吳起,偏重於士卒的訓練,他創建的魏國武卒成為戰國時期最為強悍的特種部隊。

孫臏,展現出了非凡的實戰能力,孫臏,齊國人,於當時威震四方的魏國大將軍龐涓師出同門,一起向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做了魏惠王的將軍很受重用,但嫉妒孫臏的才能遠遠超過自己,於是叫人把孫臏請到魏國,但誣陷孫臏私通齊國,挖了他的膝蓋骨,防止他逃跑。後來孫臏逃到齊國,受到田忌將軍的厚待,上演——田忌賽馬,並介紹與齊威王。

春秋時代武器都是銅製的,主要的進攻武器有戈、矛、戟、劍、弓矢等。戰國時代青銅兵器有顯著進步。矛的鋒部越來越結實。戈的刃部成弧線形,裝柄的「內」部有鋒刃,綁紮用的「穿」也增多。由矛和戈相結合的乾很流行,可以兼起刺和鉤的作用。箭鏃由雙翼式變為二棱式。同時由於冶鐵技術的進步,矛、戟、劍等武器逐漸改用鐵制。

▲春秋時期兵器-宋公欒戈銘

這時不但有了鋒利的鐵兵器,而且創造了遠射有力的弩。弩的起源很早,最初用於狩獵。作戰用弩,可能在春秋後期最先出現於楚國。《吳越春秋》記載陳音對越王勾踐說「弩生於弓」,弩是由弓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又說弩是楚國琴氏所創造,傳給楚的三侯,再傳到楚靈王(《勾踐陰謀外傳》)。弩不可能創造這樣早,但是到春秋晚期,南方楚、吳、越等國確實已經使用了。孫武的《孫子兵法》,談到當時的兵器,就有「甲胄、矢弩」(《作戰篇》);又講到:善於指揮作戰的,所造成的「勢」是「險」的,所發出的「節」(節奏)是「短」的,「勢如擴弩,節如發機」(《勢篇》),就是說「險」的「勢」好比已經張滿的弩那樣,「短」的「節」好比正在發射的弩機那樣。

▲秦兵馬俑坑重大發現最完整弓弩

中原地區使用弩作戰較遲,春秋戰國之際還未見使用,大概到戰國初期才逐漸使用的。到戰國中期,弩的使用就很普遍了。孫臏說:「篡卒力士者,所以絕陣取將也;勁弩趨發者,所以甘戰持久也。」(《孫臏兵法·威王問篇》)己把「勁弩」看作當時最有力的武器,把「勁弩趨發」看作當時最厲害的戰法。弩有「弩機」裝置在木臂的後部,「弩機」周圍有「郭」,有「牙」鉤住弓弦,上有「望山」(《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稱為「教」,《夢溪筆談》稱為「望山」)作為瞄準器,下有「懸刀」(《吳越春秋》稱為「關」,《釋名》稱為「懸刀」,《武備志》稱為「撥機」)作為撥機。當發射時,把懸刀一撥,牙就縮下,牙所鉤住的弦就彈出,有力地把矢發射出去。這樣,弩就可以「發於肩膺之間,殺人百步之外」,使得敵人「不知其所道至」(《孫臏兵法·勢備篇》)。近年長沙等地出土的戰國時代的弩機,都沒有銅郭,看來是依靠手臂力量來張開弓弦的,這是屬於「臂張」的一種。

秦王

有一年,秦軍侵犯趙國,駐紮在趙國的閼與。

趙王召見廉頗,問:「閼與有難,能不能前往救援?」

廉頗回答:「前往閼與的路途遙遠,地勢狹窄又危險,很難前往救援。」

大臣們面面相覷,都和廉頗一樣都看法。

這時,趙奢回答:「路途遙遠,地勢狹窄又危險,如果雙方對戰,如同兩隻老鼠,相互在洞里打鬥,誰兇猛誰就能取勝。」

趙王於是命令趙奢為統帥,帶兵前往解救閼與。

趙奢將軍

部隊離開趙國都城邯鄲三十公里之後,趙奢下令:「凡是敢對軍事行動表達任何意見對,處以死刑。」

當時秦軍駐紮在城的西邊,擊鼓吶喊,聲勢浩大,震動了城中的瓦屋。趙軍負責偵查敵情的斥候回報趙奢這一情況,並請求將軍趕緊出兵。

趙奢立刻將斥候斬首。

趙軍構築營壘,過了二十八天,仍然按兵不動,且一再加強工事。

秦軍胡傷派人潛入趙營,趙奢刻意款待,並親自送他們離開。

派出的人回報了趙軍的情況,秦軍的將帥胡傷簡直樂壞了,認為趙國部隊離開國都才三十里,就不再往前,只顧著蓋營壘,那麼閼與已經不是趙國所能擁有的了。

秦軍潰敗

事實上,趙奢送走那些秦使後,立刻命令士兵,卸下鐵甲,急速前進,只在兩天一夜就到達了閼與,同時派出一支善於射箭的部隊,讓他們在距離閼與五十里的第方紮營。

當秦軍得知消息時候,全面撲擊,此時趙軍的營壘已經構築完成。

趙軍部隊有個叫許歷的,不顧軍令,進行了進諫。許歷建議先佔領北山。

趙奢同意了這個看法,發動萬名兵卒佔領了北山。

秦兵遲遲攻不上北山,消耗殆盡。

趙軍猛烈回擊,大敗秦軍,解除了閼與之圍,得勝歸國。

趙惠文王賜封趙奢為馬服君,任許歷為國蔚。

趙奢至此與廉頗、藺相如地位相同。

田單本是齊國貴族的旁支,但因為年代久遠,早已沒落,到他這一代,只能勉強混個「臨淄市掾」(約等於臨淄市某工商所所長),平時乾的都是收稅和管理市場的活。

但就是這個小官吏,卻成為了齊國的救世主。

當時樂毅率領五國聯軍將齊國七十餘座城池攻陷,連首都臨淄都丟了,僅剩即墨和莒兩地尚存。

其中即墨是齊國大城,城中錢糧充足,人口眾多,又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可以長期堅守。

齊人推舉田單為統帥,抵抗樂毅的進攻,樂毅圍攻五年不能克即墨城。

名將樂毅遇到了平生最大的對手,田單。

恰逢此時,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田單派人入燕散布流言,稱樂毅久攻即墨不克是因為他想自立齊王。

燕惠王本就對樂毅不滿,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解除了樂毅的前線職務,樂毅畏懼逃亡,離開了軍中。

燕軍將士人心動搖,形勢開始發生變化。

田單在即墨招募死士,將婦女老人也編入守城隊伍,他本人則與大家一起吃飯,一起作戰,一起修城牆,同甘共苦,獲得了全城將士的擁護。

田單又製造各種流言,使得城外的燕軍認為齊國有神人相助,只有割掉齊人鼻子,挖掉齊人祖墳才能破解。

燕軍不辨真假,竟然真的割掉了俘虜的齊人的鼻子,將齊人祖墳一一刨開。

田單則讓城中百姓登上城頭觀看,齊人看到燕人割鼻子,都不願投降,誓死抗敵。而看到燕人挖開自家祖墳,無不義憤填膺,發誓與燕軍不同戴天。

田單知道,反擊的機會到了。

田單的反擊是用了當時一種「新式武器」:火牛陣。

所謂火牛陣,就是將一千多頭牛頭上插利刃,尾巴繫上蘆葦,身上潑油或者披五綵衣服。

作戰之時,點燃牛的尾巴和身體,火牛便發瘋一樣的猛衝敵陣,燕軍從未見過如此戰法,在火牛的衝撞下陣型大亂。

田單乘勢率領即墨城中的齊軍殺出,終於大破燕軍。

即墨之戰後,田單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收復了失去的齊國城市,共七十餘座。

田單被封為「安平君」,威名響徹天下。

1,楚吞百越之戰(春秋---戰國)

在西周分封諸侯的版圖裡,楚國不過是南部一個偏遠小邦,在春秋戰國風起雲湧的畫卷中,楚國卻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決定群侯爭霸格局的超級大國。史冊大多傾重於記錄楚國北上中原,與秦晉大國爭鋒的壯闊歷史。卻忽略了楚人自始至終都未曾停息的一場戰爭:南吞百越之戰。在華夏文明的成長與擴張時代,楚人在自覺與不自覺之間扮演了華夏民族南部拓荒者的偉大角色。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楚國的南擴之路,彷彿一個巨大的熔爐,將中國南方各部族統統融化入華夏民族洶湧的血液中。楚國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里,其實扮演了中國南北文明橋樑的作用。

2,班超敗月氏帝國之戰(東漢)

這是一場只漢史中只記錄了寥寥數筆的戰鬥,公元90年夏,貴霜帝國派兵七萬,越過帕米爾高原,進攻漢朝西域諸屬國。漢朝西域都護班超集合西域各屬國兵馬,以誘敵深入之策將月氏軍圍困,並迫使其遣使投降。不費漢朝中央一兵一卒,便輕易化解了一場西域各國的災難。從漢朝經營西域的歷史來看,這場戰爭自然鞏固了漢朝中央政府對於西域的主權,並使絲綢之路形成了一條天然的分界線---蔥嶺。中國對蔥嶺以東的地區的主權,從那時一直延續到今天。不過當時的漢朝人對貴霜帝國知之甚少,甚至久歷邊疆的班超也對這個國家分外陌生,依然如慣例稱其國王為月氏王。

3,東漢與羌的百年戰爭

貴霜降服了,西域收復了,南方平定了,匈奴烏恆沒戲唱了,東漢帝國歷經幾代君王的苦心經營,終於達到了盛世的頂峰,然而自始至終,他們都面對著一個頑強的對手---河西羌族。先零羌平滅了,參狼羌又反,鍾羌完蛋了,東羌又亂,羌人彷彿一個在擂台上屢次被擊倒卻屢次站起來的頑強拳手,與東漢帝國整整搏鬥了一個多世紀的時光,東漢王朝幾代名將的心血與榮辱,都將為這個頑強的部族所拋灑。特別到東漢中期以後,隨著地方豪強勢力和宦官勢力的坐大,政治的腐敗為羌人叛亂提供了溫床,更加速了漢朝軍隊的腐化過程,終使平羌戰爭演變成一場烽火連綿的消耗戰。平羌戰爭的另一結果恐怕是漢朝政府沒想到的,在漫長的平羌戰爭里,漢朝河西軍閥勢力日益膨脹,漸成尾大不掉之勢,終於有了河西軍閥董卓進京奪權的大戲,拉開了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序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春秋戰國時期儒學思想其實發生不少變化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