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心理角度解釋我的成長

從心理角度解釋我的成長

探長有話說

首先聲明,本篇推送不是探長的文章。來自大學同學 Ye Sir。

至今,探長公眾號已推送 202 篇文章,其中95%為探長個人原創,有不到10篇為轉載文章,此外還有2篇為讀者(也是同學好友)投稿,包括今天這一篇。

我接受的第一篇好友投稿,來自我的高中同學,也是室友,寫過一篇《窗外的綠》,曾經發表在本公眾號上。為什麼我沒有在這裡插入鏈接呢?坦誠來說,那篇文章被我刪了。每年年底,我會重新審視那一年曾經發表過的文章,如果不能達到我心目中的標準(文藝性與哲理性兼備,會帶來思考),無論是好友的稿子還是探長自己的稿子,都會刪除。所以事實上,202篇是存留數字,實際推送應該250篇以上。

藉此機會,探長也作以聲明——

從今以後,探長不再接受讀者(好友)主動投稿。

很多好友誤解我常年寫作,應該會有一些影響力,但並非如此,至今本號也只有371個讀者關注,按現在公眾號打開率10%計算,平均每篇閱讀量也就30或40。

探長並沒有什麼影響力,之所以能寫下去,只是因為我喜歡。我喜歡,很重要,你們喜不喜歡,無所謂。

文學、藝術之類,很難評判好壞,個人有個人的審美癖好。之所以會有2篇文章我答應在這裡發表,並不是看中其文學性,而恰恰是對於真實性的追求與反思。

最後,我這裡沒有稿費,因此本篇也不會開讚賞。

歡迎閱讀。

從心理學角度解釋我的成長

文 Ye Sir

在開篇以前,我想先和大家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2000年,那一年,我七歲,念小一。

班裡新來了一位數學老師,姓梅,是我們的班主任。新學期競選班幹部的時候,我成了她的課代表。小一的我學習成績並不好,長得又矮又瘦,班裡厲害的小朋友都會200以內的加減法了,我還什麼都不懂。

但是,競選班幹部的那一次,我積極的舉手了,所以我成了課代表。當了課代表後,我隱約感覺自己忽然多了一種責任,開始努力學習。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即使不知道答案,也會舉起小手。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寫好數學作業,才會打開電視看中央一台的動畫城。可能潛意識裡面還是有那麼一種想法吧,覺得老師既然看中了我,就不能辜負她對我的期待,所以我一直很努力。慢慢的,我數學成績就開始超過了同齡的孩子,成了班裡的前幾名。

三年級的時候,梅老師退休了。臨走的時候,她把我叫到辦公室里談話,說的內容大抵是些什麼,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唯一記得的一句,就是她說的三歲看到老。

不過,我卻沒有讓她言中,小升初的時候,我考的很差。班裡前五裡面就我一個沒有升重點初中,我感覺自己很沮喪。

2006年,那一年,我十三歲,念初一。父親領著我找到同村在河西那邊一所農村中學教書的老師,讓給介紹到他所在的學校上學。托關係,找領導,好說歹說,交了2000塊錢的借讀費,才讓上的初中。我心疼錢,但更心疼父親的面子,我幾乎是懷著一種復仇的心理,才來到的那個學校念書的。

中學的排名,是按照成績排的。入學考試試卷很難,我考了145分,所以班級排名28位。分班的時候,我死死的盯著排名第一的那個名字,惡狠狠的在心裡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把她踩在腳下。

第一次全校統考,我考了全校第九名,那個女生考了全校第三。老師很高興我們班一下子出了3個全校前十名的,不過我心裡卻是咬牙切齒,排名第一第二的那兩個女生還是在我前面。

「來打個賭不?下次我一定超過你倆,不然我就做你們徒弟!」我站到她倆面前信誓旦旦的說道。

初一的我還是很矮,一米四齣頭的升高,兩個女生看起來比我高一截。

「來就來,誰怕誰!」

於是,第二次統考結束後,我成了她倆的徒弟。我考了全校第七,她們兩個一個第一,一個第五,還是壓我一頭。

整個初中三年,我都是在和她們兩個做「鬥爭」,氣不過總考不過那個班裡第一名,氣不過被當成跑腿的給她倆端茶倒水買零食。

書越堆越多,筆記越做越厚,鏡片度數也是越來越深。

畢業的那次考試,我考了全校第一,全市第二十五,那應該就是學習生涯拋物線的頂峰了吧。

2009年,那一年,我十六歲,念高一。

確定去市一中念書的時候,我很難得的看到了父親蒼老的臉上露出的笑容。也許從去借讀的那一刻起,他就從來沒有釋懷過吧。我也很高興,總算讓父親揚眉吐氣了一回。市一中的考試難度很大,入學的時候就聽到校長說,市一中每年固定只招600人左右,考一中的難度比考本科難度還要大,所以能考上一中的腦子都不笨。而作為入學時的「姣姣者」,那種自信幾乎是與身俱來的。

我家在農村,整個村總共也不過3000來人,平日里不太認識的人,現在見了面都會給我打招呼了,那段時間,我簡直自我感覺良好的要命,總覺得自己沒準就是那個萬中無一的學習奇才,不用認真學也能分分鐘秒殺對手一樣。

好吧,結果顯而易見,慘淡收場。全校600來人,我考了453名,幾乎是倒數中的倒數了。那一陣我感覺很不好受,又是老師會談,又是家長談話,沮喪的要命。所以,我又開始踏上征途。

年終的時候,效果不錯,225名的成績。不溫不火,至少年是好過了。

事情的轉變,還得從高二結束的那個冬天開始。過完年,開春回來的時候,校園裡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凝重了。似乎是因為高考,班裡原本學習還不太認真的那幾個也開始認真學習了。這種轉變,對於我這種原本就已經拿出了80%的幹勁來學習的孩子來說,更是一種近乎煎熬的折磨。在那一刻,你似乎是看透了一切,無論你如何努力去彌補,都彌補不了那種與生俱來的悟性差距。用數學公式來說就是 30%a=80%b,其中a就是代表天才,b就是像我一樣的普通人。近乎噩夢般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我一遍又一遍的來回刷,一次次的虐我千百遍,還是我初戀的感覺。

一次,兩次,三次…後來的後來,我開始認命了。考前的晚上,我竟然會和他們坐在一起打三國殺到半夜…更氣人的是,四個玩三國殺的,只有我一個名次降了,另外三個不降反升。

好吧,故事到這,我就不打算說下去了。因為今天主題不在這,在於從心理學上得到了大半個學習生涯成長心態變化的解釋了。

第一個心理學詞叫正強化,又叫積極強化,是採用鼓勵的方法來肯定某種行為,使個體感覺有利,從而願意保持自己的積極行為。這個階段就是我的小學和初中階段,父母的誇獎,老師的表揚,同學的羨慕,相互間的競爭,使我願意保持我這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精神。

第二個心理學詞叫習得性無助。他指的使將多次失敗無條件的歸因於自身先天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會覺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無效的,因此會放棄努力,被動屈從。可以說是我的高中階段完美詮釋。

第三個不能稱之為心理學辭彙,他是一種心理學實驗,是著名心理學家德威克用10年時間對400名五年級小學生上進行實驗得到的。他發現被誇聰明的孩子更容易放棄,缺乏自信,不敢冒險。這個可以說是現在的我,明明很羨慕賈哥炒股,買基金等等諸多投資行為,主觀上卻認為獲得這方面知識的成本過高,失敗的風險讓我更難以承受。

三個心理學上的概念或者辭彙,看似有些矛盾,前兩個好像在說明誇獎讚美,一帆風順的孩子好像更容易保持這種優秀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後者卻在說明這種孩子貌似也存在著巨大的性格缺陷。從家長的角度分析,好像鼓勵或者不鼓勵孩子都存在著巨大的問題一樣。其實不然,我想了想,覺得還是個度的問題。對比,讓在對比中獲勝的一方獲得更多的自信;讓失敗的一方能否通過反思自己的失敗獲得成長。一味的成功讓人不敢冒險,害怕失敗;一味的失敗讓人懷疑人生,自甘墮落。

【探長還有話說】

其實挺佩服Ye Sir 願意真誠記錄自己的成長,哪怕是當初一些看起來很自我、也很幼稚甚至過激的想法。想起以前見過的一句話,「我們都是第一次來到這世上學習怎麼做人,所以做的不好,還請包涵。」

一個人成長、成熟的標誌,既不是年齡,也不是房子車子和越來越多的財富權力,而是一點一點治癒自己心裡的傷疤,褪掉曾經的戾氣。小時候我們可能自卑、可能狂妄,但任時間治癒之後,我們最終都會尋求那份生命的寧靜。祝各位,坦然過往,直面現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色江流 的精彩文章: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相親」,也是最後一次

TAG:藍色江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