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侯雲德讓中國遠離傳染病恐慌

侯雲德讓中國遠離傳染病恐慌

說起病毒許多人可能覺得陌生,但說到2003的「非典」,恐怕多數人至今會心有餘悸,工廠停工、學校停課,社會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在那之後,報紙上偶爾會出現「甲流」「埃博拉」等字眼,卻再也沒有了那種全社會普遍的恐慌感,這要歸功於一位老人,他為我國織就的一張傳染病綜合防控體系的大網,阻擋了傳染性病毒的大規模攻擊。他就是侯雲德院士。

侯雲德院士

侯雲德發表十多篇論文,由副博士變為博士

侯雲德,1929年生於江蘇常州。1958年,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時代,29歲的侯雲德被公派到蘇聯醫學科學院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攻讀副博士學位。他有個堅定的信念:「國家信任我,提供條件讓我學習,我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回報祖國。」

在蘇聯留學期間,侯雲德非常純粹,他的時間幾乎全部在圖書館、實驗室里渡過。正由於這樣的勤奮,讓攻讀醫學副博士學位的侯雲德,在三年多的時間裡陸續發表了17篇學術論文,引起了蘇聯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侯雲德與病毒結緣源於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實驗室的一次偶然事件。當時,研究所試驗用的小白鼠突然全部死亡,而且沒有任何徵兆,在場的蘇聯專家也查不出究竟感染了什麼病毒。侯雲德儘管只是一個學生,他也在默默地查文獻、找資料,不久之後他發現,小白鼠的傳染和死亡特徵與一種少見的病原體——仙台病毒相吻合。為了證實自己的推斷,他反覆試驗,最終成功分離出了病毒,並立即報告給了導師。

一個新來的中國留學生竟有這樣的本事!這件事震動了整個研究所,也讓侯雲德認準了自己的研發方向。

鑒於侯雲德的突出表現,蘇聯高等教育部於1962年破例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授予侯雲德醫學科學博士學位。這在當時的留蘇學生中是極為罕見的。

侯雲德發明干擾素,讓所有人都用得起

醫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

作為醫藥工作者的侯雲德,有一種懸壺濟世的情懷。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治療肝炎、腫瘤等疾病,要用一種進口的干擾素,患者治療一個療程的費用需要2至3萬元。這在七十年代,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是根本不可能承受的。

侯雲德院士在演講

侯雲德學成歸國後就投入到干擾素的研究中。70年代初,侯雲德發現中國傳統中藥黃芪可以抵制某些病毒繁殖,並能誘生干擾素,這是我國第一次以嚴格科學的方法證明傳統中藥黃芪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

此後,他經過反覆試驗,不斷嘗試,終於在1982 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適用於中國人的a1b 型干擾素基因,並成功研發出國際上獨創的國家I類新葯產品重組a1b型干擾素。臨床證明,這種干擾素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毛細胞性白血病等有明顯療效,且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副作用小得多。

隨後的10多年裡,侯雲德帶領團隊利用基因技術先後研製出8種基因藥物,並全部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僅短短兩年就奪回由國外產品佔領的60%的市場份額。

國外的干擾素300元一支,而我國只要30元。即便如此,侯雲德仍然囑咐製藥人員:希望價格能爭取降到20元一支,要讓所有人都用得起。

侯雲德主導建立防控網路,讓中國不再擔心「非典」

2003年,「非典」疫情進入高發期後,侯雲德一天接到無數個催問電話。大家都在焦急等待這位病毒界的權威專家關於「非典」的研究結果。

但侯雲德及其團隊卻未能及時拿出研究結果,「非典」給侯雲德和我國疾病防控專家「當頭一棒」。至今回想起來,他依舊十分感慨:「我們沒有準備,病毒研究不充分,沒搞清傳播途徑,那次我們很被動。」

侯雲德院士在指導研究工作

「非典」後,侯雲德痛定思痛,提出建立我國現代傳染病防控體系的戰略思路,明確病原體快速鑒定、五大症候群監測、網路實驗室體系建設等任務,並在2008年勇挑重擔,擔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

傳染病專項的技術總師就是坐在火山口上的工作,病毒洶洶來襲,能不能儘快搞清楚,能不能趕緊控制住,能不能為人民負責,可謂亞歷山大。但侯雲德從來不懼壓力,他不想像上次非典那樣再被人打爆電話了。

2009年,「甲流」來襲,侯雲德作為聯防聯控機制專家組組長,親自帶領團隊加班加點研發疫苗,他讓人找來國內十幾家製藥企業的老總,要求各家企業按他提供的方法以最快速度生產疫苗。傳統的疫苗研發投產,少則半年,多則十年,幾位企業家面有難色。這位80歲的老人激動地直拍桌子:「這是做疫苗,我不要錦上添花!我要快,要救人!」

在他的堅持下,新甲流疫苗在疫情發生的87天後被研製成功並投產,此前,世界上從沒有一例疫苗是在流感還在大流行時就被研製出來,侯雲德創造了世界紀錄!

侯雲德院士在指導研究人員

10年來,侯雲德主導建立了覆蓋我國所有省份的「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綜合防控網路體系」。通過這張網路,我國能夠在72小時內,對5大徵候群,約300種病原進行確認,對未知病原進行檢測和篩查,從而使我國得以成功應對近十年來國內和國際數次的重大傳染病疫情。

2018年1月8日,國家主席親自將「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給了侯雲德,他一時間成了舉國上下都知道的「名人」。

「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我只是做了點實實在在的事,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侯老很淡然。時至今日,這位共和國培養的,已經88歲高齡的病毒學大師級人物,仍然奮戰在疾病防治的第一線,續寫不老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人 的精彩文章:

同和居(上)北京最早經營魯菜的飯館

TAG:中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