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我們不但要追求,還要捍衛
前幾天去開一個美妝的會,遇到上美
(韓束、一葉子的母公司)
的CTO孫培文博士。劈頭問我的第一句話就是:「
看《無問西東》了么?
」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
圖片來源:
清華新聞網
畢業多年以後,我還是能迅速想起校歌。
關於「無問西東」,來自於校歌的第三段: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我記得當時我們開玩笑,清華之所以不是綜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學,就因為我們校歌里說了:「器識為先,文藝其從」。
我們一定是先理工
(「器識」)
,然後「文藝」,所以哪怕軍樂團或者是詩社辦得再好,哪怕高曉松師兄和李健師兄都是清華的,我們仍然是一所理工科學校。我仍然記得那時候的玩笑,這玩笑說明我們有多麼理工科:
「清華距離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多遠?」
「500米。」
「嗯?」
「出西南門向西500米。」
(北大小東門)
十年一覺清華夢,也許是我遲鈍,從來沒有感覺到那種激烈的,指點江山的衝動。我所感覺到的,是一種博大沉毅靜水深流的情懷。
圖片來源:
清華新聞網
這就是我看《無問西東》的感受。
清華是用庚子賠款建的。
1900年
(庚子年)
,大清的太后老佛爺做了有史以來最奇異的國家決定,向所有的邦交國宣戰。《宣戰詔書》寫得真是慷慨雄渾振聾發聵:
「與其苟且圖存,貽羞千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跟著當然就是戰敗,條約,賠款。
這賠款也就是所謂「庚子賠款」了。
美國政府當時也有點兒理想主義的情懷,覺得應該用中國人賠款的這筆錢來培養中國自己的懂得現代社會的知識分子,就用其中的一部分設立了教育基金。
接下來,清華留美預備學堂就建立了——
這就是國立清華大學的前身。
圖片來源:清華新聞網
我的研究生導師有一次批評我們的論文,有點生氣,就坐在椅子上看著大氣都不敢出的我們說:
「你們每個人都知道,清華是庚子賠款大學。就是因為我們不爭氣,老外打我們,清華才建立起來的。你們現在這個態度,自己回去想一想,是不是合適。」
我們中間最淘氣的那個師弟,出來都垂頭喪氣。
清華,和我們隔壁的兄弟學校
(他們前身是根正苗紅的京師大學堂)
不一樣。每一代清華的畢業生,都會記得庚子賠款,都多多少少記得我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背後,是一種什麼樣的厚積薄發的悲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無問西東》中的四代人的四個故事,都是說的這一句話。
1920年代的吳嶺瀾,覺得應該學習實用之學。梅貽琦校長告訴他:「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而不是真實。」
那個年代的精英分子,在努力的追尋國家的前途,很多人會默認「實業救國」的邏輯。
但是梅校長
(清華永遠的校長)
並不認為一個只有工業的國家有未來,所以清華有了國學院,有了四大導師。在爭取未來機會同時,保住傳統基礎;
在爭取科技立國的同時,要有文藝情懷。
這大概是梅貽琦校長的想法,而這個想法,也烙印在了吳嶺瀾的心中。沈光耀是富家子弟,而且不是一般的富家子弟,匾額上寫的是「三代五將」,家裡有正經的家規家訓
(「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此句原出自《顏氏家訓》)
,母親溫婉柔和卻堅韌頑強,連家裡的老僕人都身懷絕技。依然是精英分子,依然是清華。
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是浩劫,可也錘鍊了這個國家的靈魂,把這個國家最終建立起來的,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的家國情懷。
沈光耀富貴之家出身,然而為了保護這個國家的弱小
(其中就有在難民營中的陳鵬)
,最終選擇了撞沉敵艦,同歸於盡。陳鵬是沈光耀的延續,他是真正必須承擔起開拓和保護責任的那一代人,或者說,那一群人。
這群人一方面要為這個國家真正強大而努力,另一方面又要勇敢地捍衛做人的底線。
這一代人中還有其他的知識分子,可能有理想卻過於重視理想以致於忘了底線
(李想);
可能很敏感單純卻過於敏感單純至死不渝(敏佳);
還可能是沉默嚅囁者如許老師;以及良心尚在卻永遠憤怒的許師母——但是真正的承擔者是陳鵬。陳鵬是真正的勇士,直面現實,不但要在紛亂的年代做事,而且要在一個紛亂的年代做人——相比較來說,做事可能更容易,做人可能更難。
張果果是最不沉重的,他所面臨的,無非是Robert啊,David啊,這些一團亂麻的人際關係和公司內部的政治鬥爭——遠沒有那麼血雨腥風,但是一樣足夠讓人心煩意亂。
張果果對Robert的回答是:「我和你們不一樣。」因為清明節,張果果和父母一起去了李想的墓。
也許你覺得這四個故事之間的聯繫細若遊絲,但是這大概就是導演想要的吧,用清華的故事,說中國的故事,說我們的掙扎,說我們的傳承。
說我們不但要積極上進,而且要珍惜傳統。
我們不但要自強不息,而且要厚德載物。
看看這四代人的名字吧。
吳嶺瀾
,在山水之間尋覓道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沈光耀
,在光火之間,奮力戰鬥,努力用自己的翅膀,保護羽翼未豐的國家和人民;
陳鵬
,「北海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張果果
,這是一個沒有那麼多承擔的名字,也許,這個名字,暗示著我們的現在,一個平淡的,沒有什麼英雄的年代。可是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裡面,我們才真正地需要勇氣,去面對日復一日的庸常,去告訴自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叔
說
:
這就是我觀影的感受。
其實作為一個在清華讀書將近十年的人,我還能看出無數的細節,從馬約翰教授的「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到西大操場的「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到建設中的主樓,到荷塘月色的小提琴,到陳岱孫教授的「靜坐聽雨」……
前兩年我們系最後一位兩彈元勛汪先生去世了,於是在系館一樓,又多了一座青銅雕像,靜靜地看著來來往往的師弟師妹,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
回復關鍵詞查看更多內容
美白 | 痘痘 | 黑頭 | 敏感 | 孕婦 | 面膜
甘油 | 潔面 | 蟎蟲 | 保濕 | 激素 | 成分
毛孔 | 防晒 | 抗老 | 刷酸 | 防腐 | 隔離
TAG:言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