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演算法:絕對音高與相對音高
記憶音樂的方式,是記憶音符之間的音程關係。音樂與語言類似,當絕對音高改變時,只要相對音高不變,此旋律仍是此旋律。相對音高記憶,似乎只記憶了旋律的核心輪廓,而非每個音。大多數人類擁有著相對音高演算法,極少數人有著絕對音高演算法,更少數人則不能辨別、記住絕對或相對音高信息。
相對音高人群在一定情況下有著一定的絕對音高能力,例如一首聽了百遍的唱片歌曲,大多數人能用記憶在原調上唱出。
嬰兒具備著絕對音高和相對音高的處理能力,即嬰兒比成人有著更強的絕對音高。或許,我們生來都有著絕對音高演算法,但後天在每年聽到不同的人唱出不同調上的生日快樂後,便不知所措地都變為了相對音高。(Saffran, 2003; Saffran & Griepentrog, 2001,笑話不來自這。)
絕對音高是罕見的音高記憶能力,即在沒有參考音的情況下,製造與辨識任何一個音高的能力。相對音高的人或許能通過記住一首歌的開頭音,再用相對音高的方式找出其他音,但這需要時間和運算。真正的絕對音高,是不經思考、隨時精確唱出、辨別任何音高。大約萬分之一的人口有著這個能力。(Levintin & Rogers 2005; Takeuchi & Hulse, 1993)
但同時,絕對音高也可能會干擾人們辨識相對音程,音樂中的旋律,是靠音程關係、時值長度關係來確定,而非絕對音高,相對音高也許是更具有音樂性的音符處理方式。
絕對音高者,在聽音方式上與相對音高者相同。但有著絕對音高的大腦卓越於,能夠將不同音高分類,而非計算出音與音之間的距離。絕對音高人群腦中將不同音高分為70多個類別,而相對音高人群將不同音程大致分為12個類別(1度、小二、大二、…大7度)。12個類別遠比70多個類別好記,後天的懶,造就了萬分只9999?
幼年,是培養絕對音高的關鍵時期。人們在11歲以後很難訓練出絕對音高,目前還沒有任何關於相對音高成人,通過訓練得到絕對音高的記載。幼年的音樂訓練中,使用固定Do視唱練耳,要比移動Do視唱練耳,更容易獲得絕對音高。但不能保證這樣做100%有效。沒有任何音樂訓練,能夠絕對保證絕對音高的形成。也就是說,其他因素,例如先天基因、生理、外界環境、音樂訓練等,都影響著人們是否能夠得到或保留絕對音高的能力。
--
圖為絕對音高(AP)、相對音高(RP)音樂人的腦部磁共振成像。白色區域為顳平面(planum temporales)在左右腦半球 —— 語言理解區域。絕對音高的大腦表現出更對稱的性質,並且在左腦有著更多的planum temporales區域。(Schlaug, G. 2001)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左圖為對音素的反應,右圖為對音高的反應,A為絕對音高音樂人,B為相對音高音樂人,C為非音樂人。圖像表示在聽到不同的音素、音高時,不同人群腦部不同部位作出的不同反應。橙色比黃色有著更強的活躍性。
左圖顯示三類人群在處理音素時,左腦都有著更高的活躍程度。右圖顯示相對音高音樂人以及非音樂人在處理音符時使用右腦,而絕對音高音樂人使用左腦。說明無論處理語言還是音符,絕對音高的人都適用同樣的左腦區域來運算。
絕對音高人群有著更濃的白質在顳葉區域,聯繫著音符判斷。有著絕對音高的左腦也有著與顳葉更強的超鏈接。早期的音樂訓練也許能夠迅速提高發展連通性,或減少由於年紀增長造成的神經系統修剪。
---
Music Thought and Feeling,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 William Forde Thompson
The Brain of Musicians, A Model for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Adaptation - Gottfried Schlaug
註:音樂能夠提高人類繁衍與倖存幾率,視唱練耳還是必要。
TAG:作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