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席上春風話火鍋

席上春風話火鍋

天冷了,火鍋卻熱了。

前幾天,氣溫驟降十幾度,小鎮的幾家飯店火鍋生意旺起來。火鍋是包容性最強的一種美食形式:不拒葷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調味不拒東西,山珍、海味、河鮮、牛羊、時蔬、豆腐,來者不拒,任何一種搭配都可以自成一格。更重要的是,圍在一起吃火鍋的人,不是家人,便是夥伴;不是兄弟,便是朋友。

我在山裡散步,手機鈴聲響了,「冷,我們幾個在中亞,三缺一,你來吧。」平先生他們在催了。晚上去,天無雪,屋內小火爐,窗戶的霧氣一層,里外兩樣天。阿皮子吃白酒,志召要喝暖啤,遠剛和我喜歡花雕,沒有辦法,一斤白酒、一壺花雕、一箱暖啤,火鍋嘛,點了兩個,一個三鮮(雞、豬肉、排骨),一個牛肉(附近山裡面養的水牛),外面北風凌冽,裡面戰聲一片,為這寂寞的初冬潤了一點顏色。

幾小時後,月色如銀,幾個人握手告別,這是結束,也是開始。何止是我們這一處呢,昨天去巢湖參加一個商家的徵文頒獎儀式,走在人民路商業街上,吃火鍋的人多著呢。是的,小雪飄飄,天氣寒冷,如果能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還真是暖腸又暖胃。炒菜一會就涼了,火鍋成了我們聚餐的首選。一個吃貨如是說。

火鍋在過去,是大戶人家冬天的愛物,窮人家吃不起,不比說火鍋底料的羊油,也不比說火鍋食材主料豬、牛、羊肉,單單一個銅火鍋外加一點兒木炭,就不是毫毫錢,記得我小時吃的類似火鍋的菜是一鍋魚頭煮豆腐或者泥鰍下挂面,熱的燙嘴,人站在老火灶的旁邊吃,鍋堂里架著柴,這樣的場景一年也只有幾次。

後來我教書了,有一個穩定的職業,到了冬天,偶爾吃起火鍋來,火鍋是從大商場買的,銅的,木炭在柴草市場買的,用蔑籠扎著,一捆一捆的,堆在小院蜂窩煤的旁邊。我的胃口好,吃東西饞,冬天的周末一大早,我總是一個人來到農貿市場瞟瞟,看有沒有羊肉或者狗肉,有的話,稱上一二斤。後來對佛教感興趣,狗肉不吃的,只吃點鱅魚頭火鍋或者豬肉火鍋,圍著火爐酌點小酒,對著雪或者冷風,我感覺是冬天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我們這是江淮,南方中的北方,吃火鍋有點東北那個味道,喜歡燉,喜歡燙,粉條、粉絲、豆腐、芫荽、大蒜、小青菜、是配料,香腸、豬肉、羊肉、雞肉、鱅魚頭、昂刺、泥鰍、黃鱔是主料,鵪鶉蛋、蛋餃子、雞胗、鴨爪子是配角,火鍋底料大都是從四川重慶那邊來了,偏辣,偏麻,羊油放的重。吃火鍋,需要幾個人一起吃,圍爐夜話,小酒款款,慢慢吃,隨意聊,一吃幾個小時,火鍋是一種慢節奏的美食。吃過火鍋回來,躺在沙發上,搬出帶點的暖腳盆,上水,按上電源,紅燈後,調節至40度,泡腳,隨意看書。

一日看到《夢梁錄》及《東京夢華錄》,覺得這兩部書頗似今人的生活微博,描述的都是宋代人的衣、食、住、行等瑣事,可以拿來觀照現代人的生活。我忘了這兩本書是怎樣描寫宋代人吃火鍋的,但感覺告訴我,火鍋早在宋代就不是什麼稀罕物了。我查《辭海》,裡面這樣說的:火鍋,古人稱之為「古董羹」,因投食材入沸水時發出「咕咚」聲而得名。它是我國獨創的美食,歷史久遠。有文字記載的「火鍋」雖然只有2000年的歷史,但考古及民間傳說的「火鍋」卻已達萬歲高壽了。可見,「火鍋」是我國生命力極強、群眾性極廣的美食。

出去走走,也見到外面的火鍋的吃法,北京的「羊肉涮鍋」、重慶的「毛肚火鍋」、湘西的「臘肉火鍋」、杭州的「三鮮火鍋」、上海的「什錦火鍋」、東北的「北肉火鍋」、廣東的「海鮮火鍋」等,每一種火鍋都風味別具、吊人胃口,堪稱寒冬里的「席上春風」。不僅是冬天,一年四季火鍋總以「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萬種風情和原始熱情,吸引著美食愛好者的饕餮大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憶是巢州 的精彩文章:

契丹人的遷徙漢化與姓氏研究

TAG:最憶是巢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