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只做一半的共情,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我中心

只做一半的共情,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我中心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





周末的午後,我帶著小D在兒童博物館玩沙。這時,一個大概也是3歲的小男孩饒有興趣地走過來,把手伸向一個小D自己的模具,似乎也想和小D一起玩。小D一把攬過模具,特別警惕地看著男孩說:「這是我的。」男孩一聽,頓時大哭起來。




這時,男孩的媽媽走了過來,說:「我知道你很傷心,因為你也想玩她的挖沙工具。」男孩邊哭邊喊:「我也要玩!我也要玩!」這位母親似乎有點慌了,一個勁兒地對男孩說:「我知道你非常難過,因為你太想玩這個玩具了。你不要亂叫,因為姐姐並不知道你想玩,你要好好說。」




我剛要說話,就見這位母親對小D說,「小妹妹,你看,弟弟很喜歡你的玩具,你和他一起玩好嗎?」小D想了幾秒,拿出幾個工具給了他。這位母親鬆了一口氣,接過玩具遞給了男孩,「你看,姐姐和你分享了,你不要哭了哦。」







沒玩多久,小男孩就沒興趣了,於是母子倆離開了。我拿著還回來的挖沙工具問小D:「你剛才願意把你的模具給那個弟弟嗎?」 「不願意!」 「嗯,這是小D的玩具,小D有權利自己決定是否分享。那你後來為什麼給了弟弟的媽媽呢?」 「因為弟弟一直在哭啊。」




「嗯,弟弟在哭,很難過,所以小D才分享了?」 「是啊,這樣弟弟可以不哭。」 「嗯,玩具是小D的,分享或者不分享都可以,小D可以自己決定。那如果下次,我們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真的不願意分享,你可以怎麼做呢?」 我把這樣一個問題拋給了小D,接下來我們母女倆就在那裡討論,下次我們還可以怎麼辦。







當天晚上,我反思白天發生的這一幕。「共情」,是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掌握的育兒方法,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們可以嘗試說出孩子正在經歷的情緒狀態,「我知道,你很生氣、難過、沮喪、憤怒」。當孩子感受到有人懂他,他的情緒被接納了,的確更容易平靜下來。




但在使用「共情」時,

很多父母有個很大的誤區,以為「共情」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再大哭大鬧,

在孩子情緒平復後就認為任務結束了。而其實這之後才是「共情」真正重要的部分。



共情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孩子情緒平復,也是讓孩子學會如何了解自己的情緒。

了解自己情緒的目的不僅僅是管理自己情緒,也是要學會體察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立場。

所謂的「高情商」,對於情緒的感知一定應該是雙向的,但很多父母在實際使用中,卻只做一半:嘗試理解了孩子的情緒,卻沒教會孩子如何理解別人的情緒。








就像公園裡遇到的男孩媽媽,她在幫兒子認識到自己「難過」的情緒後,更好的方式應該是告訴孩子,

「這是姐姐的玩具,她有權利來決定是否給你玩。你想玩的話,需要自己想想,該如何對她說。」




然而,她做的卻是替兒子請求別人配合,從而迅速讓孩子停止哭鬧。這樣做無疑就是在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的孩子,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別人就該理解我」的心理,卻剝奪了他去理解別人的機會。長期以往,孩子就會有,「我委屈的事情就是你們不好,我的需求不被滿足,就是你們虧欠我」的感覺,從而越來越自我中心。




因此,千萬別忘了,

使用「共情」讓孩子情緒平復後,真正的教育才開始。

當孩子平靜下來後,我們要趁熱打鐵幫助孩子回顧一下剛剛發生了什麼。我每次給小D做回顧時都會用講故事的方式,一般包含3個部分:



1、發生了什麼,你的情緒怎樣;


2、後來你是如何平靜下來的;


3、為什麼會這樣呢,下次遇到類似問題你該怎麼做。



第一步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第二步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第三步讓孩子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的情緒和立場,也教會了孩子將來應對社會的技能。








當孩子慢慢接觸這個社會後,他們就要經歷一個「去自我」的過程,

他們開始慢慢明白生活並不是時時刻刻圍繞他們轉的,於是他們會出現無數無數次的激烈情緒。




真正愛孩子的方式,絕對不該只滿足於哄孩子不哭就好了。而是要教給孩子,

以後父母不在你身邊了,沒人哄你了,當你遇到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該怎麼做,出現了情緒問題該怎麼做。這才是我們使用「共情」的真正意義所在。




有些路,儘管很難,但一定讓孩子自己走;有些情緒,儘管很痛,也要讓孩子自己去察覺。幸運的是,現在他們還小,我們可以用愛陪同他們一起去成長。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共情與學會解決問題




  • 都在說孩子發脾氣時要「共情」,但99%家長都是用錯的



  • 情緒繪本|給予孩子治癒的力量,教會父母如何溝通



  •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




2、父母對待孩子哭的心態





  • 請不要做卑微的父母,把孩子越養越小



  • 見不得孩子大哭?那是你不知道發脾氣也是有好處的



  • 見招拆招|一不滿足就帶著哭腔大叫,再好的脾氣也煩了




3、孩子社交




  • 這4點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小外交家」從這啟航



  • 想教孩子學會分享,就該允許他們自私



  • 3歲內寶寶打人,你管的不對才是大問題



  •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孩子被打後,家長該怎麼做?



  • 玩具被搶,我的寶寶被「欺負」了怎麼辦?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的作者,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我已經寫了800多篇原創文章了,想看更多歷史文章,歡迎點擊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