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導航,美國願花十億購買,日媒:中國竊取技術
提起導航系統,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現在廣泛運用的GPS等衛星導航系統。
實際上,除了這類依賴衛星的定位系統,還有一種不需要任何外部參考與支持,完全自主的導航系統——慣性導航系統。
儘管現在GPS導航的精確度可以達到厘米級的水準,但衛星導航有著容易遭干擾、可能會被被破壞等弱點,因此慣性導航在軍事上有著異乎尋常的重要性。
▲導航專家馮培德
所以八十年代後期,為推動機載慣導的發展,國家主管部門曾經把發動機、慣性導航系統和雷達系統這三個系統單獨立項,可見慣性導航的研發難度。
從第一代慣導系統起步,很快完成樣機研製和試飛,沒多久我們就轉向採用撓性陀螺、撓性加速度計的第二代慣導的研製。在試探可能的國際合作時都受阻後,我們自主研發完成了二代慣導系統的設計定型,達到了國外產品的水平,批量裝備主戰機種。
後來,我國的科研人員又開始了為第三代慣導系統配套的激光陀螺的研製工作。經過二十幾年三代人的努力,終於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目前,中國的地空導彈、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以及其他戰術導彈,都逐步使用以核磁共振陀螺儀、量子導航技術、脈衝星導航技術等不依賴衛星導航系統的自主導航技術。隨著北斗導航系統越來越成熟,加上慣性導航的突破,中國高端軍備屆時將具備雙導航能力。
特別是量子慣性導航,它幾乎不被干擾,全空間、全時域和誤差都達到厘米級的表現都讓其贏得了各界高度關注,加上中國已經擁有的量子雷達,量子激光通信,量子慣性導航,中國在該裝備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已經確立。
這也讓美國羨慕不已,在花8億美元購買中國PD-1抗體技術之後,願意出10億美元購買中國量子慣性導航技術,從而為其增強水下導航能力促力。
日本《每日新聞》則認為,中國仿製能力世界一流,慣性導航德國是先驅,美國是應用最早的國家,中國基礎相對落後,怎麼可能短期內快速取得突破,或者中國存在誇耀成分,或者中國仿製、或者中國竊取了美國的技術。
不過日媒表示,如果中國真正突破了該項技術,那麼日本願意出資金購買該項技術。近年來日本開始對中國以量子通信為代表的中國軍備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日本也想成為量子應用大國,希望中國能夠抓住與日本進行技術合作的機會,不要實施技術封鎖。
其實,中國在短時間內獲得軍事領域的突破早已不是新聞了,中國引領世界自主導航發展新方向完全有可能,各國應該保持平常心,習慣就好。
TAG:鳳凰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