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稻引入非洲,產量豐收當地人很開心,美國專家想要種子技術
中國一直致力於幫助非洲發展,有著很多中國的援非醫療隊,以及援非的糧食種植專家,這些來自中國的專家帶著種子和種植技術,來到了非洲,教會這些非洲人耕種以獲得更加好的收成,其實在非洲的土地非常的肥沃。
據了解,本次項目經費來源於中國政府向糧農組織捐贈信託基金,專項用於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國家糧食安全計劃」這一框架下而實施的「南南合作」項目,該項目為期兩年,由我國政府選派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赴烏干達實地開展農業技術示範推廣活動。
3位專家中,盧遠華來自自貢市植物檢疫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自貢市以前也曾派出過農業技術人員前往非洲,盧遠華就曾兩度入非,這是他第3次去非洲;曾永明,來自自貢市經濟作物站,作為園藝技術員參加本次「援非」;陳先起,來自自貢市農機研究所,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在當地推廣一些農業機械化技術。
據自貢市農牧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三位援非人員主要是引進中國優良品種,開展試驗和示範,並為當地提供技術援助和技術培訓。」
據盧遠華介紹,本次援非,他負責的穀物生產小組,將中國4個品種的雜交水稻帶過去,並在當地進行了示範種植,畝產量達到600公斤左右,是當地品種產量的2—4倍。另外,還在當地引種中國穀子(小米)、雜交玉米等作物。
「有時候說不清楚,我就直接下田去做給他們看。」盧遠華介紹,當地氣候條件非常好,氣溫高不過30℃,低不過15℃,靠著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且除南部和西部多山以外,其他地區都以平原為主,有「東非水鄉」之稱。
「只要有灌溉條件,他們隨時都可以種水稻,不受季節限制。」在盧遠華看來,烏干達農業生產水平落後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因為條件太好。「大自然可以滿足他們許多生存需求,溫飽基本沒有問題,對農業發展、致富的要求並不太迫切。」
在當地種植的水稻收成非常好,所以當地人幹活也開始賣力氣,他們也很高興能夠填飽肚子,這是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項目專家也來參觀,一直在誇中國水稻種植技術非常棒。
同時這些美國專家希望能夠帶一些種子回去研究,也希望能和中國的專家分享種植水稻的技術報告,通過互相學習一起進步。
TAG:宮徵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