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冬季進補牢記四個「不」,避免過量進補

冬季進補牢記四個「不」,避免過量進補

冬季氣候寒冷,養生時有不少事項是需要注意與了解的,今天小編就要來給大家說4個冬季養生不能做的事情,下面一起來學習下吧。

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

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蔘、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另外紅茶味甘,性溫,善蓄陽氣、生熱暖腹,可以增強人體對寒冷的抗禦能力,還具有祛油膩、開胃口、提神之功,非常適合冬季飲用。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冬季如何正確養生

1

慎房事,保精血

精血乃肝腎所藏,五穀精微所化,是精、氣、神的物質基礎。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本。

養生家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道理,得出每月「春二、夏三、秋冬閉藏」的理論。這雖然與日常生活看似相悖,但卻具有理論基礎和實際意義。

腎藏精,精能生髓化血,髓充骨通腦,腎氣養育天癸,天癸又是生長發育的激素類物質。精充髓滿且血盈,則思維敏捷,反應迅速,精力充沛,體魄堅實。陰有所用,陽有所附,則身體耐受力強,能承受超負荷工作量,治事有精神。如果不注意保護腎精,精虧則腎陰無制,久之陽亦,疾病乃生。《黃帝內經》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說的正是此可為發生伏氣溫病的原因。因此,保養腎之元陰是攝生之關鍵。

2

平衡膳食,廣開食路

腎之先天真陰靠後天水谷供養,完整平和的膳食能夠給人體提供充分的營養。否則,偏嗜太過會傷及人之正氣,變生諸病。平衡飲食原則是以各種糧食為主,肉、菜類為副,同時適當補充水果、瓜類,就能得到體內所需的營養而精血充盈。食物的性、味決定了它的實用價值。

如寒涼食品可清熱瀉火,甘寒者可滋陰生津,甘溫者可補命門振奮陽氣。腎陽不足宜食羊肉、韭菜之類食品;精血不足宜食海參、紫菜、魚類以填精補血。

3

清心寡欲,意守丹田

按照中醫學的理論,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此時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把滋補品中的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為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俗話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便源於此。中醫學認為,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時間最為適宜。

冬令進補不是說每個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進補。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就不必進補。對於體虛需要進補之人,如果進補不當,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事特搜 的精彩文章:

TAG:城事特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