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稱「牧牛人」的他耕耘六十年,只識畫牛不吹牛

自稱「牧牛人」的他耕耘六十年,只識畫牛不吹牛

劉濟榮先生是嶺南畫壇人物畫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長達60餘載的藝術生涯里,留下了不少的優秀作品。

家屬根據其生前意願,將共計689件創作手稿與作品捐獻給廣州藝術博物院,並舉辦這次的藝術回顧展。這次展覽分為時代歌者、西部縱情、暮年抒懷三個展館,系統回顧展示劉濟榮先生逾半世紀的從藝生涯。

2017年12月21日,坐落於廣州市麓湖邊上的廣州藝術博物院迎來了一次特殊的展覽,在嶺南著名人物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濟榮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謳歌時代——劉濟榮藝術回顧展》在這天開幕。眾多嶺南美術界同仁來到現場,通過這次展覽一起回顧劉濟榮先生的藝術人生。

1931年,劉濟榮出生在廣東梅州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小時候的他雖然對「藝術」並沒有完整清晰的概念,卻一直鍾情於繪畫。

1954年,他如願考上了設在武漢的中南美術專科學校,這也正是廣州美術學院的前身。在這裡,他師從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等嶺南畫派的重要人物,開始專業系統地學習繪畫。

素描是一種長期作業,叫素描,等於說在課堂裡面,很深入地去觀察,很深入去表現對象的要求,速寫就是說, 要到社會當中去,很敏銳地觀察生活。

劉濟榮經常中午不睡覺,拿著速寫本到(長江)大橋底下畫速寫,畫了有幾十張,現在留下來的大概還有十張八張。

與當時學習美術的眾多人相比,劉濟榮無疑是非常幸運的。在經過關山月舉薦和層層的嚴格挑選之後,他順利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的進修班,得到蔣兆和、葉淺予兩位人物畫巨匠的教導。在南北四位頂級的藝術大家的洗禮之下,劉濟榮的藝術之路走得堅定、踏實。

生活中的劉濟榮非常低調,一輩子拿著毛筆的他,幾乎一有時間就會不停地去畫。經歷過艱苦歲月,劉濟榮還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有時夏天炎熱,卻很少看見他開空調,畫起畫來經常赤膊上陣。

劉濟榮從藝60餘載,在人物畫領域一直默默耕耘,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動樸實,線條揮灑靈動,水墨酣暢淋漓,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以人物畫為人所知的劉濟榮,還有一項廣受讚譽的「拿手絕活」。

著名畫家李可染鍾情於畫牛,而在嶺南的劉濟榮,大有與李可染南北呼應之勢。在他看來,牛能夠代表中國人的精神,樸實,任勞任怨,不計報酬,這種品質讓劉濟榮深有感觸。

他創作了一大批和牛相關的作品,豐富了他的人物畫創作,令他嘗試去將牛的粗獷與力量和藏區女性的柔美與細膩結合起來,讓其共生在一張畫面上。

基於對牛的喜愛,同時又受電影《牧馬人》的啟發,從2004年開始,劉濟榮便使用「牧牛人」作為自己的齋號。「生在牛村認牛命,只識畫牛不吹牛」,這是他的「自嘲」,但也是他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自稱是「嶺南的牧牛人」,他將樸實無華的牛人格化,把牛當成一種精神的象徵;承嶺南畫壇前輩們薪火,他培育了一代代學生成為丹青高手。

謙遜低調的劉濟榮,默默耕耘於硯田之上,六十年的走筆行墨里,是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個「牧牛人」腳踏實地的赤誠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珠江頻道 的精彩文章:

廣東持續開啟濕冷模式,沒有暖氣我們可以這樣自救!

TAG:珠江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