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家之絕唱·宮廷藝術大器欣賞

史家之絕唱·宮廷藝術大器欣賞

誰會知道一鋤頭下去能將幾百、上千年的文物再次重現世間;誰會知道一錘落音帶來天價交易記錄;誰又會知道一塊不起眼的小石頭竟會刷新史學家認知的新高度。是的,誰也沒有想到......

南宋龍泉窯荷葉蓋罐

通高31.3厘米,寬23.8厘米,腹徑近1米。

造型相當別緻,罐身圓潤,蓋沿彎曲呈荷葉狀,給人流動的韻律感。整個荷葉蓋罐器型大,色澤明亮,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寶。

荷葉蓋罐是中國瓷器中的一種,它豐肩鼓腹,罐身敦厚飽滿,蓋作荷葉形,蓋沿的荷葉邊曲線起伏平緩,鈕較低,器物由此得名。

收藏於四川宋瓷博物館(原為遂寧市博物館)。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罐高27.5厘米,口徑21厘米,腹徑33厘米,足徑20厘米。

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主體紋飾為"鬼谷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

該器物於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創下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摺合人民幣約2.3億成交價。

清乾隆黃地琺琅彩開光嬰戲紋瓶

高16.1厘米,口徑3.4厘米,足徑4.5厘米。

瓶直口,短頸,溜肩,圓腹,腹下收斂,瘦底,圈足。通體以黃地琺琅彩裝飾。頸部和足上各繪焦葉紋一周。腹部三面開光,內繪嬰戲圖,開光間隔處繪花卉紋。足內綠地藍料彩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瓶造型精巧,紋飾層次清晰,畫工精細,色彩搭配自然和諧,畫面陰陽向背的效果突出,有立體感。此器無論胎質、造型和釉色均極佳,堪稱乾隆朝的瓷器精品。

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高3.3厘米,口徑:8.3厘米,足徑:4.1厘米。

此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歷受讚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杯壁飾圖與型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致。

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上,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8124億港元天價購得的明成化雞缸杯,轟動一時。

成化雞缸杯存世量極少極少,足可與「和氏璧」媲美。

天下第一岳父印章

通高4.5厘米,邊長2厘米,寬4.35厘米,重75.7克。

年代:西魏(535-556年)1981年旬陽縣出土。

印文: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啟事、大司馬印、大都督印、剌史之印、柱國之印、耶勅、信啟事、信白箋、密、令、獨孤信白書。

獨孤信(503—557),突厥(鮮卑)望族,西魏、北周大將。本名獨孤如願,祖籍雲中(今山西大同),北朝武川鎮(今內蒙武川西南)人,史稱「美容儀,善騎射」。除了能征善戰、屢立奇功,更重要的是他生了三個貴為皇后的女兒,分別是北周明敬後、隋文獻後(隋煬帝楊廣之母)和唐元貞後(追封,唐高祖李淵之母),故而號稱「天下第一岳父」,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實屬罕見。

獨孤信兼通文武,長於治理地方,又堪稱三朝國丈,因他的官職多之甚多,他便把所有的印章內容刻在一枚印章上,於是就有了這枚有26面,14個有字印面、印文47字的煤精印。此枚煤精印是我國迄今為止印面最多、正文字數最多的印章,且將楷書入印的歷史提早了400多年。其印文有公文用印(6面)、上書用印(4面)和書信用印(4面),集三種用途於一印,在我國現有出土文物中,是首次發現。在此之前,只有在東晉南朝的六面印。此印有14個有字的印面,字數也多達47個。

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

高43厘米,底部直徑為14厘米,口徑僅為5.2厘米。

小口、豐肩、斜腹、斂脛、圈足,造型優美,線條圓潤、流暢,雍容華貴,肩腹部繪以「蕭何月下追韓信」經典歷史人物故事,瓷瓶上所繪的青花紋飾層次多樣,非常之獨特。

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有著極為獨特的青花紋飾,體現了極高的燒制水平。梅瓶是明代高等級墓葬隨葬品,有鎮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徵外,也有風水上的考慮,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這種隨葬品。這件瓷器於1959年出土於南京江寧縣觀音山明朝開國功臣沐英墓。

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系該館的「鎮館之寶」,中國瓷器三絕之一。

秘色瓷蓮花碗

通高13.5厘米 ,碗高8.9厘米,口徑13.9厘米,盞托高6.6厘米。

這件蓮花碗是五代越窯秘色瓷精品,也是蘇州博物館三件國寶文物之一。蓮花碗由碗和盞托兩部分組成。碗為直口深腹,外壁飾浮雕蓮花三組,盞托的形狀如豆,上部為翻口盤,刻劃雙鉤仰蓮兩組,下部為向外撇的圈足,飾浮雕覆蓮二組。該碗共由七組各種形態的蓮花組成。瓷胎呈灰白色,胎質細膩緻密,顆粒均勻純凈,托心平整,正中鏤有一小圓孔直通器底,孔邊刻"項記"窯工(作者)二字,施青釉,釉層厚且通體一致,光潔如玉,如寧靜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綠,正如唐陸龜蒙《秘色瓷器詩》中描繪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目千峰翠色來",和陳萬里先生形容的"一泓清漪的春水"般的湖綠色,器形敦厚端莊,比例適度,線條流暢,豐腴華美,通體恰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構思巧妙,渾然天成。

收藏於蘇州博物館,五代越窯青瓷精品中的代表作,稱得上是秘色瓷中的稀有作品。

唐鑲金獸首瑪瑙杯

通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

醬紅地纏橙黃夾乳白色縞帶的瑪瑙製作,上口近圓形,下部為獸首形,獸頭圓瞪著大眼,目視前方,似乎在尋找和窺探著什麼,獸頭上有兩隻彎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卻似牛,所以不能認為造型完全出自寫實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詳典雅,並無造作感,獸首的口鼻部有類似籠嘴狀的金冒,能夠卸下,內部有流,突出了獸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細,通體呈玻璃光澤,晶瑩瑰麗。

獸首瑪瑙杯,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這件以深紅色、淡紅色為主調的紅瑪瑙,中間竟夾有一層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變化,如此鮮潤可愛的色澤,使這塊紅瑪瑙成為世間稀有的俏色玉材。

收藏於陝西省博物館,被評為國寶級文物。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

通高8.9厘米、上射徑17.1-17.6厘米、下射徑16.5-17.5厘米、孔外徑5厘米、孔內徑3.8厘米。

琮體四面直槽內上下各琢刻一神人獸面紋圖像,共八個,用淺浮雕和細線刻兩種技法雕琢而成。獸面的兩側各淺浮雕鳥紋。器形呈扁矮的方柱體,內圓外方,上下端為圓面的射,中有對鑽圓孔,留有台痕。下端有取料時形成的凹缺。琮體四面由中間的直槽一分為二,又由橫槽分為兩節,每節再分上下兩個組成部分。在分為兩節作角尺形的長方形凸面上,以轉角為中軸線向兩側展開,每兩節琢刻一組簡化的象徵性的神人獸面紋圖案,四角相同,左右對稱。

經考證,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其功能與意義有:一、祭祀用的大禮器之一,但材質上有優劣之分。二、玉琮既是種器具,也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徵。

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此玉琮是已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譽為"琮王"。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他們,不再沉寂於泥土中、不再棄之牆角、也早已不再盛物使用,而是搖身一變成絢麗燦爛的國家瑰寶,他們背後的故事值得去細細了解,細細感受下他們所承載著的華夏文明、歷史文化。

WECHAT

TEL

AD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