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介石第一次主動派人到大陸和談,為何很快就中止了?

蔣介石第一次主動派人到大陸和談,為何很快就中止了?

1957年初,考慮了近一年才下決心的蔣介石決定往北京投下一顆棋子。他將許孝炎召回台北,在「總統府」密談了很長時間。蔣介石想派人到北平了解下中共提出和平統一的真實意圖,讓許孝炎推薦人選。

許孝炎在香港負責國民黨的文宣工作,主導《香港時報》,曾轉交過中共中央給蔣介石的信。他考慮再三,提出三個人選:曾任「立法院院長」的童冠賢,秘書長陳克文和「立法委員」宋宜山。他建議宋宜山,理由是:

一,宋宜山是蔣介石的黃埔學生,經過長期考察,對國民黨忠貞不二;

二,宋當時為「立法委員」,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身份靈活,官式意味較輕;

三,宋的兄弟宋希濂正在大陸的戰犯管理所改造,可以探親名義前往;

四,宋是湖南人,中共許多重要領導人都是湖南人,便於以同鄉名義接觸,對話較方便。

蔣介石同意了,然而這次和談的失敗主要原因就出在宋宜山身上。

1957年4月,宋宜山自香港,經廣州到達北京。唐生明迎接了他,第三天,周恩來在北京有名的飯店東興樓宴請宋宜山。宋提出想去看看弟弟宋希濂,周恩來一口答應了,令宋心裡熱乎乎的。

隨後,李維漢出面,與宋協商兩岸統一的具體問題,李維漢提出:台灣可以作為自治區,享有高度自治權;蔣介石仍領導台灣,中共不派人干預;美國軍事力量撤離台灣海峽。

後來,宋宜山在章士釗,唐生明等人的陪同下,參觀了工廠,農村,瀏覽了故宮,頤和園,併到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探望了胞弟宋希濂。宋見到弟弟在管理所學習,改造,生活都很不錯,便放心了。

當時反右鬥爭尚未展開,大陸正廣泛宣傳「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加上號召和平統一祖國,整個政治氣氛和社會面貌顯得很有生氣,給宋宜山留下欣欣向榮的印象。

5月份,宋宜山回到香港,寫了一份長達1.5萬字的書面報告。他把北京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描繪了一番,並在報告里說:「中共意圖尚屬誠懇,應當響應。所到之處,但見政通人和,百業俱興,民眾安居樂業,猶如魚水相依。以前提的反共復國,似已無望。」

宋宜山真是一介書生,他根本不了解蔣介石的真實想法,不清楚蔣想知道哪些,特別是最後一句話像刀子一樣割在蔣介石心上。蔣越看越氣,大罵「娘希匹」,把報告一摔:「他把共產黨說得那麼好,半個月就被赤化了。」蔣介石吩咐人告訴宋宜山,就留在香港,不必再回台灣了。幾年後還撤消了宋的「立法委員」職務。

蔣介石派往大陸的第一個和談密使就這樣匆匆結束了其使命,蔣介石也拒絕了中共中央一系列和平統一的提議。一次本來很有希望的和談剛起步就很快中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文品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國民黨一個傘兵團神秘消失,蔣介石得知真相後氣得吐血

TAG:阿文品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