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次群內爭吵引發的討論:什麼是彩虹家庭,怎樣出生的寶寶才是彩虹寶寶?

一次群內爭吵引發的討論:什麼是彩虹家庭,怎樣出生的寶寶才是彩虹寶寶?

GIF

上周,一位新人的加入引發了彩虹媽媽群里激烈的討論,關於什麼樣的家庭組成才是彩虹家庭,以及在什麼樣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可以被稱為彩虹寶寶

大家之所以對這位新人的加入有不同意見,一部分原因是她曾經與男性結婚並有了孩子,離婚之後自己帶孩子,在思考是否以拉拉的身份和自我認同來養育寶寶,多少表現出了仍舊懷疑或不確定的態度。

這讓群里的媽媽們感到了不安:這個人是直人吧?如果那麼不確定,為什麼要進群?群里大部分寶寶是通過生殖輔助技術懷上的,與男性婚內生下的寶寶在將來育兒上與我們會遇到非常不同的問題,沒有什麼可以交流的,就不要進群了吧?難道不是只有IUI或IVF的寶寶才是彩虹寶寶嗎?等等~~

芝麻餅三天內收到N多「小窗」。

與群主和眾位群友們協力平息了爭吵之後,我覺得這件事不能「收藏」起來,相關的討論更不能銷聲匿跡,因為當衝突發生的時刻,也正是我們探知世界和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無論是群體的共同成長還是個人的成長都會在爭論和反思中前行

但貌似我說太多呢,總難免被認為有失公允,而我確實也有想不通的地方。於是,我去借了「他山之石」——找了咱們都熟悉的老朋友,去年來中國開始環球之旅的法國Natacha一家。

她們此刻游到了南太平洋上的島國新喀里多尼亞。看到了我的求助郵件後,Natacha秒回,告訴我,彩虹媽媽群中遇到的問題是「completely normal」。雖然看起來不是什麼大事兒,但她還是十分認真的查詢了資料,對我的問題給予了回復。

(Sara,Sacha和Natacha在新喀里多尼亞)

芝麻餅:在法國,拉拉們是怎麼要孩子的(我用了LBT,包括女同性戀、女雙性戀和跨性別)?大家傾向於用哪種方式,為什麼?

Natacha:在法國,LGBT們想要孩子的話有以下選擇。

●男同伴侶或拉拉伴侶可以在法國或海外收養;

●拉拉伴侶可以通過IUI出國懷孩子(其中大多數是去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

●男同伴侶可以去美國尋求代孕媽媽的幫助;

●拉拉和男同之間也可以「共同養育」(co-parenting),(有時是一對拉拉伴侶和一對男同伴侶之間co-parenting,所以孩子會有兩個媽媽和兩個爸爸);

●在某些情況下,孩子是與之前的異性伴侶生下的。

要說以上哪項是首選,法國並沒有任何官方的統計數據。 對於拉拉伴侶,我認為她們會選擇IUI,在IUI不成功的情況下再選擇IVF。

芝麻餅:對於用不同方式孕育的孩子,不同家庭之間如何看待彼此的?曾有過爭吵或衝突嗎,如何解決的?特別是,在你們的社群內,是否有過關於直婚生子是否可以成為彩虹家庭的討論?

Natacha: 法國兩個主要的彩虹家庭協會將彩虹家庭定義為有LGBT養育孩子的家庭(「a family composed LGBT people with kids」),而不論他們的孩子是如何有的。 這當然包括在異性戀關係中懷有孩子的家庭。有些人因世俗或家庭壓力而無法走出柜子,結了婚,生了孩子,還有的人晚年發現了自己真實的取向。 每個人在這個團體中都是受歡迎的,他們所經歷的家庭故事也會得到尊重。

在協會內部,根據大家情況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群體(拉拉寶媽、同志奶爸、共同養育、曾有異性戀關係),因此會產生不同的討論。 拉拉伴侶首先感興趣的是如何能懷上孩子,而那些曾經的異性戀者會更關心如何把自己的轉變告訴孩子。

芝麻餅:在你們的彩虹家庭群體內,有什麼成文或不成文的入群準則嗎?你們如何定義彩虹家庭和彩虹寶寶的?

Natacha: 你得感覺到自己是同性戀吧,或者與一位LGBT相愛,並準備好成家了,除此之外並沒有任何入門準則。

在我看來,彩虹家庭意味著,孩子的至少一個家長是自我認同為同性戀的,並在這個家庭中成長。彩虹寶寶(rainbow baby)是出生於LGBT家庭的,而彩虹兒童(rainbow kid)則是孩子在至少有一個家長自我認同為LGBTQ的家庭中成長的。rainbow kid只是年長於rainbow baby,你知道,年齡相仿的孩子會在一起玩,他們可能會談到自己如何出生的,但這對小朋友間的關係不會是個重要的事情。

可能你們會說,不要拿歐洲的例子來中國說,我們有我們的國情。

雖然我看不出Natacha給出的信息中有什麼發達國家的特色,但她還是很nice的提供了亞洲案例供我們參考——泰國的一對拉拉伴侶養育了外甥女6年,現在女孩叫她們媽媽,她們認為自己就是彩虹家庭。以下是Natacha在博客中提到的故事,授權我們翻譯。感謝小編Ringo的翻譯!

在抵達泰國之前,我試圖聯繫不同的LGBT組織,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幫助我了解當地的彩虹家庭。 我們設法找到了兩對拉拉寶媽。

Matcha把自己定義為「少數民族、女同性戀、母親和人權教育者」。大約7年前她成為LGBT事務的積極分子,這3、4年來,她正在為彩虹家庭的權益而戰。

Matcha是泰國少數民族青年發展項目Sangsan Anakot Yawachon(青少年發展項目)的主任,她通過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訓,經常給無國籍的青年提供信心和平台來幫助他們捍衛自己的權利或者成為社區領導。

A family is a place where

you feel safe and you feel home

Matcha 18歲時離開了她的家庭。她把家庭定義為一個感到安全、感到家的溫暖的地方。「當我還是一名大學生時,總是被LGBT包圍,我們創造了自己的小家庭。」

Matcha七年前遇見了她的伴侶。 五年前,9歲的外甥女來看望她們並且決定和這對妻妻待在一起。 Matcha解釋說:「當時她都叫我們阿姨,但突然有一天,她叫我媽媽。 我很震驚,因為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我們意識到,現在我們還有了「媽媽」的身份」。 她們的女兒現在15歲,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小藝術家。

(女兒的作品)

We are really OUT & PROUD!

Matcha的鄰居、女兒的老師都很清楚,她是一個拉拉。「因為我的另一半看起來「布奇」,大家很快就會明白我們是一對拉拉。」

(註:布奇,來源於英文butch,意為充當男性角色的女同性戀者、男性化的,亦被音譯為「巴巴」)

但是Matcha和她的家人住在泰國的農村地區,在那裡異性戀才是人們能夠接受的「行為規範」。不是所有的鄰居都能夠接受一對拉拉伴侶在這個地區居住。Matcha告訴我們:「一年前,他們甚至在10天內在我家周圍放了5次火。他們想嚇唬我們,讓我、我的家人和我的社群離開這個區域。」

鄰居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重的,這其中肯定有恐同的因素,但Matcha人權衛士的身份也是原因之一。她向很多被邊緣化的孩們子敞開大門,目前她正在她的房子里進行大量的維權活動。

Matcha和她的家人為了確保基本的安全,不得不隔幾個月舉家搬遷一次。Matcha經常需要外出旅行參加世界各地的人權會議,她希望她的家人在她出城時感到安全。

The invisible Rainbow families of Thailand

我問過Matcha,泰國是否還有其他的彩虹家庭。 她回答我,是的,泰國還有其他的彩虹家庭,但是他們是看不見的。「如果他們提到他們有同性戀家長,彩虹家庭的孩子在學校就會被欺負,就好像這些孩子也是LGBT一樣。」

What』s next for LGBTQ families in Thailand?

同性婚姻是泰國在過去幾年提出的一個話題。Matcha強調:「但是我們現在在辯論中不多談LGBTQ家庭。 泰國正在制定「同性伴侶關係法案」,與同性婚姻不相等,也沒有考慮到同性伴侶的領養或獲得醫療輔助生育的情況。 Matcha正在質疑這個法案的起草過程,因為她認為這個法案並不全面、深刻。作為一個LGBT活動家,對於Matcha來說:「該法案尚未公開討論,LGBTQ社區根本沒有參與。 法律不會阻止對LGBTQ人的歧視,也不保證平等的權利」。

最後,我們來看看關於如何理解多元,Natacha給我們什麼樣的建議。

「我們想對中國的LGBT朋友們說:當一個LGBT並不容易,我們要承擔著社會上其他人的歧視眼光,還要在意別人對我們過去的看法。因此,LGBTQ社群更需要團結一心不管大家都曾有過什麼樣的故事每一位成員都應得到應有的尊重

彩虹家庭的故事都是不相同的,我們需要學著相互接受,因為正是這份「不同」,才使得我們的家庭變得多元、特別並且被尊重。」

本文是彩虹寶寶公眾號的第158篇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准媽媽們,想讓你的寶寶聰明漂亮,這些東西你吃了嗎?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