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000064重讀《漢文學史綱要》

000064重讀《漢文學史綱要》

000064重讀《漢文學史綱要》

01

今天想寫一篇札記,題目是:重讀《漢文學史綱要》。

此書收入1981年版《魯迅全集》第九卷。

初讀《漢文學史綱要》時,一看題目,我以為是「漢代文學史綱要」。細看出版說明,才知道此書是「漢語文學史綱要」。可惜沒有寫完,只寫到西漢的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書中多處提到東漢文學。所以我一開始把此書看成是「漢代文學史綱要」也並無不妥,書中的先秦部分可以看作是漢代文學的「前傳」。

魯迅先生此書本是在大學講授文學史時編寫的講義,卻用清雅的文言文寫成。文風竟像極了魏晉文章,大概是效法其師章太炎。

雖多掇拾舊文,然敘述簡潔,時有高論。學有精義,文蓄微旨。吐屬淵懿,意味深長。興托無跡,實堪宗仰。

秦漢文學,前人論之詳矣。先生偶下斷語,便成定論。且意豐詞美,讀者過目不忘,引者以為榮光。

先生論漢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P344)

先生論《詩經》,以為絕非一味「溫柔敦厚」,「實則激楚之言,奔放之詞,《風》《雅》中亦常有」(P356)。

先生論老子,先概括老人的為人:「博見文典,又閱世變,所識甚多。」繼而指出其矛盾之處:「老子之言亦不純一,戒多言而時有憤辭,尚無為而仍欲治天下。」(P363)。

先生以為先秦諸子雖多能文,「然文辭之美富者,實惟道家」,尤推崇莊子。以為「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P364)。

老、庄之異同,亦論之其晰。「老子尚欲言有無,別修短,知白黑,而措意於天下;周則欲並有無修短白黑而一之,以大歸於『混沌』,其『不譴是非』,『外死生』,『無終始』,胥此意也。中國出世之道,至此乃始圓備」(P366)。

論屈原,則贊其「逸響偉辭,卓絕一世」,「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後儒之服膺詩教者,或訾而絀之,然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P370)。

論司馬相如,則以為其專長「終在辭賦,製作雖甚遲緩,而不師故轍,自攄妙才,廣博閎麗,卓絕漢代」(P418)。

論司馬遷,則云:「恨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於千秋,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嗚呼,論文至此,可謂至矣,無以復加矣。

02

忽憶先師董治安先生所著《兩漢文獻與兩漢文學》,中有一篇論文,題名即《重讀〈漢文學史綱要〉》,分析甚詳。吾師亦善屬文,措辭研煉,務臻雅正。文中引《兩地書》相關文字,指出:

所謂「想認真一點」,「功罪在所不計」,「可以說出一點別人沒有見到的話」,表現了魯迅謹嚴不苟的態度和敢於創新的精神,他決心編寫一部不同於舊著、有自己特色的中國文學史。(《兩漢文獻與兩漢文學》P256)

又云:

據矛盾回憶,一九三五年之秋,他曾經勸說魯迅寫完《綱要》(東漢以下的部分),「似乎引起過魯迅的思考」。可惜天不假以余年,魯迅終於未能在已有基礎上寫成一部完整的中國文學史,因而也未能把他後期思想的飛躍和知識的積累,體現、熔鑄於新著之中,這真是一大憾事。(《兩漢文獻與兩漢文學》P27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