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列艦的鍛鐵裝甲最厚能達多少英寸?

戰列艦的鍛鐵裝甲最厚能達多少英寸?

文|歐陽欣

戰列艦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列強海軍中堅,同時也成為列強海軍實力和國力的象徵,各海軍強國對於戰列艦的建造以及技術的研發更是不遺餘力,尤其是在工業革命之後,隨著工業技術發展一日千里,作為當時集高精尖技術大成者的戰列艦,其發展更是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曾應用於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上的26 英寸厚的主炮塔前裝甲

隨著火力的進步,戰列艦的防護也同樣不斷發展,最初的鐵甲艦,即使是美國內戰中邦聯軍用鐵軌和鐵板拼湊的鐵甲艦,在滑膛炮和球形彈面前頗有點刀槍不入的威風,但隨著火炮穿甲威力的迅速提升,戰列艦也不得不堆積越來越厚的鐵甲。然而,鐵甲的堆積不是無限的,戰艦所能承擔的裝甲重量終歸有限,到19世紀後期,戰列艦的鍛鐵裝甲最厚已經逼近極限,即使是定遠級這種二等鐵甲艦也堆積了最厚達14英寸厚的鐵甲時,熟鐵裝甲和鋼面熟鐵裝甲的發展已經面臨盡頭,戰列艦防護的設計面臨著兩難,畢竟留給裝甲防護的重量是有限的,而對戰列艦最為重要的水線裝甲又必須有足夠的寬度以便其在空載和滿載吃水狀態下都能有效地掩護水線部位,其他重要部位的防護也不能任意削減,而強度不足的熟鐵裝甲在新式火炮和鋼製穿甲彈面前日益成為熱刀下的黃油。

2015年9月15日,當時身為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在美國聖佩德羅登上「衣阿華」戰列艦並發表競選演說

好在冶金技術和鋼鐵工業的發展解決了這個問題,鋼的大批量冶煉使成本的降低,以及組份可控的特殊合金鋼冶煉技術的發展,為鋼裝甲登場鋪平了道路。

鋼最初應用於戰列艦是作為熟鐵裝甲的覆面,即所謂鋼面鐵甲,在熟鐵裝甲上覆蓋一層硬度更高的鋼板形成複合裝甲,但是採用普通碳鋼製造的鋼面鐵甲相比鐵甲加強防護的效果非常有限。

作為合金鋼裝甲,首先登場的是法國施耐德的鎳鋼,近代中國譯為尼格爾裝甲。1890年美國的哈維發明鎳鋼裝甲表面滲碳硬化工藝,在鎳鋼裝甲表面形成大約1英寸(25.4毫米)硬化層,防護力比普通鎳鋼裝甲高大約20%,克虜伯改進了表面滲碳鋼裝甲,以性能更好的鎳鉻合金鋼作為基層,改進滲碳工藝以獲得更厚的滲碳層,一般來說,克氏表面硬化鋼裝甲在哈維鋼裝甲的基礎上,防護性能又提高了約25%,簡而言之,抵禦鋼製穿甲彈時,10英寸厚的克氏表面硬化鋼甲防護力大約與23英寸厚的熟鐵裝甲相當。自此之後,克氏表面硬化工藝和合金鋼裝甲就成為各國戰列艦裝甲的標準配置,一直伴隨戰列艦直到消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想對東北人洗腦,孩子們機智應對,這就是民族的希望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