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醫科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論文
klotho-FGFR-FGF23-HS對稱的四元複合物模型(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5451)
溫州網1月21日訊(溫婉)近日,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李校堃教授團隊與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解析出一種被稱作α-Klotho的蛋白的分子結構,以及如何協助傳遞一種延緩衰老的激素信號。1月17日,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綜合性學術期刊《Nature》(影響因子40)。陳高幟博士為該論文(點擊閱讀)第一作者,碩士生付麗麗和梁廣教授為署名作者,李校堃教授和紐約大學MoosaMohammad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這是溫州高校首次在《Nature》期刊上發表論文,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
據悉,該項研究駁斥了一項存在了20年的猜測——以古希臘神話中紡織生命之線的女神klotho的名字命名的αKlotho是一種可以獨立發揮衰老調節的因子。相反,該研究結果將所謂調節衰老的功能歸因於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並且解釋了α-Klotho如何協助FGF23介導它的抗衰老作用。
由於已有的研究證明FGF23在體內的異常表達與腎病的發生髮展有密切的關係,是慢性腎病的關鍵治療靶點,因此該項研究為新型腎病診斷試劑和治療藥物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清晰的結構藍圖。
同時,這項研究還顛覆性地指出,肝素這一廣泛存在於人體多種器官的多糖對內分泌FGF家族活性發揮同樣是必須的,進而明確了肝素是龐大的生長因子家族所有成員促進受體二聚化併產生相應生物學功能的「萬能鑰匙」。
據悉,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教授科研團隊長期從事FGF家族蛋白的基礎和新葯開發研究。早在20多年前就基於結構分析對旁分泌型FGF進行遺傳修飾和改造,成功解決長期制約其產業化的系列工程技術難題,10多年前在國際上率先研製出FGF1和FGF2系列創新藥物,並廣泛應用於燒、創傷和糖尿病下肢潰瘍的治療。
截至2017年,該團隊研發的三個一類新葯在中國已累計用於8000萬次創傷患者,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榮獲200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主持)和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
本次在Nature發表的論文,是該科研團隊自2012年開始承擔國家863計劃課題「FGF23慢性腎病診斷試劑研發」、2017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中蛋白激酶調控網路及靶向創新藥物研究」的重大研究成果,也是溫州醫科大學與紐約大學醫學中心聯合建立蛋白結構與功能研究中心5年來結出的標誌性成果之一。
TAG:溫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