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如果數學這樣教,孩子哪還會得「數學恐懼症」?

如果數學這樣教,孩子哪還會得「數學恐懼症」?

全文2600字,閱讀約需5分

提到數學,

你會想到什麼?

沒完沒了的刷題?

死記硬背的公式?

如果數學這樣教,孩子哪還會得「數學恐懼症」?

永遠搞不明白,

一邊出水一邊進水的池子

到底什麼時候能裝滿?

工作多年後,

做不完數學卷子的恐懼還會伴隨著你嗎?

……

如果數學這樣教,孩子哪還會得「數學恐懼症」?

如果

有些孩子以前從沒學過奧數,

幾個月後

卻在知名數學競賽中獲獎。

有些孩子以前對數學充滿恐懼,

幾個月後

卻開始覺得數學挺有意思。

你覺得

什麼樣的學校

什麼樣的課堂,

什麼樣的老師

才能完成這樣華麗的逆襲?

如果數學這樣教,孩子哪還會得「數學恐懼症」?

從「門外漢」到數學競賽獲獎

「參加比賽之前,我都不知道什麼是『迎春杯』」,陳思淵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在1月中旬舉辦的2018北京數學花園探秘科普活動中,這個沒有上過奧數班的5年級小男生獲得了二等獎。這個好成績讓他和父母都覺得是意外驚喜。

數學花園探秘以前被稱之為「迎春杯」,是業內幾大知名的數學競賽之一,以難度大著稱,想獲獎並不容易,對於此前沒有長期接受過奧數培訓的學生而言更是難上加難。

以前,一提到數學,陳思淵就會條件反射地想到「又要沒完沒了的做題」。但在幾個月前,一切都發生了奇妙的變化。2017年9月,陳思淵轉到北京新府學外國語學校後,他突然發現,上數學課、做數學作業是那麼的好玩。

陳思淵說,老師會出好多看似「稀奇古怪」但思考過程卻非常有意思的題,比如「16個釘子擺成4x4方陣,以其中4個為頂點用橡皮筋圍成正方形,可以圍成多少個?」。「老師會在我們覺得自己已經窮盡所有可能性時,看似不經意地問一句『那斜過來圍一圈是正方形嗎?』,讓我們的思路豁然開朗。」

陳思淵的同班同學劉釗鳴也特別享受這種「身陷迷宮中,找到唯一出口」的成就感。「有次為了一道求字典有多少頁的數學題,我們小組在課後討論了一個多小時,最後還是我發現了其中暗含的數量關係,一下就解出了正確答案」。

在這次迎春杯賽上,劉釗鳴獲得了三等獎。和陳思淵一樣,在去年9月轉到新府學之前,他沒有上過奧數班,沒覺得自己在數學上有專長,更沒想過幾個月後自己居然會去參加數學競賽,而且還能拿獎!

其實,陳思淵、劉釗鳴並不是個例。據新府學外國語學校的學術總監馬昕光介紹,在剛結束的2018北京數學花園探秘比賽中,學校有多位同學獲獎,其中獲二等獎的有4年級的褚珣淵,5年級的陳承澤、陳思淵,獲三等獎的有5年級的沈佳龍、劉釗鳴、趙歆瑜以及7年級的陳思汗。

馬老師說,獲獎的學生中,除褚珣淵此前上過奧數班之外,其他學生在去年9月進校之前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奧數培訓。即使是褚珣淵,在入校之後也沒在課外額外補奧數,也是跟著學校正常的教學。

如果數學這樣教,孩子哪還會得「數學恐懼症」?

這樣的數學題給我來一打

數學課曾經是很多人的夢魘。曾有專家在分析中國人為何多患「數學恐懼症」這一問題時提到,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目前的數學教育把數學教成了「術數」,丟失了數學的精髓和美感,老師變著花樣出難題、怪題來「折磨」學生。這讓很多人都在數學考試上有挫敗感。

在新府學外國語學校,為什麼孩子不但不厭煩還搶著做數學題?為什麼這些原來似乎「不起眼」的孩子能在數學競賽中嶄露頭角?短短几個月,他們對數學的態度為何能發生這麼大的轉變?……

要想解開這些疑惑,首先得從他們的數學課說起。田寧是新府學外國語學校的數學教研組組長。在學生們眼裡,她是一位最愛拿自己出題的數學老師。

「老師最喜歡買漂亮衣服。現在這裡有不同的衣服款式,折扣也有不一樣,有的是70%off,有的是50%off,老師一共只有2000元,同學們能幫老師挑件最合適的嗎?」

同樣是學習百分數,田老師不會讓學生枯燥地做題,而是會設想生活中同學們經常遇到的場景,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同學們「幫」老師解決問題。再後來,田老師還會帶著孩子「買買買」,讓學生自己開小商品市場,自己賣喜歡的貨物,看看能賺多少錢,比較一下存入銀行利息又是多少。

這樣的數學題來源於日常生活,又新鮮又有趣,孩子不但搶著做,還自覺自愿地「刷題」。 這就是新府學數學課的特色之一:在熟悉的場景中引導學生自然運用數學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數學思維。

如果數學這樣教,孩子哪還會得「數學恐懼症」?

我不再害怕答錯題

「##題做錯的同學站起來,這麼簡單的題都能做錯!」被老師點名的學生不情願地站著,心裡倍感難堪,有時周圍的同學還會發出鬨笑。

很多人對數學課的記憶中,都有這樣的一幕——因為答錯題被批評。進而在一次次的批評與指責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的傷害。

劉釗鳴說,在新府學的數學課上,同學們不用擔心犯錯,大家會互相取長補短,「不會有不同成績對應不同的禮物,成績不好沒有禮物的情形。不會因為答不出某道題或某次測試的失利而受到批評或指責,老師會不斷地鼓勵你,幫助你。」劉釗鳴說,這也是他喜歡上數學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馬老師說,數學看重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知識點,關注的不是結果,而是思考的過程,老師要做的是引導和保護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能力和學習層次各不相同,這就需要在教學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在入學測試時,學校對孩子在數學學科的掌握程度及能力狀況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其次,通過分層教學的模式設計,努力做到個性化。在通過有趣的題目、學習方法形成研究數學的氛圍、夯實數學基礎的同時,針對學有餘力的孩子,老師也會引領他們從課本知識挑戰到課外難題,將日常教學的難度提高到競賽水平,拓展孩子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

課間聊天的間歇,陳思淵忍不住撥弄著手裡的魔方。幾個月前,因為看七年級的學長玩得溜,他也開始對這個小玩意兒著迷。慢慢地,在陳思淵眼裡,魔方的奧秘不再是那些公式,而是它背後蘊含的數學原理。

在新府學,數學經常會「玩跨界」。數學不僅與中文、與英文等學科融合,還會與機械、工程、創客等多學科教育的融合貫通。

馬老師舉例說,有時候,它會在體育界一展身手,「比如選拔立定跳遠的參賽選手,到底是按最好成績還是平均成績挑,跳遠成績如何測量,學生就得既了解體育比賽規則又懂數學原理。」

有時候,它會偷偷藏在藝術設計之中,「比如把一個正方形分成4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圖形,當我們用曲線、折線去分割時,會發現,咦,這不就是我們經常看到個某個知名品牌的logo嗎?」

在馬老師看來,數學是理科的基礎,培養的是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通過培養孩子們的跨界能力,提升孩子們的數學思維、數學素養,並以此為工具打通並掌握其他學科。

具有強大數學基因新府學外國語學校,希望的正是通過「數學+」特色「傳授給學生數學的思想和方法,讓孩子用數學以及更加理性的眼光看世界。」正如學校創始人、京城有名的奧數教練盧振虎所說的那樣,數學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文│新京報記者 繆晨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