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企海外併購今年或升溫 2018年望成醫藥投資大年

葯企海外併購今年或升溫 2018年望成醫藥投資大年

在近日舉辦的2018中國醫藥產業新年展望會上,多位知名醫藥企業負責人表示,國際化是我國醫藥企業的戰略選項,海外併購將是國際化的催化劑。

數據顯示,2017年,葯企海外併購熱情不減,境外併購共42起,涉及金額727.48億元。其中,復星醫藥以71.42億元收購印度仿製葯企業Gland Pharma的74%股權,是我國葯企迄今交易額最大的海外併購案。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將是醫藥投資大年,醫藥企業海外併購或將升溫。

據美國藥品研究和製造商協會(PhRMA)數據,目前,自主研發一款重磅新葯至上市平均需10年到15年,費用則以10億美元計。除了研發成本的高企,精準醫療、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崛起,以及細胞免疫療法等新治療方法的成熟化,都給傳統醫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更多挑戰。

在此背景下,通過併購特別是海外併購迅速強化技術儲備,成為葯企的戰略選項之一。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國內醫藥行業已披露的併購案例數約為2016年的2倍,為2015年的近6倍,但大部分併購案涉及金額集中在億元級以下。這一方面是由於前幾年高強度併購導致優質併購標的減少,另一方面與以「借殼上市」為目的的併購審核難度加大有關。

出於對優質標的的渴求,不少具備實力的大型葯企開始將目光轉向海外,通過「國際化」來為自身在醫藥市場的競爭力加碼。

「走出去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據調查,國內真正有價值的醫藥創新成果,90%以上都有海外背景,尋找美國、歐洲的公司合作和學習是大勢所趨。」先聲葯業集團董事會主席任晉生表示,公司「走出去」的下一步重點要放在早期的創新項目上。「國內葯企要做的,不僅是走出去,還要將最先進的技術項目引進來。」

人福醫藥早已開始國際化布局,公司董事長王學海在提到2017年對傑士邦的併購時介紹道,預計到2018年,傑士邦在國內市場的收入將增長40%,利潤增長在50%以上。

從2016年收購美國Epic製藥公司,到2017年收購澳大利亞上市公司安思爾(Ansell)旗下(包括傑士邦公司在內的)兩性健康業務板塊,人福醫藥不僅在美國拓展了麻醉管控藥物、進一步加大仿製葯研發和海外技術引進,還成為全球安全套市場的第二大企業。王學海說:「我們希望實現有戰略導向的併購。人福醫藥下一步會加大對併購後項目的整合力度,通過國際化提升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產品水平,但最終還是立足於中國市場。」

同時,大型葯企的「走出去」還瞄準了空間廣闊的發展中國家。上海醫藥集團總裁左敏表示,創新和國際化是上海醫藥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作為最早一批和強生、羅氏、EMS等大型跨國葯企合作的國內醫藥公司,上海醫藥同時也在非洲設廠出口原料葯,去年在蘇丹的項目利潤達到1000多萬美元。去年11月,上海醫藥曾公告其全資子公司Century Global擬以5.57億美元收購康德樂馬來西亞的全部股權,加速向醫藥流通領域的「亞軍寶座」衝刺。

「最近,上海醫藥也在談一些新的併購項目,國際化的市場、國際化的合作和國際化的併購都在積極部署之中。」左敏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證券網 的精彩文章:

柳鋼股份就終止收購中金金屬召開說明會

TAG:中國證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