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最年輕的「80後」也快30歲了,他們30歲後的生活過得怎麼樣?

最年輕的「80後」也快30歲了,他們30歲後的生活過得怎麼樣?

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在「90後」都逐漸成為了過氣標籤的時候,「00後」開頭的標題才足夠吸引人點開閱讀。我們還記得曾經紅極一時的「80後」標籤么?他們曾經是中國第一波因為出生年代而被拿出來討論的群體,是「xx後」標籤的第一代人。他們曾經被認為太叛逆,後來又被說太懷舊。他們經歷過舊時代,生活在新時代。80後的青春過去了,他們長大了,他們中最小的一批人也馬上就要30歲了。如今他們過得怎麼樣了?

我們找了4個80後聊了聊。意外又不意外地發現,80後正在經歷傳說中的「中年危機」。他們沒有底氣再啃老,同時又得養小,以及發現自己可能永遠實現不了財務自由。他們已經失去了很多希望和幻想,但還沒有完全接受現實。「中年」有多可怕?生活真的不會越來越好嗎?今天聽4個「80後」朋友講講他們的故事。

01

「表面上裝得越精英,心裡越是焦慮」

Jacky,1983年生,離異

今年我35歲,而立之年也又過去了5年。焦慮可能是從這兩年開始的,我有一種感覺是,整體上職場留給一個標準中年人的機會是越來越少的,我身邊很多人都有隨時被淘汰的危機感。

有一段時間幾乎整夜睡不著覺,那段時間看了中興員工跳樓的分析文章,會去設想如果自己有一天突然被裁員怎麼辦,然後驚慌地發現竟然想不到還能去做點什麼。那段時間我認真地分析過自己的長板和短板,也很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能力的局限。在我們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我的基礎、學習能力都比不上更年輕的孩子。他們連熬夜能力都比你強。時代變化得太快了,已有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毫無價值的東西,甚至還會成為你前進的阻礙。

因為從畢業開始就在大公司工作,到現在也不過是一顆高級螺絲釘,覺得自己取得的很多成績、創造的價值其實都依賴所在的平台,也有運氣的成分。我心裡清楚那證明不了什麼。剝離掉那些加持的部分後,我並沒有剩下來多少可以作為立命之本的東西。

如果我現在還只有20多歲,沒有孩子,我可能不會這麼害怕,因為沒有負擔、學習能力還在,大不了就是重新開始。現在,即便我想重新開始,也不會有僱主給我這個機會,畢竟我自己都願意招那些更年輕、更單純、更有活力的員工。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生活的一點一滴都被別人看在眼裡,而且是被放大倍數觀看的。父母那一輩的人,騎著自行車、拿著普通的工資也能過一輩子,因為你看不見別人,別人也看不見你。現在你能看見最富裕、最奢華的生活是什麼樣,能看到「90後CEO」、「00後CEO」在實現財務自由,別人也無時無刻不在打量你的穿著、你開的車、你住的小區級別、你孩子讀的幼兒園,估算你的銀行存款。

雖然這些話聽起來都很絕望,但都是不會和別人去說的。離婚前後都不太會和妻子和孩子說到這些,父母那邊也更是報喜不報憂。三十多歲的男人,沒有任何借口可以再去依靠他人。前一天失眠,早上還是要打扮光鮮地出門,儘可能讓自己看起來更「精英」一些。只不過,表面裝得越精英,心裡越焦慮。

02

「30歲的時候,我從高跟鞋穿回了運動鞋」

養雞,1988年生,未婚

今年我正好30歲。這兩年,我開始吃螺旋藻、泡腳、貼姜貼,還在去年給自己買了2萬多一年的商業保險。我把護膚品都升級成了貴婦品牌,朋友說你要買5瓶最好的化妝水,我就買了5瓶,每天都拍5種水在臉上。

16年我買過一隻LV的包,結果17年一整年都沒有背過它。二十五六歲的時候,我一度把自己打扮得很「女人」,走成熟性冷淡風,每天都穿高跟鞋、戴首飾,但是我如今30歲,卻更喜歡讓自己看起來「有活力」。我成套地買運動裝,買潮牌衛衣、限量的運動鞋,他們不僅讓你感覺年輕,還很舒服。我已經很久不買高跟鞋了。

很多事情都在提醒你已經是老年人了。工作里會遇到18歲的女孩,懂得很多、英語很好、對世界有特別多的想法,可以自如地和30歲的人聊天,我就會忍不住自慚形穢,因為我18歲的時候還什麼都不懂。我是做市場工作的,這是個創意行業,我需要比年輕人更努力地去學習,下載新的遊戲、APP來研究,才有可能做出緊跟時代的創意。但當我發現自己第二天才知道「豬豬女孩」是什麼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已經被時代甩在身後了。

還好還有迪廳。蹦迪對我來說變成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25歲之前,我每周都要去蹦迪三四次,知道在北京的每個酒吧都是什麼風格的類型。現在我還堅持每周去一次,因為它還能帶給你曾經的感覺,那是一種很年輕的、沒有壓力的感覺,我特別喜歡。當你流著汗,聽著音樂跳舞,在燈光交錯的瞬間,你甚至會覺得時空穿越了。有的酒吧我從20歲出頭的時候就去,七八年了還是會放相同的歌單,你在那裡聽著那些歌,就覺得好像一切都還沒有過去,你也沒有老去,你在這裡經歷的所有事情都還在這裡。

養雞的朋友圈

但是也會失落。比如你進到迪廳,裡面都是比你年輕得多的面孔,她們臉上的肆無忌憚都是你所沒有的。你知道她們一身輕鬆,不背負什麼壓力和責任,可以連續蹦迪好幾天。而你心裡想著的是第二天公司有什麼事兒,你帶著團隊,不可能不去管。你還會想,父母年紀大了,不能再讓他們看到你爛醉如泥回家吐的樣子,讓他們擔心。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膽小鬼。那些曾經一起蹦迪的朋友,一大半都結婚生子了,他們會跟我說,你太牛逼了,居然還在玩,你居然蹦了這麼多年迪。但其實我特別羨慕他們。我兩年前就訂了婚,到現在都沒結婚。恐懼結婚這件事,是因為我總是覺得,那就真的說明你老了,進入到另一種生活狀態了。年輕的時候太精彩了,以至於你想像不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掃地僧的樣子。

我覺得80後都還不是能夠完全甩掉束縛的一代,身上還背負著很多傳統的東西,畢竟我們是從一個沒有網路的時代走過來的,小時候接觸的信息和觀念都比較單一,有同學的爸爸媽媽離婚都是件稀奇的事。在我心裡,還是認為人最終是要結婚、回歸一種穩定的狀態的,如果我選擇結婚生子,我就要為那種狀態負責。但我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心甘情願地放棄。

03

「你知道這條路是不可逆的,所以一定要給自己找一些原因去合理化它」

Shirley,1987年生,已婚

2017年的生日,我沒有像往常那樣慶祝。當時我和老公說,覺得自己還是個寶寶,怎麼就30了呢?

很多變化並非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但是在某一刻你才會突然醒悟過來。明明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長大,但是父母卻實實在在地老了,你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之主。明明還幻想山川湖海,卻已經囿於房貸、車貸和小孩。明明很鄙視社會對於「精英」的一套標準和規則,但你不得不承認自己不僅無法抵抗它,而且已經被這套體系完全地內化了。

以前我經常在朋友圈轉發一些很喜歡的文章,比如一個老太太到了70歲還是裝扮很酷,去當DJ、去時裝秀上走秀,很有那種「大女主」的感覺,這兩年看到了還是會覺得很棒,也可能會轉發,但是好像在心裡已經把這種狀態看做是「非主流」的了。你也還會羨慕,但是對那樣的生活不抱有實際憧憬了。

年輕時,你做所有事情都是正確的,都可以不被計較,都會有很多人誇讚你「好酷」。但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成功」的定義很具體,而且越來越具體,與之相應的標準無非是名和利,隨時都有各種「每個年齡階段的人應該達到的生活狀態」來提醒你:「拖後腿了嗎?」

悲哀的是,你知道這條路是不可逆的,所以一定要給自己找一些原因去把現在的狀態合理化,比如告訴自己變老也有變老的好處,至少經濟上比年輕時要寬裕,也離開了管束,擁有更多行動的自由。但是我內心裡一直覺得這都是自欺欺人的,無論是事業、愛情、身體,生活里不自由的部分明明是越來越多啊。

04

「我們這代人窮過,所以特別怕窮」

金台東煥,1983年生,已婚

作為一個「85前」,同齡人里沒有幾個是不焦慮的。我感覺我們這代人和更年輕的人還不太一樣,因為我們還窮過,所以特別怕窮。「90後」可能生下來就比較財富自由了,至少沒有過缺錢的狀態,但我們小時候的生活還是相對匱乏的,只能停留在勉強吃飽穿暖的程度,追求不了更高級別的消費。

我們好像也有一種過度的「敬畏」,不管是國家政策、領導、公司文化,還是對長輩、客戶,總覺得誰都重要,都應該尊敬、服從,沒法放飛自我。即便臉上寫著被欺負了,也會咽咽口水說自己過得挺好的。因為怕窮,所以大多數人都很脆弱、需要給自己製造安全感,這可能就是為什麼,80後真的比較熱衷於買房,拿著2萬的工資也要買一千多萬的學區房,讓自己的現金流無比緊繃。大部分人當年都沒勇氣下海或者出國,也都還一直當著上班族。

在沒有實現財務自由的情況下,別的問題都會天然地被放到不那麼重要的位置上。我們顧不上去解決和父母的問題,只要能負擔得起他們的生活,能給他們好的醫療條件,他們能少給我們製造麻煩就謝天謝地。婚姻更是能湊合過就過了,很多問題都是解決不了的。如果心裡憋得沒辦法就去喝烈酒,喝醉了就都發泄了。

在這種巨大的焦慮中,我破斧成舟地選擇了創業。但它當然也成為了我最大的焦慮來源。我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是沒有借口的,做不成就是你沒本事,你必須承認這個殘酷的事實,承認自己沒有那麼厲害。

如果說有什麼應對焦慮的辦法,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要去強求屬於自己的東西。你必須要正視自己的能力,承認自己是有局限的,承認很多夢想不會實現,不要有太多的妄念。在追求的時候可以儘力去追求,但是不要認為你所獲得的東西都能夠永遠持有,你可能配不上那些,遲早還是要會還回去,問題遲早還是要爆發。越晚爆發、越晚面對,對你來說越致命。

中年真的那麼可怕嗎?也有人持有不同的意見,比如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David Brooks(2016),他曾撰文表示,中年是令人歡欣鼓舞的——這是換個視角、回首看待過去的好時期,因為你已經變得更成熟,可能會從自己的各種決定中,觀察到貫穿始終的主題,發現各種不同的信念都可以歸結到同一個意義和目標上。

我們在最後一位80後中比較年長的朋友的講述中,可以略微窺見這種智慧的光芒。90後還不到完全接納自己的時候——一定程度的對自己不滿是前進的動力。80後,真正面對著「要直面自己和生活「的挑戰。有些遺憾可能永遠都填不了了,有些願望可能永遠都實現不了了,生活的模樣開始確定下來了,幸福也不用再等未來去實現了——你要麼在當下的生活中幸福,否則可能永遠不會更幸福了。

「他們會達到一種平和,不是因為他們決定什麼都不做,而是因為他們已經做到了精力集中,心無旁騖。他們有足夠的自信對一些事情說『不』,這樣他們才能對其他事情說『是』。人生的很多可能性這時都結束了,但限制往往也是解脫。人們可以更勇敢地抓住剩下的可能性,更深入地投入其中。」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哪個年代的人?你對中年的看法是怎麼樣的呢?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

References:

Brooks, D. (2016). The Middle-Age Surge. The New York Times.

作為自戀型父母的孩子,你可能會遇到的心理問題

TAG:小崔不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