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國軍數十團歸朱德調遣,友軍關係如何協調?毛主席兩要求
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通力合作共同抵抗日軍進攻。國軍主要在正面戰場阻擊敵人,而八路軍則在敵後開展廣泛的游擊戰。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軍大舉進攻山西,太原會戰一觸即發,在這樣的情況下,蔣介石任命閻錫山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晉、綏、察三省所有部隊。在此區域內的晉綏軍改編為第六、第七兩個集團軍。同時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編入第二戰區戰鬥序列。朱德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1937年10月初,國民黨軍第二戰區為準備忻口會戰,將作戰地區劃為左、中、右三個地區。為統一指揮參戰部隊,閻錫山與周恩來商定,右翼各軍,包括國民黨軍第六十三師、獨立第三旅等十個團歸八路軍總部指揮。
這樣兵力調配的結果,一個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那就是在八路軍總部的指揮下,國民黨這10個團的兵力該如何協調關係?因為大家都知道,在抗戰爆發前,國共兩軍還是彼此的對手。這種情況下,二者的關係真的十分微妙,為此朱德曾十分頭疼。
對於這個現實的難題,毛主席早就考慮到了,為此,他專門致電朱德等八路軍將領。在合作問題上提出兩點要求: 1.我們對於國民黨交給我們指揮之部隊,應採取愛護協助態度,不使他們擔任最危險的任務,不使他們給養物資缺乏。 2.對作戰應使他們主要打幾個小勝仗,對動員民眾應詳告以政策方法,對他們多取商量,表示殷勤愛護之意,力戒輕視、忽視、譏笑、漠不關心及把他們置於危險地位等錯誤態度。
毛主席的兩點意見詳細且到位,有力的保證了國共兩軍的彼此協作。 正是有了毛主席這樣的高瞻遠矚,使得太原會戰成為了抗戰初期,國共兩軍配合最為成功的一場經典案例。而在這成功背後,主席的智慧也顯現其中。
※平型關大捷眾人皆知,在繳獲的物品中,有兩樣東西毛主席尤為看重
TAG:墨上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