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兩國 「新精英階層」 的差距在哪?

中美兩國 「新精英階層」 的差距在哪?

GIF

虎嗅註:本文作者 Elliott Zaagman(艾略特 · 扎格曼) 是一名培訓師、組織變革管理諮詢師, 專註於幫助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他所採用的全方位四維討論模型,可以從內到外改善企業的管理模式,幫助公司儘快邁出通往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編譯丨烏鴉騎警

幾乎每個社會階層都自有一套不成文的規矩或入門標準。當某個外人企圖加入某 「俱樂部」 時,成員們會用這些標準來衡量,看看對方是否有資格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至於規則的具體內容,則都是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所以問題來了,同樣是富人,「土豪」和 「高凈值人群」 的區別在哪裡?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出身相對卑微,原生家庭比較貧困嗎?究竟是哪些細微的特質決定了土豪與精英人士的不同?

美國 「新精英階層」 的「新奢侈」

1899年,經濟學家托斯丹·凡伯倫(Thorstein Veblen)發現銀勺和緊身內衣成為社會精英的地位象徵。

在凡伯倫那篇如今已經享譽天下的《有閑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中,他發明了"炫耀性消費"一詞,專指那些用於炫耀社會地位和身份的實物性消費。

100年後的今天,炫耀性消費仍是當代資本主義的特色,但如今的奢侈品普及範圍遠大於凡伯倫的時代。

奢侈品的泛濫源自20世紀大規模生產經濟和中國的代工行業的發展,以及勞動力和材料成本低廉的新興市場的湧向。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中產消費市場的出現,他們渴望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多的實物商品。

然而,消費品的民主化進程已經導致它們作為社會地位符號的作用大大降低。

儘管社會不平等狀況不斷加劇,但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卻都擁有了昂貴的物件和精美的手袋。

他們都會坐飛機,也都會乘坐游輪旅行。表面看來,這兩個群體偏愛的消費品已經不再差異巨大。

由於所有人現在都可以購買設計師手袋和嶄新的汽車,富人開始採取更多措施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

沒錯,獨裁者和超級富豪仍在用遊艇、豪車和豪宅彰顯自己的財富。但精英們的消費方式卻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動力來自於受過良好教育的富裕精英階層,也稱"有志階層"。

這批新一代精英人士通過崇尚知識和構建文化資本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還會採取與之相稱的消費習慣——他們更喜歡把錢花在服務、教育和人力資本投資方面,而不是購買純實物商品。

這些新的身份稱作"非炫耀性消費"。

有志階層及其消費習慣的崛起在美國表現得或許最為突出。《美國消費支出調查》(US 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顯示,自從2007年以來,該國最富有的1%人群在實物商品上的花費大幅減少,中產階級與之花費相同,而且還保持上升趨勢。

富人們紛紛規避公開的物質享受,轉而把大筆資金投入到教育、退休和醫療領域——這雖然都是無形消費,但費用卻比中等收入消費者可能購買的任何一個手袋都貴許多倍。

收入最高的1%人群現在把最大比例的支出投入非炫耀性消費,教育在其中佔據很大份額(大約在收入1%人群的家庭開支中佔據6%,而在中等收入家庭開支中僅略高於1%)。事實上,1%人群自1996年以來在教育上的投入已經增長了3.5倍,而中等收入人群同期的教育投入基本不變。

最近幾十年的教育費用越來越高。因此,為了讓人們能夠承受教育成本,就需要投入更大的財政資源。

根據《美國消費者支出調查》出具的2003至2013年的數據,大學學費在此期間上漲80%,而同期女裝費用僅上漲6%。

中產階級缺乏教育投入並不表示他們不重視教育,而是因為教育費用對他們來說過於高昂,以至於幾乎不值得為此存錢。

雖然很多非炫耀性消費都極其昂貴,但其表現方式較為便宜,卻同樣具有標誌意義。

換句話說,非炫耀性消費已經變成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幫助新精英階層向彼此傳遞自己的文化資本。

了解這些看似廉價的社會規範,本身就是進入有志階層的標誌,而這些標誌絕非沒有成本:《經濟學人》的訂閱費可能僅需100美元,但要知道應該訂閱這本雜誌,並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它塞進包里,可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浸淫在精英環境之中,而且還要入讀學費高昂的學校——因為只有那裡的人才會讚賞那本雜誌,並相互探討裡面的內容。

最重要的或許在於,針對非炫耀性消費展開的新投資比之前的炫耀性消費所無法實現的方式改變了。

知道應該引用《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的哪一篇文章,或者應該在當地的農場里參與哪些閑聊,可以幫助人們獲取和彰顯文化資本,從而獲得一張進入這個社交網路的門票,幫助其開闢一條通向精英職位、關鍵的社會和職業關係,以及私立學校的道路。

簡而言之,非炫耀性消費提供了社會流動性。

更深刻的意義在於,對教育、健康和退休的投資會影響消費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影響下一代未來的生活機會。

比起凡伯倫時代的炫耀性消費,如今的非炫耀性消費是一種更加"險惡"的身份開支。

非炫耀性消費是為了提升生活質量,改進下一代的社會流動性,而炫耀性消費本身就是終點——只能徒有其表。

對於當今的有志階層來說,非炫耀性消費可以保護他們的社會地位,即便他們未必會對外展示這些東西。

中國的 「新精英主義」:90 後的瀟洒與 70 後的焦慮

何謂中產,目前官方沒有給出定義。而社會上關於中產階層的界定一直頗有爭議,甚至還衍生出很多關於中產階層的「定義」,其中不乏「被中產」「偽中產」和「超中產」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混亂現象。

2016年7月,《經濟學人》雜誌指出:中國的中產階層有2.25億人,他們是目前全球最焦慮的人。該文對中國中產階層的定義是:「家庭年收入在1.15萬到4.3萬美元,即家庭年收入8萬到30萬元人民幣之間的群體。」

這個數據跟中國的現實國情相比,顯然不符。

由於現階段我國社會平均工資收入不高,大多數勞動者的收入處於平均數以下,社會分配格局還遠不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橄欖形」,而是底部偏大、中上部偏細尖的「金字塔形」,據此,蘇海南認為,不宜簡單套用國際上確定中產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的標準。

具體量化標準是:中產階層成員的收入在各地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平均值與平均值的2.5倍之間。

即從全國層面看,2013年勞動者個人年收入在6萬至15萬元或家庭收入在8.5萬至22.5萬元,家庭人均住房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及以上且另有一定數量金融資產者,就可以認為進入了中產階層;而在北上廣深,收入則須達到全國平均值的兩倍,即2013年個人年收入12萬至30萬元或家庭年收入17萬至45萬,且其住房問題基本解決並另有一定金融資產者,才能在當地稱為中產階層。

中國「中產階層」的焦慮

如果用「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去衡量,中國的「中產階層」的確有點名不副實。李強,1985年出生,從安徽農村走出來,讀了個不知名的大學,目前在北京的一家私企工作。老婆是他同班同學,前些年工資比較低,一直沒存過錢。

2009年借錢在北京郊區購買了一套小產權房,現在父母住著。他的孩子6歲,為了孩子讀書,他在市中心租房,2012年買了輛代步車。

目前無任何存款,但也無欠款。夫妻倆稅後月入1.4萬,年終獎5萬左右,基本上一年收入有20萬。他本想在北京城區再買一套房,可目前租住的房子是學區房,要價10萬多每平米,一套50多平米的房子,首付就得200萬。這麼大一筆錢,根本不敢奢望向別人借錢去湊首付。

一般理解,家庭年入20萬,也應該算是中產了,但李強總擔心若是遭遇到什麼變故該怎麼應對:「在私企一直有很大的危機感,所以我現在晚上還得學習補充知識。感覺很累,很迷茫。」李強只是當下充滿焦慮的所謂的中產者之一。記者採訪了解,讓眾多所謂的中產者們焦慮的因素表現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超高的房價是焦慮的「重心」!

目前,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價高得離譜,一套房至少四五百萬,對比李強家庭年收入20萬,根本不算高收入。現實中類似李強的中產者們,除去各種生活成本、開支,確實已沒有多少餘糧,只能平平淡淡地安於現狀,根本沒什麼奢望。

中國中產階層財富太過依賴房產

中國不同富裕階層的財富規模和資產結構也存在很大差異。首先,低財富成年人的平均財富僅為1.1萬美元,距離中產階層的5萬美元標準還很遠。

其次,中產階層的財富在房產上的配置比例過重,高達79.5%,而金融資產佔比過低,僅有10.8%。與中國人更偏好房產不同,美國和日本家庭更願意參與金融市場。根據2013年美國消費者金融調查數據,美國家庭金融資產佔比為40.8%,而房產佔比僅為34.1%。

家庭財富是社會財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家庭財富的分布狀況可以直接反映中國當前社會財富的公平狀況,同時通過家庭財富的配置狀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消費、投資和儲蓄的潛力。

作為社會生產和消費的主力,中產階層的規模和佔比以及其財富狀況直接關係到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未來經濟的潛力。雖然瑞信財富報告遠遠低估了中國中產階層的人口數量和財富規模,但不可否認的是瑞信財富報告引起了我們對於中國中產階層當前狀況的關注。

從總量上,中國儼然是一個中產階層大國,但無論是富裕程度還是人口佔比都遠不及發達國家。家庭財富分配結構也更呈「金字塔型」。中國,在走向真正的中產階層國家的道路上,還任重而道遠。

到現在2018年,你們覺得年薪6萬元到50萬元還是中產階級嗎?

現在應該要翻倍了吧, 也就是差不多年收入在12萬到100萬之間,然後按各個城市經濟來分,一線城市可以定個100萬,五線城市可以定個12萬。

當然,這應該是在有房有車的基礎上,唉,小天默默的計算了一下自己的年薪,呵呵,豈止是拖了中產階級的後腿,簡直就是把中產階級的褲衩子都快拖下來了……中產階級除了賺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運動、購物、旅遊、娛樂一個都不能拉落下,健身、高爾夫、騎馬、潛水、登山、滑雪等高逼格運動……

中產階級願意為健康和養生投入金錢和時間。

請自問自答以下幾個問題:

1.你是否不敢結婚,或不打算生兒育女?

2.房貸是否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3.未來孩子的教育費是否讓你擔憂?

4.你對自己未來30年後的養老問題是不是很迷茫?

如果你有一個「是」,你就不算中產階層!

最後,你達到中產的標準了嗎?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天使翼立場

·END·

編輯:小天

來源:虎嗅網、網路綜合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PLUS 的精彩文章:

由CES黑科技產品,洞察2018科技創新3大趨勢!

TAG:創業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