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驗過亞馬遜的無人零售店,你才能理解新零售的未來

體驗過亞馬遜的無人零售店,你才能理解新零售的未來

長達 14 個月的漫長等待後,世界首家無人零售店「Amazon Go 」終於告別Beta 測試狀態。當地時間1月22日周一早 7 點開始,位於西雅圖亞馬遜(NASDAQ:AMZN)總部辦公樓下的全球首家無人商店將正式面對公眾開放。

關於該店的技術路徑、以及資本投入(據說千萬美金),各大海外媒體已經開始了連篇累牘的報道。筆者在希望嘗試思考該業態誕生以後的影響。

01

從入店方式開始說起

手機掃碼進店,這裡留下了手機使用的足跡。

在中國,刷臉運用已經火燒新野。設想如果Amazon Go採用刷臉的方式入店,那麼在這整個購物場景里,從進店到支付交易完成,手機實際上零使用。

筆者前幾天寫過一篇關於手機顛覆者的文章,那並非指出手機的末路,而是讓人們看到新的東西已經誕生,對舊的設備開始侵蝕,以及新的受益者處於萌芽狀態。

02

進店的消費者必須事先擁有一個身份亞馬遜Prime會員

這種無人零售店如果成功複製數百間並遍布全美,會強烈刺激非會員人口轉成為會員。根據過去的市場研究統計,亞馬遜會員的人均消費是非會員的三倍(人均年消費1200美金)。最近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的用戶的購買力也是非會員的兩三倍並處於高速增長態勢。

如此這般就形成了一個正強化循環,非會員轉化為會員併購買更多的商品,更多商品和購物體驗刺激非會員的轉化動機。

亞馬遜會員數量據稱已經突破6000萬,分析師們展望該指標將在全球達到一億,筆者同意這只是時間問題,其道理等同於Netflix的全球會員總數突破一億。

No. 3

支付環節不再需要打開手機

這也意味著購物不再需要打開Paypal、Apple Pay、信用卡等等,無人零售店顛覆數字支付格局的能力看起來是與生俱來的。

換在中國語境里,這等於是在說沒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什麼事了。

對應Amazon Go來說,支付數據全部拱手交給Amazon Pay(當然這取決於該店鋪的支付設置獨家集中於亞馬遜支付,目前採用的是多重方式)。

筆者確信阿里巴巴在中國將會緊跟發展無人零售店,阿里在亞馬遜的業務路徑方向上從未拉下任何一支。因此阿里的無人零售店決定的支付的效力是同樣的。

另外,我們也見到京東開始建設自己的無人零售技術,從亞馬遜挖來了為Amazon Go項目工作的中國籍工程師。

支付數據對於金融業務、廣告業務來說都是重要的,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將是贏家。

04

顛覆對象是誰

一個可能的對象便利店。我們知道,便利店在中國和整個亞洲都是零售業態里增長最為迅猛、最具備抗壓電商競爭的板塊。無人零售店天然具備顛覆便利店的潛力。

我們應該會目睹便利店產生一些變化,比如擴大面積、增加餐飲,因為收銀員的勞動力被逐漸解放出來,排隊痛點解決了之後也給了便利店業態有更多的吸引人流量的空間。

另外一個可能被顛覆的對象是中小型超市。這從Amazon Go的180平米的面積可以推論,這種面積恰好是中小型超市的規模。

目前我們清楚地看到,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在做一件事情——強力擴張實體生鮮店。阿里的行動是猛烈地擴張盒馬生鮮和收購高鑫,亞馬遜則出手千億港幣收購全食(Whole Food)。

原來在生鮮領域經營的傳統老店已經開始接受顛覆(被收購),現在亞馬遜和阿里直接自己開店,也可以想像他們將無人零售技術運用那些被收購而來的傳統實體店,其意義等同於創造一個新藍海。

合馬生鮮和全食,包括即將開放的Amazon Go,都共同有一個特徵——將售賣三餐作為主打。新一代無人零售店不僅僅是賣場同時也是餐廳!

我們越來越理解這一點,只因我們多去幾次宜家。許多人不知道的一個商業真相是:宜家是未公開的全球第三大甚至第二大餐飲公司,意味著她的餐飲收入能夠躋身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每一個中國消費者現在都可以在宜家看到四到五個食物和餐飲售賣點,而十年前卻只有一到兩個。

在23萬億美元的零售市場和13萬億人民幣的中國餐飲市場,上述兩大公司儼然贏家姿態。

05

走進Amazon Go的消費者他的整個消費行為被亞馬遜捕捉

如果未來每天有一百萬人走進全美1000家店,那就是一百萬個消費行為的捕捉。

這些用戶原本來自於亞馬遜的會員,他們已經在網購上產生了購物行為數據。

現在,他們在線下貢獻了更多的消費行為數據,還可能增加了他們的家庭成員的消費數據,增加了消費餐飲的數據,增加了消費有機商品的數據,等等。

這種線下消費行為的數據中的一部分並非網購能夠產生,是全新的數據,亞馬遜利用更豐富的數據可以更加精準地刻畫用戶畫像,導致給予用戶的產品推薦更加精準,導致某個地域的Amazon Go店鋪選擇的商品和陳列方式更有客戶針對性(比如在CBD和郊區的商品側重不同),這將形成個性化實體零售店的出現。

更為重要的是,大數據的收割將強烈地刺激了亞馬遜冉冉升起的廣告業務,這項業務目前開始被少數分析師提及,也是亞馬遜估值體系裡面一個很小且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見證了Facebook和谷歌以及阿里巴巴的廣告收入的狂飆,我個人相信亞馬遜廣告將來是一個千億人民幣體量的超級業務。

06

售賣亞馬遜自家的產品更加成為一個超級選項

亞馬遜公司多年來一直在發展自家品牌的商品,從而追求高毛利,比如在服裝品類開創了十五個左右的自家品牌,在電池和其他電子產品也不斷開發自身品牌。

三年間,亞馬遜以機構快要超過梅西百貨成為美國第一大服裝銷售商,目標劍指300億美元。這是零售行業的趨勢,許多的零售商都在銷售自有品牌,並且越來越多。

開辦無人零售店和其他的實體店增強了亞馬遜的自家品牌曝光率,前景會越來越好。

07

黑科技

Amazon Go所採用的技術是難以置信的,機器視覺和重力感應器等等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大概只有自動駕駛技術能夠與之匹敵——這是筆者的個人看法。

亞馬遜不提供任何技術的細節,全賴市場的解讀。

筆者所看到的是,這看起來史上首次出現了追蹤「人與物」交互的技術,儘管該技術只出現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而自動駕駛是追蹤「車與環境」的技術。這些技術的運用前景我們都能夠想像,「人與物」的交互技術可以擴展到安保、家庭、體育、軍事等各個環境,這項技術不就是物聯網(IoT)時代的底層基礎技術嗎?

日本奧林巴斯生產的的攝像頭

所有的技術都上傳匯聚到了亞馬遜雲,AWS,並透過機器學習不斷學習、改進、演化這套無人零售系統,然後毫無疑問地反哺投入到店鋪的升級當中。

我們能不能說,Amazon Go就是一個無人零售店的操作系統?類似於你手機的安卓和IOS,她會不斷升級,併產生越來越強大的功能。

將來某天,亞馬遜將這個操作系統「裝載」在另外一家實體零售公司,比如百思買和Costco,那是不是雷同亞馬遜雲和亞馬遜物流一樣成為一項可怕的第三方服務?

亞馬遜還需要開1000個店鋪嗎,只要技術輸出就好,只要銷售這項服務就好,這又是一項企業級服務,名字叫做……

我們是不是還沒有看到大明星——Alexa——集成在這個系統中?好吧,Use imagination。

作者同時在雪球設有個人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爾法工場 的精彩文章:

暴風集團:命比紙薄、心比天高

TAG:阿爾法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