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是父母的鏡像,一切是反的

孩子是父母的鏡像,一切是反的

這是無忌先生的第124篇原創文章

本篇是BOS複利成長心法「向上」部分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時間密度」,本篇是時間密度延伸,你想像不到的解讀。

父母失能

在某個時刻,我突然發現,參加我訓練營的父母大多數都是高知群體,不是博士就是博士(誇張的說)。

高知們的大腦里永遠裝滿各種武器——方法論:研究的方法論、學習的方法論、時間管理的方法論、溝通的方法論、讀書的方法論。。。此處省略一百種方法。他們的艱苦卓絕的學習經歷和脫穎而出的閱歷一直在強化那個泰山信念:

「辦法要比困難多」

BUT,這一切曾經使自己成功的經驗技能居然在教育孩子面前徹底失能了。

起初,父母以為孩子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於是傳授給孩子一套自己學習的方法,訓練他們的能力、訓練他們的思維,結果孩子就是不領情,自動屏蔽掉你所有的苦口婆心。

在嘗盡各種方法嘗試後,父母會認為是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不然自己傳授的絕技不可能不起作用。然後就開始「鼓勵、獎勵」的歷程,然而又失敗了。孩子根本不吃你那一套,該幹嘛還幹嘛。

最終,父母既為了「保證孩子的學習成果」,又為了「保留自己作為父母權威」,發動了自己最後的武器:吼叫。

這大概是作為父母最後的尊嚴和權力。

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就會發現,鏡子里的相和我們現實世界完全相反,而孩子就是我們的鏡像:他們只需要快樂,根本不需要什麼方法;他們只想玩自己的,根本不在乎那些你設定的目標和意義。但他們同時對世界的探索充滿了好奇、對自己的創造充滿了期待。

用我們的學習方法套孩子的學習方法,結局只會是雞飛狗跳、人仰馬翻,最後一地雞毛。

成人學習這事

不要高估短期的力量,不要低估長期的力量

成人學習中,有一種認知是必要的:

「不要高估短期的力量,不要低估長期的力量」,

現實中是:

「高估了短期學習的力量,低估了長期學習的力量」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太過相信「方法論」作用,輕視「長期積累」的作用,智力越高的人越容易入坑。

拿讓大多數中國人最頭疼的背單詞舉例,我們都知道提高英語成績的基礎是「單詞量」,如果記憶方法「得當」,單詞的積累量就會迅速得到提升,學生的成績隨之提高。但是也會迅速進入到一個「瓶頸」:總有那麼一段時間任你怎麼提升單詞量,成績也不會像以前保持那麼高的增速。

此時,學生心理就會出現巨大落差,同樣的方法帶來的效果差別是如此之大,先是享受到甜頭怎麼能忍受枯燥呢?實際上提高英語成績的要素不僅僅是單詞量也有語法因素、語言環境因素、甚至是文化因素,而這些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發現。一般「高智商」的學生是不能忍受時間成本的浪費,更不能忍受迷茫的「等待」,除非有大師指點出來。

學英語可以有大師指點,但是在社會上,得到指點的機會是少之又少,需要靠自己。

所以大多數成年人會選擇放棄,且智商越高的人放棄的比例越大,他們會典型的高估「短期的力量」而輕視了「長期的力量」。

你會發現,身邊取得最大成就的人,看起來都有那麼點「傻」勁,十年如一日,傻傻得等待,傻傻得學習,傻傻得堅持。:

他們的傻實際上是對時間的最大尊重,也是時間成就了他們。

所以,成人學習,不要高估短期的力量,對「方法論」寄予過高的期待,也不要低估長期的力量,扛一把鋤頭下地照樣收穫糧食。

孩子學習這事

不要低估短期的力量,不要低估長期的力量

有人就會問,這到底要鬧哪樣?

你剛才說了不要高估短期的力量,現在又要說不要低估短期的力量。

注意,剛才說得是大人,現在說得是孩子。首先孩子沒有太多的人生閱歷體驗,一切對於他都是未知的,其次孩子沒有像我們父母那樣有辦法(這時有父母會說:所以我教給了他方法啊,為啥還是不接受?答:現在給你一把80斤大刀掄一下試試,你是不是也心生畏懼呢?)。

孩子在一個沒有見過學習對象、沒有體驗、沒有方向(自己體驗到才是真,大人說得只是大人的)、沒有合適工具的條件下,仍然嘗試著做出了第一步(一個字、一條線),你說這個對於他學習的意義是不是非凡的?是不是值得鼓勵呢?

他們走出的這一步就像是我們成年人要在100人的現場發言說出的第一個字一樣,是不是很厲害、很有勇氣?想像一下自己在演講之前要折騰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就能體會到孩子那種面對新生事物的「恐懼、畏懼」還有嘗試一下的「勇氣」。

看到這裡,你現在對你娃的學習是什麼感受?還有怨氣嗎?

找回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

還記著孩子第一次笑、第一次抬頭、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站起來的時間嗎?

這都是孩子從無到有的歷史性時刻,在相對於他們的那個時期表現出的驚人勇氣,都值得被銘記。

為什麼孩子大了我們反而感受不到細微的驚人變化了呢?因為「比較」。

橫向的:我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們家的孩子優秀,自己娃那點變化跟人家比起來算什麼呢?還值得「誇獎」?

縱向的:我們的孩子發展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問題太多,先改進問題再說誇讚的事。

我們的大腦里和眼睛裡都是孩子的「不足」,所以在日常所有的教育輔導里,我們都會敏銳指出得都是問題,我們天真以為解決了這些問題孩子就會變得「如己所願」,然而這些問題是孩子沒有解決的,他們沒有足夠的信心解決甚至無法面對。

一個「自信心不足」乃至「自卑」的孩子,能成長什麼樣呢?

對於孩子來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失敗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父母們要找回自己感受孩子那些細微變化的能力:

一天多坐了一分鐘,值得被鼓勵,他(她)就會越來越專註;

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也值得被誇獎,他(她)就會變得越來越勇敢,從敢想到敢幹。

突然有一個腦洞的推理,也要可以被讚美,他(她)就會找尋那些「新奇的」邏輯。

如果你覺得你孩子需要發展哪一項技能或者能力或者精神,就從這些「細微之處」入手吧,當一個人被確認價值後,必然會爆發出一股驚人的創造力。

在孩子人生的出發點,父母們去努力發現他們「細微的閃光之處」,因為這些是九層之台的壘土,是根基。

歡迎加入無忌先生的只是星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忌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無忌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