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咖喱味」的當代藝術有多強?

印度「咖喱味」的當代藝術有多強?

傳統、神秘是印度留給世界的印象。文明古國和宗教聖地的歷史文化過於燦爛,甚至令人一度忽視印度現當代藝術的成長。在世界一流藝術展中,印度藝術家的身影早已不可或缺,他們帶著深刻的印度烙印融入了當代藝術的大潮。

這裡是印度,隱藏著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這裡是印度,「阿三哥」滿嘴咖喱味的英文口語;這裡是印度,寶萊塢一言不合就尬舞;這裡是印度,城市缺乏秩序,人民處處開掛。

這是一片充滿偏見的土地,這裡的生活包涵了種姓制度的極端。這裡孕育著古老的文明,這裡同樣也可以誕生當代藝術。

將印度帶給世界

安尼施·卡普爾

安尼施·卡普爾公共藝術作品《雲門》

就算是一個不熟悉現當代藝術的人,也會對《雲門》有幾分眼熟,在《源代碼》《變形金剛4》等電影中,這顆「大豆子」頻頻出鏡,成為了芝加哥千禧廣場的攬客招牌。毫無疑問,在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印裔英籍藝術家當屬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

安尼施·卡普爾的裝置作品《Dirty Corner》在凡賽爾宮展出

安尼施·卡普爾的作品將印度和西方精神相結合,在兩種文化間遊刃有餘的創作使他將印度的哲思帶給世界,並得到了世界的認可——1990年,他代表英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次年獲得透納獎。

安尼施·卡普爾《Sky Mirror,Red》

蘇伯德·古普塔

蘇伯德·古普塔《不鏽鋼靜物系列8號》,布面瓷漆和油畫

英國《衛報》認為,蘇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堪比英國當代著名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2009年,他被英國塔森出版社選為100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如果說卡普爾將印度的精神帶給世界,那麼古普塔呈現給世界的,便是更直觀的印度生活。

蘇伯德·古普塔《Mind Shut Down》

通過對印度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日常生活物件的借用,如那些鋼製的午餐飯盒、淺盤(印度的食物器皿)、自行車和牛奶桶等,古普塔反映了與他自己生活和記憶密切相關的家鄉經濟的變革。他將印度日常生活中的符號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展現給大眾,作為年輕的印度藝術家群體中的一員,古普塔承擔起了記錄一個國家在經濟不斷增長的刺激下,生活的變化和人們越來越物質化的心態。

蘇伯德·古普塔《Spill》

金磚藝術家

泰伯·梅塔

泰伯·梅塔《對角線》

2002年,泰伯·梅塔(Tyeb Menta)的作品《慶典》在紐約佳士得被日本藏家以31.75萬美元拍得,邁出了印度當代藝術被世界藝術市場認可的第一步。在2005年的紐約佳士得秋拍中,梅塔的作品《牛魔》以158.4萬美元成交,使印度藝術作品的拍賣價格首次突破百萬美元,這在當時引起極大轟動,也為藝術家梅塔創造了市場上的個人神話。

泰伯·梅塔《水牛怪》

泰伯·梅塔是孟買藝術進步聯盟(P.A.G.)的成員,P.A.G.是對印度現代藝術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團體,它將印度文化與20世紀初期發展和流行於歐美的後印象派、立體主義和表現主義相結合。梅塔從民族主義的孟加拉學派中解脫出來,接受了現代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的色彩、立體主義的形式以及粗獷的表現主義風格。

泰伯·梅塔《聖蒂尼克坦》

V.S.蓋通德

V.S.蓋通德《無題》

2013年,在佳士得於印度孟買舉行的拍賣中,被認為是印度最出色的抽象派畫家之一的藝術家V.S.蓋通德(Vasudeo S. Gaitonde)的作品《無題(1979)》以237,025,000盧比(約380萬美元)售出,刷新了印度藝術家作品的成交紀錄。兩年後,蓋通德的另一幅作品《無題(1995)》再創紀錄,以293,025,000盧比(約440萬美元)售出。

V.S.蓋通德《無題》

蓋通德曾說過:「萬物始於寂靜——畫筆的寂靜、畫布的寂靜、畫刀的寂靜......」他信奉佛教禪宗,視繪畫為精神鍛煉,認為無論是在構思或作畫時都應該平和從容,不急不躁。蓋通德的抽象繪畫對現代和當代印度藝術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他的創作是對印度藝術史的一次大膽改變。

V.S.蓋通德《無題》

掌握命運的女藝術家

巴哈提·科爾

巴哈提·科爾《Bindi》

尤倫斯入手的第一件印度藝術品便是來自英國籍印度裔女藝術家巴哈提·科爾(Bharti Kher)的作品。她最主要的系列作品以與印度女性息息相關的吉祥痣為裝飾圖案。無數印度女性每天都把吉祥痣貼在額頭,這和印度的婚姻制度緊密聯繫。但起初,吉祥痣的意義是象徵著第三隻眼,存在並聯繫著精神世界與宗教世界。科爾稱她致力於打破日常傳統,她讓吉祥痣變得更加絢麗。

巴哈提·科爾《Dying》

科爾以女性的視角關注周圍事物的生存狀態,將印度傳統文化內涵轉化成現代藝術創作的可能性,通過印度傳統文化來表達她對社會的態度。科爾以印度與西方文化的融合來面對印度的後殖民情境,表現了對現今社會的關懷。

巴哈提·科爾《自畫像》

瑞娜·卡蕾特

瑞娜·卡蕾特《Woven Chronicle》

藝術家瑞娜·卡蕾特(Reena Saini Kallat)的作品中展示了女性突出的手工能力。她在繪畫、攝影、雕塑和錄像方面的實踐中嘗試不同的材料,作品中充滿了概念的象徵。她不僅關注人們選擇記憶的內容,還留意人們對過去的看法。

瑞娜·卡蕾特《"Saline Notations"》

對變幻莫測的自然與時間的屈服是她作品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她在作品中用鹽在沙灘上拼成文字或符號,這些字元轉瞬即逝,因為它們很快會隨著潮漲潮汐被海水溶解和吸收(象徵著對遺忘的抵抗)。為了讓這一作品更緊密地與時間聯繫在一起,卡蕾特仔細參考了太陽的運動規律、潮汐表、日落時間等,並為鹽字元的短暫出現構建了一個隱形的背景。

瑞娜·卡蕾特《Falling Fables (Column)》

宗教靈感與神秘主義

曼吉特·巴瓦

曼吉特·巴瓦《克里希納》

藝術家曼吉特·巴瓦(Manjit Bawa)認為:「藝術必須有一定的新鮮感,否則追求是沒有意義的。」當巴瓦從英國工作、學習後回到印度,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只是成為歐洲繪畫風格的衍生物。他從印度教神話和社會學文獻的故事中發掘出瓦里斯·沙阿(旁遮普詩人)的詩歌以及錫克教徒的聖書,並加以視覺化的呈現。

曼吉特·巴瓦《黑女神》

巴瓦也是第一批打破主流常用灰色和棕色作畫的畫家,他選擇了更多傳統的印度色,如粉紅色、紅色和紫色,他認為「屬於印度的顏色更接近大多數印度人的心」。

曼吉特·巴瓦《無題》

K.C.S.帕尼格爾

K.C.S.帕尼格爾《烏鴉》

藝術家K.C.S.帕尼格爾(K.C.S.Paniker)在作品中利用了幾何坦陀羅的神秘符號,意圖在繪畫中融入更多充滿精神性的視覺和審美。在此過程中,他為現代抽象的本土形式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將保羅·克利等藝術家標誌性的筆觸和書法的視覺美學與印度民間神秘的冥想設計融合在了一起。

K.C.S.帕尼格爾《辭彙與符號》

帕尼格爾還領導了英國在印度建立的早期藝術機構之一——馬德拉斯學院的教育改革,並在馬德拉斯附近建立了一個名為Cholamandalam的藝術家村莊。

K.C.S.帕尼格爾《辭彙與符號》

比蘭·戴

比蘭·戴《1978年6月》

比蘭·戴的藝術是「新坦多羅」(新密宗)傳統繪畫和抒情色彩風格的結合。他關注「男性」與「女性」的命題,用繪畫中對稱的集合形狀和曼陀羅象徵男女的生殖器官,代表宇宙中男女結合的能量。

比蘭·戴《1970年6月》

比蘭·戴還善於通過捕捉空間、自然光影的微妙變化,創造出生動而壯觀威嚴的抽象發光世界。通過色彩和濃度的表現,為觀眾提供了巨大的寧靜感,從而獲得沉思的空間。

比蘭·戴《你,1970年7月》

過去的千百年間,印度藝術因宗教的加持而歷久彌新,今天的印度現當代藝術則包羅萬象。印度是一個有著深厚殖民歷史的國家,不少印度藝術家也有著西方的教育背景,但他們的創作卻離不開獨屬於印度這方土地的滋養,建立起了獨特的印度藝術語彙。

[編輯、文/蘆皙]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芭莎藝術 的精彩文章:

眼鏡蛇藝術群到底是什麼?

TAG:芭莎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