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首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你看懂他的作品《敦刻爾克》了嗎?
曾以賣座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及《星際穿越》等眾多賣座電影,在全球擁有許多粉絲的克里斯托弗·諾蘭,過去從未提名奧斯卡獎,此次他以《敦刻爾克》首次提名。作為當今好萊塢電影世界裡最受矚目的導演,從他早期大放異彩的《記憶碎片》,一直到波瀾壯闊的《星際穿越》,無論是科幻或寫實、視角寬闊或細微,他遊走在不同框架的從容,挖掘人性深層面貌的卓越方法,甚至是驚異的拍攝技術,交出了一部又一部傑作。這些片中或許因每個人好惡有別,不見得部部完美,但整體而言,不論是敘事或是技術,他仍是21世紀迄今最重要的電影創作者之一。
克里斯托弗·諾蘭
這樣一位備受肯定的導演,宣布要以二次大戰的敦刻爾克戰役為主題籌拍新片,還是令人忍不住感到不安和困惑。教人擔心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還是敦刻爾克戰役太過獨特。這場戰事一般稱作敦刻爾克大撤退,既代表著盟軍的失敗同時也標記著勝利前兆,是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中十分奇異的象徵事件。
另一個令人不安的因素,則是諾蘭的風格問題,他過去經手的電影題材多變,但仍偏向泛科幻類型,他或許正適合充滿想像力的空間,才能揮灑他獨特的敘事才華,靠著多線、多軌的敘事手法,創造一個皆一個怪誕、神祕又美妙的虛構世界。誇張一點地說,諾蘭的電影離真實事件越遠,往往越吸引人(例如《盜夢空間》);現實意味越濃厚,則越顯得綁手綁腳,難以全力施展(例如《失眠症》)。
諾蘭在《盜夢空間》片場
好的電影有太多地方可以討論,對我來說,《敦刻爾克》最搶眼之處,在於它是少數以「形式」推動「主題」的電影,他在電影中設計了多線敘事,刻意讓不同支線處在不同的時間軸上,主動地使敘事「破碎化」。恰恰在這個混亂的敘事形式中,成功傳達了敦刻爾克戰役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及戲劇張力。
這樣打破與重建的過程,更貼近人們「記憶」的構成和轉述機制,破碎的敘事手法,除了反應諾蘭對人類記憶和心靈運作的熱切興趣,也讓這個故事跳脫既有的制約,回歸到個人的層次去看待整起撤退行動。片中的多數角色在這個舞台上,或多或少都有生存的自私考量,幾乎沒有大無畏的英雄,突顯這些「凡人」成就了《敦刻爾克》在戰爭類型片中幾乎沒有的「無英雄」、「無主角」的敘事結構。
《敦刻爾克》劇照
但在諾蘭的多線破碎敘事中,大我被徹底地忽視、消除,在這場撤退行動裡頭只有一位、一位獨立的「個人」,他們在面對生與死之間各自選擇,連現實世界談及敦刻爾克戰役時必定提到的的邱吉爾演說,在片中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重點仍是怎麼還原無數個人的選擇,交錯堆疊出《敦刻爾克》,諾蘭以無視的態度批判了大我,跳脫了戰爭片的通病,更重要的,回應了最根本的問題:在二次大戰這麼多重大的事件中,敦刻爾克戰役的意義是什麼?
諾蘭在《敦刻爾克》片場
從《記憶碎片》開始,諾蘭就是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的敘事者,他的電影有時過於繁複龐雜,難免給人炫技之嫌,但在《敦刻爾克》中,他擅長的技術緊密扣合了主題,也看到了他長期關注的個人心靈世界具有普世人道價值。最關鍵的,他重新挖掘、還原了一場被人們所遺忘的歷史事件,讓該事件的意義得以重新於世人面前閃亮。
克里斯托弗·諾蘭
就這個意義而言,《敦刻爾克》讓我們看到的,不單只是那擅於說故事的諾蘭,而是一位作為歷史學家的諾蘭了。你最喜歡諾蘭哪一部作品呢?一起分享一下吧。
※她可以媲美安吉麗娜·朱莉嗎?關於新版羅拉《古墓麗影》外的秘密
TAG:扯個片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