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邦錯過了什麼

德邦錯過了什麼

2018年1月16日,經過連續兩年多輪折騰,零擔快運龍頭企業德邦終於上市了,對於德邦來說,意義非凡,對於跟隨德邦多年的股東來說,喜大普奔!眾多媒體不惜溢美之詞、大唱讚歌。

依據中國特色的新股行情,會迎來多個漲停版,但要達到順豐市值的一半甚至1/3,都不太可能。以老崔的格局與胸懷,會冷眼看未來,筆者另眼看德邦,從另外的角度分析一下德邦面臨的競爭格局與難題。想必老崔也不會與後輩一般計較。

人才流失

多輪高管流失,但文化不能複製

曾被譽為中國式「幸福管理」典範的德邦物流,遭遇多輪高管流失的尷尬,2011-2013年是第一波,總監級離職26個,高級總監7個,其中以鄧小波、阿玉順、康菠等人跳槽去天地華宇最為轟動,幾位副總裁中,鄧小波一度被認為是老崔的接班人。

後面安能起網,運營與品質線都從德邦大量挖人;百世快運2015年10月開始,由於業務連續多年高速擴張,規模達到相當體量,從總部到地方,也大量從德邦挖人;中通、韻達等起網快運亦先後從德邦等先行並做出榜樣的網路挖人。甚至連快遞龍頭企業順豐在布局快運(即順豐重貨)也先後幾次從德邦挖角。

不僅集團副總裁、各經營本部的總裁或各大區的總裁、總監級高管,連一線員工在過去的6年里也大量流失。

業務流失

業務流失,但服務質量不流失

業務流失是人員流失的副產品。高薪跳槽給留任的同事產生的心理震蕩非同小可,即使不表露,心潮湧動在所難免。而跳槽去新東家,為立足,得拿出真本事,要麼是幫助新東家提升管理,要麼提升貨量。

尤其是2012百世通過收購全際通進軍快運,開啟了快運職業經理人創業的新時代,大凡在德邦升職無望、且業務在手的營業部經理,這對他們來說,甚至比跳槽的誘惑來得更直接更猛烈。尤其是安能在2013年跟進,2014年開放二級承包,大肆降低創業門檻,很多地方,只交1萬押金、買一個二手4.2米貨車就可以開始創業了。在零擔快運行業,是真正實現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對於加盟網路來說,這些德邦的職業經理人,完全不用網管經理去忽悠洗腦,他們有客戶、懂行,是加盟商天然的候選人。

不管德邦官方是否承認,人員流失導致的業務流失都是困擾德邦的一大難題

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德邦出來創業做老闆的,成功的幾率很低,尤其是2009年後入職德邦的職業經理人。相比較而言,新邦出來創業的成功的比率更高一些。

2009年,德邦普遍展開校召,提高門檻,進入本科院校。德邦工種多樣、崗位細分,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彼時的德邦,更像一架高速運行的精密儀器,早已失去了當年趕超華宇的創業精神,每一個職業經理人,更像是一顆鑼絲釘。而新邦,與前者在經過相伴相殺的6年後,增長乏力,每況愈下,直至後面被新竹收購。

面對同樣的市場,新邦的營業部經理,需要更勤奮、使出渾身解數才能拿到同樣的市場份額。新邦的一線經理,筆者見過很多,既會開拓市場、也會做賬收款、當客服處理異常、甚至開貨車接送貨等,幾乎一個營業部的十八般武藝,都得精通,典型的萬金油。

當然,德邦出來創業能成功的網點老闆,往往利潤率驚人,2014年遇上一家年營收500萬,毛利高達60%,而且加兩位老闆僅有7-8名員工。

增速放緩

業務增長放緩,面對三通一達追趕措施缺乏

在連續多年超過60%的速度增長後,2016年德邦貨量同比僅增長了20.89%,明顯放緩了步伐。最直接的原因是安能與百世先後都完成了全國的網路布局,效果已經逐漸體現出來了。你能到的我也能到;而上樓、保險、COD、打包、打木箱等增值服務,德邦有其他家也有,甚至更便宜。

安能在2016年完成了對德邦貨量的超越後,2017年6月,百世快運也趕上了德邦。自此,德邦再也沒有進入百世快運網管總部的PK對手榜單。

進入快運4年與5年的安能、百世,先後完成了對一個20年老江湖老前輩的超越,雖然目前僅是貨量上的超越,也足夠讓德邦警醒,德邦到底錯過了什麼?更何況,百世快遞增速在2017年行業第一,單量在年末已經超過申通,達到了行業第四名。

德邦快遞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別的對手。而百世的生態圈經過十年布局小有成就,第八個事業部——百世優貨從2017年3月開始往外推,到17年10月竟已達到6500萬的營收。往後的疊加效應會更快更明顯!更遑論讓同行眼紅的百世雲倉事業部了。

加盟制網路安能與百世已經完成了貨量的超越,下一家會是誰?壹米滴答?中通?

貨量之後,是質量、營業額與利潤。所以德邦的優勢會被一步一步蠶食。

利潤下滑

市場進入者眾多、利潤下滑嚴重

自德邦物流步入快遞行業以來,公司運輸量雖然在逐年增長,但利潤額卻不升反降。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為86億元,2016年,已增長至170億元。與此同時,公司2016年扣非後凈利潤只有2.02億元,不及2013年的2.07億元

不管直營還是加盟網路,零擔快運企業之間的服務同質化越來越嚴重,除網路廣度、深度及品牌競爭外,最終都會來到更直接的價格層面。廣東發江浙滬,百世安能給加盟商的始發底價是0.7-0.8元/KG,加盟商收1.2-1.5元/KG就有非常不錯的利潤率了,而德邦對外報價是2.4元/KG,打折價2.0元/KG,周末會相對優惠一些。對影響一個營業部營收的主客,除中轉費以最低以4折、4.5折來收貨外,派送費也可以低至30元/票,這直接拉低了德邦的利潤。

2015-2016年,德邦汽運業務平均單價從0.92元/噸公里,下降到0.84元/噸公里。最大的收入精準卡航平均銷售單價分別下降了5.93%與3.66%,僅2015年對應收入就減少了3.9億元。

德邦的「大件快遞」更像是對市場的一種妥協,實際上定位的市場是「百順三通一達」與百世快運、安能快運產品之間的公斤段。在百世「惠心件」、安能「mini小包」推出前,本身很大一部分就在德邦的口袋裡,而且算上提貨費、送貨費、保險費的最低消費,德邦的「大件快遞」是徹頭徹尾的一次降價大促銷

表面上看「大件快遞」是一次市場創新,實質上直接的PK對手就是百世「惠心件」、安能「mini小包」與速爾的商業件、優速的「大包裹」。所以未來二線快遞的生存將更加艱難,天天、全峰、快捷「改嫁」也順理成章。

行業人士吐槽德邦「大件快遞」:

「是個噱頭的概念,哪家快運/快遞說拿不動、運不了?你能拿多少?也就是你的業務量完全取決於誰的價格低,誰的網點多。誰的派送服務好。德邦只有在最後一點上可能有點優勢,而且大包裹的效率遠遠不僅電商件和批量件。一票貨有十件相當於十個大包裹組成:你只要提一次貨、送一次件,十個大包裹,相當於你要提十個地點的貨,送十個地點的件,如果沒有單價和派費提上去,德邦想跟其他公司PK,必死無疑。而單價和派費明擺著,送一個小件一塊五,一輛三輪車滿滿裝個150票到200票。送一個十公斤的也一塊五,一輛三輪車最多只能裝個二三十票。」

領制度僵化、缺人情味

制度僵化,缺少人情味,一味的績效考核

不管德邦也好、新邦也罷,異地上崗、三年輪崗,確實對杜絕「尾大不掉」、「山頭主義」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違反人性的。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職場潛意識。就近上班也方便照顧家人,在熟悉的地方持續工作,也避免了去新地方的適應期,可以持續高效地產出貨量。

某種程度上,德邦這種做法也提升了離職率。且看看以下曾經「德邦家人」的吐槽:

「其實離開德邦還有絕大一部分是因為德邦制度的死板,官僚主義的盛行,本地人不得在本地營業部上班。跨大區人事調動寧可讓你辭職也不給你機會,我愛德邦,也恨德邦的某些所謂領導」。

說到績效考核,一個營業部去年一個月營收要求30萬,毛利8萬;今年月均要求40萬,毛利10萬,這本身無可厚非。

所有的績效考核,難免會鞭打快牛。完成得越好的指標未來越重,而一個地方由於價格高企、同行競爭、服務同質化,還有人員思變(尤其是適逢三年調整期臨近)等,萬一一遇上當年陳村樞紐雙11外面排700多輛車輛長龍的情況下,客戶體驗一下滑,項目客戶流失在所難免。業績完不成,獎金就沒有,甚至工資倒掛,拿不到全額,就更悲催了,升職的門檻就越發遙遠。

所以這些營業部經理寧願留著餘力,每月指標達成率90%幾,下月下季度下年度指標沒這麼高,緩慢增長。多出來的貨源炒給同行。這樣工資獎金少不了多少,還能保持「可持續性增長」,多出來的貨源又到同行那裡賺到了比德邦更高的提成,各得其所。

所以很多加盟制網路的老闆與周邊德邦的營業部經理、業務員關係都非常到位,他們會感謝德邦的貨量助攻。

離職

離職真相——中國式管理」新標本,遭遇了人性現實

德邦人才晉陞有自己的一套,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大學畢業沒幾年,可以開豪車,打高爾夫,指揮成百上千的手下,逢年過節,還可以開著豪車「衣錦還鄉」,倍有面。

但這一套,早年可能適用於普通的農民工身上,但對於校召的大學生而言,效果並不明顯。他們早已經適應了城市的環境,見識遠超90年代末2000年初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更現實。他們不需 「花活」,更需要直接的物質激勵來構築自己生存的基礎。

「不言實行,忠孝為先」的宅急送已經徹底淪落為二線品牌。每個月給農村父母存個200元,稍加恩惠員工就會生死相隨的情形會越來越少,對校召大學生更不可能。他們個性十足、訴求更多維,某個維度上的訴求沒有得到解決他們就有可能離開。

勞動力是一種商品,勞資雙方其實是市場交易,要求一方感恩的想法與現代市場經濟強調平等主體的理念是相悖的。所以,當員工獲得那些激勵時,可能會有感動,但絕不能生死相隨。

更何況,相對於創業成功而言,門面不用裝,豪車是自己的,高爾夫也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一種消遣,父母孝敬也可以更實在,脫離了一種體系的自我價值實現才能得到職場真正的認可。這也是鄧小波劉冬們前赴後繼跳槽、各種一線經理去創業的真正動因。

所以,德邦式的激勵僅是表層次的,最多能夠感動到員工,而感動往往難以持久。用這樣的管理模式本來就是一個美麗幻像。「讓員工爽」是創始人的美好願景,卻遭遇了人性現實

離職真相之二:從營業員到儲備經理、再到營業部經理、再到儲高、再到總監、高級總監、副總裁、總裁,真正能升職的比率非常低,由於直接領導,尤其是大區領導掌控著升職資源,越到後面越官僚,真正能升職的極有可能是一小撮情商特別高、特別善於鑽營的人。這嚴重打擊了苦幹實幹且有成績的那一部分群體。所以「被末位淘汰」也未必就不優秀!優秀者自會被市場不斷證明。

合伙人推出

合伙人怎麼管,德邦仍然是一個小學生

截止2017年底,德邦有4000+的合伙人。不管名字怎麼起,合伙人實際就是加盟制,用利益捆綁曾經的德邦職業經理人,這類似於當年小崗村的承包到戶,如果利益分配不合理,是難以持久的。對於直營體系的德邦來說,做一塊就是一個小學生。

且看身在其中、深嘗其味的合伙人吐槽:

「就憑德邦直營門店與德邦合伙人「不一致」的兩套「法律」,我就覺得上市困難。除非很會忽悠。直營與合伙人同樣的違規,直營罰款30元,合伙人罰款500元。直營能發的貨物,合伙人不能發,更不敢發,否則,罰款罰死你。

上市是高興的,希望領導注意一下合伙人這邊的管理和生存。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全國合伙人已經哀聲怨道。這個模式比三通一達還要狠,根本沒有盈利的空間。希望兄弟們頂我上去,讓崔總看看,合伙人模式是崔總指導有誤,還是下面人只要業績不管我們合伙人死活。」

4000+的合伙人大都在偏遠的縣、鄉、鎮、村,起到完善網路布局的作用。真正的產糧地,能盈利的地方,德邦也沒有這種膽量去嘗試。所以這4000+的合伙人,如果大部分網點動蕩,德邦這張國網就會動蕩,服務體驗就會直線下滑。

加盟網路的管理,德邦要走的路還很遠,它更應該放下身段向三通一達、百世、安能學習。

再說上市與股價

(備註:德邦是1月16日數據,其他幾家是15日數據,統一折算成人民幣)

業內人士吐槽:「市值67億,順豐的百分之三,百世的三分之一,只能說小弟一個,起個早場,趕個晚集,22年的付出不一樣的回報!不欣賞崔老大的所謂離職跳槽被挖的人均是德邦末尾淘汰的對象,此等言論丟分,格局、胸懷不夠大!試問留下的皆是精英中的精英為何還是幺弟一個?想當年德邦名噪一時時,我百世老大還是西裝領帶物流門外漢,十年後已經是三個德邦的市值!冷靜理智地認識差距!」

優秀的德邦,無可否認

01

筆者仍然認為它是中國零擔快運的第一品牌,過去20多年也對行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上市也是對過去做了一次精彩的階段性總結。過去22年德邦的不斷進步,也證明德邦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以上這些都值得德邦老崔去反思與改進。

02

2013年當行業還在討論直營與加盟的優劣時,德邦忽略了加盟制在成本競爭與擴張速度上的優勢,更小瞧了昔日的小弟們。在2015年開展「合伙人制」的時候,更沒有低頭向下學習的態度與精神,所以德邦真的錯過了成為一個更偉大企業的機會

(靖晟:零擔快運培訓專家/加盟網路實戰專家。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快運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流參考 的精彩文章:

TAG:物流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