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題西林壁》:最講道理的寫景詩

蘇軾《題西林壁》:最講道理的寫景詩

【古典詩詞,新鮮解讀】

蘇軾《題西林壁》:最講道理的寫景詩

丁啟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

詩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四月。蘇軾奉召離開黃州(在今湖北黃岡市),赴汝州(今汝州市,在今河南省中西部)任知州,路過廬山,在那裡逗留十多天遊覽廬山時所作。

黃州四年,是蘇軾人生命運的一個低谷時期。元豐二年(1079),在湖州知州任上的蘇軾,給宋神宗趙頊寫了一篇《湖州上表》。政治上的反對派新黨,從中找出「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語句,給他羅織了「愚弄朝廷,妄自尊大」、「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等罪名,又從蘇軾的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皇帝意思的句子,指控蘇軾對皇帝不忠,圖謀不軌。結果,蘇軾到湖州知州任上才三個月,便被御史台的吏卒解往京師,數十人受到牽連。當時御史台松柏林常年棲息許多烏鴉,御史台被稱為「烏台」。蘇軾詩案,也因此被稱為「烏台詩案」。蘇軾在獄中關押了一百零三天後,因為朝野人士尤其是政敵王安石的上書求情、宋太祖留有不得殺害士大夫的規矩等原因,蘇軾獲得釋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團練副使不但職位低下,還需要接受當地官員的監督。

接到朝廷詔令,升任汝州知州,大概給蘇軾帶來了一線希望。實際上,次年,即元豐三年,高太后臨朝聽政,司馬光被重新啟用為宰相,蘇軾也一路升遷,一直升到翰林學士、吏部尚書。

2

錢鍾書先生《宋詩選注》選了這首詩,但是只注釋了「西林」,就六個字:「乾明寺,在廬山。」錢先生大概認為,這首詩淺顯易懂,無需多言。

但實際上,這是一首有故事的詩。了解故事,不但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性、親切感,還可能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東坡志林》一書中有一篇《記游廬山》,完整地講述了關於蘇軾寫作《題西林壁》詩的故事。現轉述如下:

蘇軾一進入廬山,就被奇秀的山巒溝谷所吸引,嘆為平生觀止。由於美景已經令他目不暇接,蘇軾暗下決心不再寫詩。但是不久,看見山裡的僧人、俗眾在那裡奔走相告:「蘇子瞻來了!」不知不覺間,就來了詩興,作了一首絕句。如下: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

因為覺得自己此前想法可笑,接著又作了兩首絕句: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懷清賞,初游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箇是廬山。

當天,有人寄給蘇軾一本陳舜俞(字令舉)的《廬山記》。蘇軾邊走邊翻看,看到書中說徐凝、李白的詩,不覺笑了起來。很快,進了開元寺,寺中主僧向他求詩,蘇軾便就徐凝、李白寫廬山瀑布的詩(徐凝詩有「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兩句,李白詩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都被稱為佳句,唐代以降有不少人議論過徐凝、李白二人詩句優劣),寫了一首絕句,如下: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蘇軾這一次在廬山遊覽,前後十多天,他認為美景數不勝數。於是,選擇他認為最好的兩處,漱玉亭和三峽橋,分別作詩一首。

離開廬山之前,蘇軾跟東林寺總長老同游西林(乾明寺),又作了一首絕句,也就是這首《題西林壁》。

3

蘇軾游廬山,先作的三首五言絕句,後來被冠以《初入廬山三首》的題目,收入《蘇軾詩集》;詠漱玉亭、三峽橋兩處景點的詩,被冠以《廬山二勝》的題目,收入《蘇軾詩集》。這裡據《蘇軾詩集》,將《廬山二勝》照錄如下:

高岩下赤日,深谷來悲風。擘開青玉峽,飛出兩白龍。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余流滑無聲,快瀉雙石谼。我來不忍去,月出飛橋東。蕩蕩白銀闕,沉沉水精宮。願隨琴高生,腳踏赤鯶公。手持白芙蕖,跳下清冷中。

吾聞太山石,積日穿線溜。況此百雷霆,萬世與石斗。深行九地底,險出三峽右。長輸不盡溪,欲滿無底竇。跳波翻潛魚,震響落飛狖。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空濛煙靄間,澒洞金石奏。彎彎飛橋出,瀲瀲半月彀。玉淵神龍近,雨雹亂晴晝。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說實話,這兩首詩並不好。蘇軾是善於使用比喻的,但這兩首詩比喻用得太多太密。借用一句當今的話說,用力過猛。

4

蘇軾游廬山以及作《題西林壁》詩的故事,再一次印證了一句老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即使是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大詩人,在詩歌創作上,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作品的好壞,跟他的主觀努力不一定成正比例關係。漱玉亭、三峽橋是蘇軾最喜歡的兩處景點,他有意好好地寫兩首詩加以刻畫,宣揚;而西林寺只是一座寺廟,並非勝景,蘇軾作詩也只是出於禮節性的應酬。

不過,從《初入廬山三首》中已有的「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兩句看,「識廬山面」的念頭,顯然已經在蘇軾的頭腦中盤桓良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應該是脫口而出的。

5

《題西林壁》,如果以詠廬山的要求看,算不得好詩。因為它沒有寫出任何廬山獨有的風景,把詩中的「廬山」換成黃山、華山、峨眉山、三清山等許多名山,均無不可。這首詩的好處在於有趣。趣分兩層,表層是景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富有動感,符合兒童趣味;深層是理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道出了人與山的關係。這種關係還可以延伸到人類社會中,將「山」字替換為「事」字,便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的意思了。詩歌中講理趣,是宋代詩人較為普遍的愛好。蘇軾跟僧人在一起作了這首詩,大概有參禪的意思。

2018-1-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啟陣述作 的精彩文章:

謝朓一首能跟唐詩傑作媲美的六朝作品

TAG:啟陣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