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找尋心中的聲音
最近面試總有人問,
你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事業有成?
家庭健康幸福?
這,對於平凡的我來說,
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
無數次碰壁和尋覓中發現,
人家只是想知道,
小沫是不是一個有「追求」的人。
關於追求,這本書的解答
當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之物。
他之所以無所發現、無所獲得是因為他只專註於他所追尋之物,因為他執迷於自己的目標。
追尋意味著有了目標,而尋見則意味著自由、包容,擯棄一切目標。
——《悉達多》
黑塞最經典作品之一,亨利米勒的最愛;
豆瓣約1.3萬人評價,評分9.0,其中約60%給出了五星好評;
20世紀60年代,嬉皮一代的必備讀物;
被推崇為象徵那些尋求真理的人;
內容簡介
古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是德學俱優的婆羅門之子,擁有人們羨慕的一切。為了追求自我的價值和自我的真理,他孤身一人展開了求道之旅。他的人生經歷了愛情,成功等塵世生活所能企及的物質和慾望的誘惑。但是隨之而來的精神的巨大空虛卻讓他對自己極其厭倦和鄙棄。在與伽摩拉最後一次歡愛之後,他拋棄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來到那河邊,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絕望的一剎那,他突然聽到了生命之河永恆的聲音……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於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並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恆之中。
//人物關係//
——讀之前需要了解的名詞:
婆羅門:印度四大種姓中最上位的僧侶、學者階級。「婆羅門」源於「波拉乎曼」(即梵),原意是「祈禱」或「增大的東西」。祈禱的語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惡人受罰,因此執行祈禱的祭官被稱為「婆羅門」。
沙門:意為勤息、息心、凈志,是對非婆羅門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總稱。興起於列國時代,是與婆羅門教相對立的思想流派,其哲學思想為印度哲學的重要內容。沙門中最有影響的派別是佛教、生活派、順世派、不可知論派等。
阿特曼:印度哲學術語。用以表示「自我」、「神我」之術語。幾乎所有的印度宗教哲學都直接或間接地承認世界上存在著一個潛存不滅、絕對永恆的精神實體--「阿特曼」。
先睹為快經典文字
關於作者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國作家、詩人、評論家,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1923年46歲入瑞士籍。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作品還包括:《德米安:埃米爾?辛克萊的彷徨少年時》《蓋特露德》《羅斯哈爾德》《黑塞畫傳》。
TAG:古小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