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燕姿有可能是最懂柏拉圖的人:追求那道光

孫燕姿有可能是最懂柏拉圖的人:追求那道光

這是旭仔#從零開始讀經典#哲學系列的

第2篇 文章

柏拉圖《理想國》

台海出版社

2018.1.12 - 2018.1.19

必須得承認,作為一個哲學小白,花一個星期讀完柏拉圖的這本經典著作是不容易的。倒不是翻譯艱深晦澀,而是經常會在大段大段的論證過程中走神,也會讀到覺得非常荒誕的地方,就想,這是不是柏拉圖故意在反諷?但既然雷思溫老師引用了懷特海的一句話——說「整個西方的哲學傳統只不過是柏拉圖書頁下方的一系列腳註而已」——足以見柏拉圖對整個西方哲學的影響,於是還是帶著崇敬的心情讀完了。

由於不太了解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柏拉圖在這本書中的政治哲學又主要是圍繞城邦和城邦生活展開的,對於不太了解古希臘城邦制度的我而言,只能讀懂全書的60%-70%吧。但即使是這樣,讀完的那一刻也是開心的,因為我並沒有糾結於哪個譯本好、哪個出版社好的問題,快速讀起來,減少內耗,小馬過河。

由於這本書裡面的思想非常複雜深邃,我於是同時找了其他的一些參考來幫助理解,我都一一列在文章的最後了。我也沒把握理解得準確,這裡只是記錄下自己的學習筆記吧。

雷思溫老師介紹道,柏拉圖出身貴族家庭,年輕時是個文藝青年,喜歡文學創作,尤其受到荷馬的影響——詩歌、喜劇、悲劇,但自從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導師蘇格拉底之後,他就徹底放棄了文學,而轉向了哲學,認為哲學才是最應該追求的生活方式。

柏拉圖不同於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地方就在於,他並沒有延續蘇格拉底「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的哲學態度,而是大量記錄了很多哲學討論,還把自己的哲學理念付諸政治行動,他創立自己學園,與他的弟子進行高深的哲學討論,亞里士多德就是柏拉圖的學生之一。

- 柏拉圖理想中的國家什麼樣?-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里,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哲學家是最高尚的、最有學識的人,他認為只有哲學家才能解決當時雅典城邦面臨的問題,也只有哲學家建立起來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家。

在這樣的一個理想的國家中,全體公民可以實現幸福的生活,這樣的城邦最可能找到正義。生活在其中的人,由統治者(哲學家)、軍人(護衛者)和生產者(工匠)構成,正義的國家就是「每個人在國家內做自己分內的事」,不僭越。所以,斜杠青年在柏拉圖眼裡是肯定都是亂搞的熊孩子。

這裡柏拉圖給出的一個很精妙的比喻是說,一個公正的國家(just city-state)就等於一個公正的人(just man)。國家和每個人身上都對應三種品質:

1. 理性:用來學習的,它的慾望是「愛智」;

2. 激情:用來發怒的,它的慾望是「愛勝」;

3. 慾望:需要金錢來滿足,可稱為「愛錢」。

以上三點,在每一個人身上總有一個品質占統治地位,正因如此,柏拉圖把人分成三種,對應上面三種品質:

1. 哲學家或愛智者

2. 軍人或愛勝者

3. 工匠或愛錢者

如果每個人身上的這三種品質都能做各自分內的事——激情和慾望服從於理性,那麼Ta就是一個正義的人。國家也是一樣,軍人和工匠要服從於哲學家,這樣建立起來的才是一個正義的國家。

- 《理想國》中那些「荒誕」的部分 -

讓我感到最震驚和荒誕的地方,就是柏拉圖關於國家安排婚姻、甚至「共享夫妻」的主張。關於這種「共享夫妻」的構想,我後來明白了,柏老師其實是希望實現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理想共同體的設想,目的是為了消除內部的不和諧, 建立一個強大而充滿善和正義的烏托邦城邦。

至於」共享夫妻「,我後來在網上看書評,了解到在《法律篇》中,柏拉圖已經讓《理想國》中的「共產共妻」讓位於「各有其家室」作為較現實的制度安排了。這下我就放心了。

- 洞穴比喻:所見即所得?-

柏拉圖《理想國》中最著名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第七卷的洞穴比喻了。而且我相信,即便是在今天,凡是在現實生活中有過追求自由和靈魂解放的經歷的人,都可以從這個故事中給出自己的解讀,看到自己的影子。

洞穴比喻大概講的是這樣一個過程:有一群被綁在洞穴中的奴隸,他們從未去過外面的世界,而且他們被要求禁止轉動頭,只能面壁待著。他們從來不知道,在他們的身後,一直有一些人憑藉火把的光亮和投影的方式,將影像投射到洞壁上:可以是馬的形狀、也可以是植物的形狀。奴隸們始終不知道,他們在洞壁上看到的一切,不過是皮影戲般的影子罷了。

這群奴隸因為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馬和真正的植物,於是他們就自然會認為牆壁上看到的這些影子就是真實的世界,所見即所得,so easy。

其中一個奴隸,他掙脫了捆綁(不知道稱不稱得上是幸運)。當他扭過頭,發現了自己的身後竟然一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操縱著洞穴里的一切。以前他在牆上看到的事物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只不過是被別人操縱的影子。他感到異常震驚。

而如果當他有一天竟然走出了洞穴,發現世界上竟然有星光、月光、甚至陽光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由於長久處在黑暗之中,他甚至會在一開始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光芒,而選擇拒絕接受真相。

等到他的眼睛適應了洞穴之外的環境,他迎來了他一生中那個偉大的時刻——他終於清醒地意識到,洞穴里的火光和洞穴外的星光、月光都不值一提,只有太陽,才會發出真正永不枯竭的光芒。

到此為止,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受教育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一個熱愛哲學的人的生活處境。當一個人走出洞穴,看到了真正的光是什麼,他大概就再也回不到歲月靜好的狀態了。

突然想到,所以孫燕姿這首《逆光》,可謂是充滿了柏拉圖般的大智慧啊:

有一束光

那瞬間

是什麼痛得刺眼

你的視線是諒解

為什麼捨不得熄滅

我逆著光卻看見

那是淚光

那力量

我不想再去抵擋

面對希望逆著光

感覺愛存在的地方

一直就在我身旁

光芒

你是光芒

咳咳,扯遠了,回到《理想國》。從「看洞壁上的陰影」,到「看火光下的實物」,再到「看夜空中的星光月光」,最後到「看到太陽的本身」,在這整個過程中,人類的靈魂就相當於是眼睛,藉助太陽發出的光線獲得真理。在洞穴之中時,教育,就是那個給人提供轉變頭頸方向的偉大力量。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這句話了:「最大的懲罰還是你不去管人,卻讓比你壞的人來管你」。可以說是非常地刺痛了。這也是為什麼,在經歷了「在洞穴中」到「走出洞穴「這兩個階段之後,柏拉圖認為,哲學家還應該「返回洞穴」,因為哲學家肩負了讓他的所有被捆綁的同胞都儘可能看到光的使命,因為「立法不是讓某一個階級獨享幸福,而是要創造整個集體的幸福,讓他們不致各行其是,把他們團結成為一個不可分的城邦公民集體。」

洞穴的隱喻是非常巧妙的,因為洞穴不僅是(可以感知到的)世界的象徵,還是世界的(我們感知不到的)隱性力量的象徵。因為洞穴內部的黑暗,巧妙地暗示了世界的隱形力量是很難被感知到的。柏拉圖的洞穴隱喻是對世界、對世界的神秘力量的象徵。

我們是不是也時刻處在那個洞穴之中呢?我們現在看到的、聽到的,可能也不過是火光下實物在牆壁上的投影?柏拉圖所主張的智慧,是希望我們擺脫感官的束縛,看到事物的本質。 而現實是,絕大多數人都受制於自己的感官。但是這種狀態就這一定是錯誤的、以及道德上邪惡的狀態嗎?

我不知道。

黑暗的洞穴,可能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真相本身。只有一直嚮往那道光並看到那道光的人,才是一個能同時感知到兩種世界——現象世界和本質世界——的人。

- 類比作為認知工具 -

最後,我覺得《理想國》這本書很有價值的一點,就在於它提供的大量類比。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是非常喜歡用類比的。比如最典型的,他把統治者類比為醫生,因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公民/患者的利益。類似的類比非常多。

正好昨天看了認知科學家Douglas Hofstadter的演講:Analogy as the Core of Cognition。人類對關鍵問題的理解,可能很多情況是依靠類比去完成的,而且這似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Douglas提到,他的女兒只有一歲,就會利用類比做出判斷了(雖然這個判斷不一定正確)。這大概也是柏拉圖的洞穴之喻能夠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吧。

以上,我的理解很有限,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參考資料,對於理解《理想國》可以提供更多深入的思考:

1. 羅素《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第11章-18章

2. 雷思溫《哲學閃耀時》

https://m.douban.com/time/article/909?dt\_dapp=1

3. 認知科學家Douglas Hofstadter的演講:Analogy as the Core of Cogni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8m7lFQ3njk,從13:40開始是正式演講,前面的介紹可略過

4. 《自由主義的德性之維——重讀《理想國》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73531/

5. 《蘇格拉底在 《理想國》 中的辯論——受傷的馬變壞了——馬之所以為馬變壞 一段的含義?》: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23401/answer/26813141

6. 《成為哲學王:不可能的政治責任?|城與邦》https://zhuanlan.zhihu.com/p/29412987

我發起了#從零開始讀經典#計劃

每天都會在下面的小程序里,

記錄自己當天的讀書筆記

長按識別下方的小程序碼

和我一起#從零開始讀經典#

下期預告:

第3本旭仔打算讀的經典書,是柏拉圖的《會飲篇》。上周已收到實體書,很薄的一本。據說這本是柏拉圖式愛情的源頭,應該會是讀起來比較輕鬆的一本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旭日的旭 的精彩文章:

TAG:旭日的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