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冒不知道該吃什麼葯?感冒類中成藥小葯庫在這裡!

感冒不知道該吃什麼葯?感冒類中成藥小葯庫在這裡!

李彥奇

北京市回民醫院

這個季節,早晚是不是開始感覺到冷了呢?有不少小夥伴,也有了感冒的癥狀,除了多喝熱水、勸女朋友多喝熱水,以及在醫院排大隊以外,你還有沒有get其他新技能,來應對感冒呢?

奇奇藥師帶給大家這一期炒雞清晰實用的內容,別眨眼,要帶你飛了喲!

感冒雖是最常見的疾病,但倘若藥品選擇的不對證,輕則無效重則會加重病情。用藥前注意一定要認真辨證,「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髓和根基,如果對辨證沒有把握,一定要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用藥哦!

感冒在西醫體系歸屬上呼吸道感染,在中醫體系屬於外感病,大體上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氣虛外感、暑濕外感(胃腸型感冒)、風溫熱毒襲肺(通常所說的流行性感冒)五種。

風寒感冒

癥狀表現:感冒後怕冷,身背頭痛,鼻塞,流清涕,無痰或者有白痰,噴嚏。

以《黃帝內經》所說的「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治法為辛熱解表,選用中藥多為辛溫類藥物。

必讀小知識:風寒感冒特別容易轉變成風熱,一般受涼後前3天(有的可能只是第一天)風寒感冒癥狀比較明顯,之後就會出現咽干、嗓子疼的熱證了。

1. 風寒感冒初期

如果發現自己受寒了,或者有輕微的流鼻涕、打噴嚏,此時,用生薑或者蔥白熬點水喝,微微發汗,就能起到很好的療效。如果沒有條件,或癥狀不見減緩,可以選用下列中成藥。

風寒輕症,無明顯頭身痛,以鼻塞聲重,咳嗽白痰為主者可選用三拗片;怕冷重、無汗、頭身關節疼痛者可選用感冒軟膠囊;怕冷伴咳嗽的患者可選用通宣理肺膠囊

禁忌:感冒軟膠囊、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藥中含有麻黃,因麻黃中含有的麻黃鹼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多的作用,故而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及運動員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慎用。)

2. 風寒感冒中後期

如風寒感冒一段時間後才開始用藥,這時外邪已經入里,表證(即怕冷)已經不明顯了,風寒感冒易向風熱感冒轉變,反而有熱證表現出來,如咽干、有輕度咳嗽的可選用感冒清熱顆粒

3. 外感風寒挾濕證

則以肌肉酸痛,頭身沉重為主,可選用九味羌活口服液。

風熱感冒

癥狀表現:發熱頭痛、咳嗽、流黃涕、咽喉腫痛、口渴,無痰或者有濃痰;舌紅等。

《黃帝內經》曰「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故而治療風熱感冒的中藥藥性以辛涼為主。

1. 風熱感冒初期

發熱、咽喉疼腫為主的可選用銀翹解毒軟膠囊;以頭痛、流濁涕、咳嗽為主的則可選用疏風解毒膠囊、柴銀口服液

2. 風熱感冒中後期

以咽痛、口乾為主的可選用雙黃連口服液、清咽滴丸、金喉健噴霧劑

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性,風溫熱毒襲肺)

流感以發熱、咽喉紅腫疼痛者可選用板藍根顆粒、金蓮花顆粒、復方雙花片

以高熱為主可選用柴黃清熱顆粒、牛黃清感膠囊;高熱、咳嗽明顯者可用連花清瘟膠囊

胃腸型感冒(暑濕外感)

主症:噁心嘔吐、頭痛昏重、(或)腹瀉,伴怕風、怕冷、發熱。夏季多發。

以外感怕冷發熱、嘔吐、拉肚子的患者可選用藿香正氣液(口服液、膠囊)、六合定中丸或保濟丸

氣虛外感型感冒

主症:平時體質較差伴外感者,見發熱、怕冷;舌苔白。

平時愛自汗,身體弱的人,反覆感冒,乏力、咳嗽痰多的可選用參蘇丸、表虛感冒顆粒等。另外,此類人群因為本身抵抗力差,所以特別容易感冒,可以在平時常服玉屏風散,益氣固表以防感冒。

注意事項:

1、服用感冒類中成藥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性、生冷、油膩的食物。

2、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的中成藥或者中藥湯藥。

3、感冒類中成藥服藥方法:推薦3餐飯後半小時服用,如果感冒嚴重,可以根據醫囑,每日服藥4次或更多次。

是不是內容有些多,有點眼花了呢?別急,已經為你準備了好東西,保存下面的表格,感冒中成藥一目了然哦!

表1 「一表走天下」之感冒類中成藥合理選用

急救箱:

迅速解決鼻塞的妙穴---按壓「迎香穴」。絕對點到鼻通。

取穴方法:位於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壓迎香,按壓的時候有一些酸脹的感覺,按壓的時間一般一到兩分鐘,按摩之後鼻塞的癥狀會有所緩解。經常按壓,對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預防肺病。

要點:選取對側按壓。比如左側鼻子不通氣,就按壓右側的迎香穴。

參考文獻:

[1] 張伯禮.中成藥臨床合理使用讀本[M].中國古籍出版社,2011:32-63

[2] 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肺病分會.普通感冒中醫診療指南(2015版)[J].中醫雜誌,2016,57(8):716-720

[3] 藥品說明書

如有百姓用藥科普好文章,

歡迎您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冒 的精彩文章:

如何正確對待感冒?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