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是劉強東左膀右臂的他,為什麼最後投靠了阿里?

曾是劉強東左膀右臂的他,為什麼最後投靠了阿里?

2016 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談到了「新零售」這個概念,認為新零售是未來零售行業的方向。有的人聽了之後拍掌贊同,也有的人搖搖頭認為馬雲扯犢子。但是,沒幾個人知道,阿里當時已經走通了新零售的其中一條路,那就是盒馬鮮生。


1.在盒馬

2015 年 3 月,京東前高管侯毅創立盒馬鮮生,臨時辦公地點就在阿里雲的上海辦公室。作為親兒子,盒馬的初創團隊都來自阿里,一開始只有 7 人,後來漲到 18 人。

之後,侯毅花了九個月摸索搭建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系統,包括物流 WMS、ERP 與財務、門店 POS、物流配送、App、會員、支付和營銷。

盒馬開發選址的負責人後來向媒體透露,最初的產品和業務流程幾乎全是侯毅的想法。

搭建好系統,盒馬開始選址開店。

天下網商報道,第一家門店選址時,創始團隊認為一定要找人流量大的地段,「要不然做失敗了,都不知道是業務模式問題,還是選址不對的問題。」

最後,他們選中了金橋國際商業廣場。那是浦東最大的開放式購物廣場,旁邊就是6號線,人流量之巨大,猶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

這麼優質的地段,自然一大堆商家搶著要,但是盒馬有阿里撐腰,最終以均價2倍多的租金拿下。

從一開始,侯毅就決定了要做海鮮餐飲。侯毅本人就是個吃貨,每回出國旅遊都得來頓海鮮盛宴,民以食為天,餐飲是線下的流量來源。

開業前,侯毅帶隊去台灣參觀上引水產。

上引水產前身是水產市場,後被三井集團接手,請來曾操刀誠品書店的空間設計師重新設計,打造成集水產、餐飲、生鮮超市、家居生活美學的多功能複合型體驗空間。

這次參觀,堅定了侯毅做海鮮的想法。

2016 年 1 月 15 日,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廣場店開業,App 同時上線。

這家店只服務會員,一進門你得先下載 App,成為會員後就可以自行選購海鮮水產、水果蔬菜、乳製品、冷藏速食、糧油副食、鮮肉蛋禽、酒水飲料、休閑零食、沖調飲料和日用百貨等貨品,選完後可通過 App 或 13 台自助收銀機結賬。

如果懶得回家下廚,可以將買來的海鮮在店內加工,有寬敞乾淨的區域可供用餐。

店鋪的天花板上有傳輸履帶,當接到 App 的外賣訂單後,揀貨員會把相應產品裝進保溫袋掛上履帶,快速送到物流區發貨。只要你家在附近三公里內,外賣 30 分鐘就能送到。

跟上引水產一樣,盒馬鮮生也是個多功能複合型體驗空間,既是餐飲店、便利店,又是生鮮超市,還是送貨到家的電商品牌。

當時,侯毅採用了矽谷流行的精益創業方法論,先在市場中投入一個極簡的原型產品,然後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有價值的用戶反饋,對產品進行快速迭代優化,以期適應市場。

開業那天,盒馬鮮生不僅沒有剪綵儀式,沒有開業宣傳,甚至連高管去店鋪都是分批。

侯毅後來對媒體解釋:到店裡消費必須下載 App,結賬也只接受支付寶,不知道顧客接受程度如何;而且盒馬的系統開業前三天才上線,需要進一步測試。「所以,最好一開始不要有太多生意。」

如侯毅所願,開業那天的業績並不咋樣,五千多人進店只產生了十幾萬銷售額。不過,到了 4 月,每天已經有七八千人進店,周末更是人滿為患,而銷售額也飆升到開業時的近 10 倍。

華泰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盒馬上海金橋店全年營業額約2.5億元,坪效約5.6萬元,甩開同業平均水平一條街。

在這整個發展過程中,阿里都沒有給盒馬導過流。依靠實體店的線下流量,盒馬 App 獨立生存下來。

商業模式驗證後,盒馬開始擴張。2017 年,盒馬通過聯營等方式在全國七個城市開出 25 家門店,並宣布 2018 年要在北京開 30 家店,其中一家就開在京東總部門口。

盒馬的官方數據顯示,用戶現在平均每月購買 4.5 次,單店坪效是傳統超市的 3-5 倍,線上訂單佔比超過 50%,像是上海金橋店更是佔大概 70%。所有開業半年以上的門店,都已實現單店盈利。

2017 年 7 月 14 日,馬雲和張勇一同現身盒馬上海金橋店,品嘗了一番龍蝦、帝王蟹等海鮮。臨走前,還打包了小龍蝦和盒馬自製的配料醋。

三天後,阿里正式對外宣布,盒馬鮮生是他們親兒子,是他們在新零售領域探索了兩年的項目。


2.在阿里

春秋戰國時,楚王委託伯樂尋找一匹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跑遍了齊、燕、趙、魏等國都沒有找到,在回程的路上,他看到一匹拉鹽車的馬,氣喘吁吁,走得很艱難。伯樂一眼相中,買下了這匹馬。因為長期拉車,這匹馬很廋,楚王一開始沒看上眼,直到在伯樂建議下養了兩三個月,馬兒恢復後,呼吸間已經跑出百里。

盒馬鮮生今天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侯毅這匹千里馬,但更重要的是,得有一個發現他的伯樂——阿里 CEO 張勇。

2015 年初,北漂多年的侯毅離開京東,回到上海老家。張勇也是上海人,兩人約在咖啡館嘮嗑。

張勇說想探索一種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模式,而侯毅想做重模式的生鮮超市,從線下開始做,再通過數據打通線下與線上。

天下網商從侯毅的身邊人處得知,張勇當時只聽侯毅嘮了五分鐘就很感興趣。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顛覆行業的創新是一杯咖啡聊不出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杯。之後半年,張勇和侯毅平均每個月都會見上一兩次,交流想法。

張勇後來回憶:「當天碰撞出原型後,我們談了很多剛性標準,要做到這樣必須要實現這幾個東西。」

第一,線上交易大於線下交易;

第二,單店線上每天 5000 單以上;

第三,App 能夠獨立生存,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持;

第四,在冷鏈物流成本可控的範圍內做到三公里內 30 分鐘送達。

如今,這四點要求,盒馬已經全部做到。


3.在京東

在加入阿里前,侯毅曾是京東的首席物流規劃師,以及 O2O 總經理。

侯毅是個 60 後,軟體工程師出身,後來在可的便利做了十幾年線下零售,經驗豐富。2009 年,他加入京東,負責京東物流與 O2O,負責過京東寄予厚望的「亞洲一號」工程,是京東崛起的元老重臣。

這時候問題來了,為什麼侯毅不在京東孵化盒馬鮮生,反而要跑到阿里去做?

曾任蘇寧雲商品牌戰略總監的張陳勇,根據所獲得的信息推測——

先是劉強東發現純電商平台難以經營快消商品(含大眾生鮮),而且超市快消品才是最有影響力、市場容量最大的重要品類,所以力推京東到家,希望用與實體超市合作的方式把快消商品搬到線上,近距離配送。

侯毅去京東之前,有多年連鎖超市工作經驗(零售和物流),所以任命侯毅負責京東到家(當時名字還不叫京東到家)項目。

侯毅在操盤京東到家項目時,主導和唐久便利合作。後來,侯毅發現輕模式難以解決庫存和體驗問題,於是向京東提出類似盒馬鮮生這樣重模式的解決方案,但方案被京東否決。雖然被否決,但侯毅沒有放棄,堅信重模式方向,仍然在找落地項目的機會。

而那時張勇也在思考如何用互聯網改造快消零售渠道,認為需要深度重構才可能取得突破,與侯毅交流後一拍即合,最終成就了盒馬鮮生。

對於侯毅離開京東加入阿里,鳳凰科技收到內部人士爆料,說劉強東曾大發雷霆說高管們不會用人。

人都有局限,即使是劉強東和馬雲這樣的商界大佬,仍會多多少少受過往經驗的限制。

從唐久便利的合作中就能看出,劉強東受固有思維局限,仍然想用輕模式和開放平台來做新零售。

相比之下,馬雲聰明的地方在於,在看透零售業的未來是線上線下一體化之後,他選了張勇當阿里 CEO。

阿里的基因同樣是輕模式和開放平台,但張勇是線下實體商業出身,對很多線下商業問題都有獨到深刻的看法。

張勇認為,超市快送一定是重模式,依靠純阿里人很難做好,所以他最後選了侯毅,既有快消行業零售經驗,又負責搭建過京東的物流體系,是電商 B2C 的資深從業者。

能相中千里馬的伯樂固然很有眼光,但同樣難得的是,楚王知人善用,把找馬的重任交給了伯樂。

馬雲就是這個楚王,沒有他對張勇的支持,也就沒有侯毅的盒馬鮮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派代網 的精彩文章:

有哪些廣告讓人服氣到瞬間想剁手?

TAG:派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