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喜歡頭腦風暴,更喜歡細水長流

我喜歡頭腦風暴,更喜歡細水長流

我喜歡頭腦風暴,更喜歡細水長流

晨讀會/《媽媽可以教的數學》52講

根有多深

生命力將有多強

---倩晶

作者:倩晶

6歲boy的媽媽

寫這通稿,不為宣傳,不為別人,只為自己能更有意識總結這半年延續下來的點滴。我也經常告訴兒子,媽媽喜歡思考的感覺,我們每天都要吃飯,給身體補充營養,所以每天都要動腦筋,給大腦吃飯。言傳身教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思考的課題,強調的是紮實,根有多深,生命力將有多強。

這裡,我決定真實記錄與孩子的兩天日常(1.12周五和1.13周六),分享長久以來頭腦風暴後教育的細水長流:

1月12日周五

6:00AM起床念經打坐

6:30AM做早餐,小米鵪鶉蛋杞子粥、蒸包子

7:00AM打開孩子的起床鬧鐘(莫扎特音樂某曲總長10分鐘),10分鐘後:

我說:要是你能在3分鐘內起床,7點20分就能坐在餐桌前(7:20是全家的約定),就是說你還有7分鐘時間換衣洗漱(避免重複命令,用不帶情緒的陳述句)

我說:今天的衣服是你喜歡的黃色猴子裝吧,不起來,猴子恐怕要跳走了,你想先換褲子還是先換衣服?(生活中盡量用選擇題 / 商榷性語言,變為他主動的選擇,尊重他,培養自主意識)

孩子說:我要先穿衣服。

伴隨積極響應的麻利動作,穿衣服、撕日曆、量體重,他一邊說:「待會吃了早餐再稱一下,看早餐有多少克。」

7:20AM 早餐時間

我自言自語地說: 我們有3個人,每人只能吃2個包子,3個2就是6,23得6。本來想著每人吃三個,三口人,3個3就是9,33得9,要蒸9個包子。可是考慮到你的胃小點,吃不了3個,我們就陪你每人吃2個好了。

孩子說:對呀,如果爸媽每人吃3個,我吃2個,就不公平。

我順著說: 那麼爸媽吃3個,你吃2個,一共得蒸多少個。

孩子秒回: 8個呀。

爸爸加入談話: 如果8個包子需要平均分配給我們三個人,那每人能吃多少?

孩子說: 這樣算不了,會有點數。讓我再想想,假如三個人每人先分到2個,那就6個了,原來有8個嘛,那剩下2個再分給三個人,就把2個包子都分別切成3小份,每人領走2小份,就是說8個包子分給三個人,每人能拿到2個包子加6分之2個包子。

早餐後的餐桌上,他在月曆上寫數列,接著提出一個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大家討論10分鐘,孩子說今天他來提問「為什麼人會發燒呢?」(我猜他的提問來源於最近爆發的流感疫情)於是有了下面的因果記錄:

7:45 AM 上學路上

上學路上15分鐘的交談一直是輕鬆愉快的親子時光, 今天我打算討論昨天一起看到地鐵鑽探場景。

我說:我還是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地鐵鑽探的機器呢,你看到那些管子了嗎?

兒子:有好多管子,標有時間和數字,應該是地下多少米的意思。

我說:附近的人都說是2012年新增加的鐵路線路會經過地下,所以才來鑽探的吧,是要看看地質是否適合地鐵通過嗎?(3歲的時候伴讀一本關於地鐵的書近50次,我希望引導他回憶細節)

兒子:肯定是呀,鑽管里不是有泥土樣板嗎?就能知道地下是怎麼樣的。如果鑽下去發現是溶洞,那就麻煩了,要先用水泥充滿它,否則盾構機容易掉下去。

我說:哦,如果不是溶洞,還有什麼可能?

兒子:如果是孤石,還要用炸藥炸掉才行。如果是地下河也會有麻煩,有淤泥。

我說:那工程師會怎麼鑽地鐵呀?

兒子:用盾構機呀,最後鑽好圓形隧道就用水泥鋪好地下做軌道,車才能走……

4:30 PM-5:30 PM玩耍時間

此時段是約定好的玩耍時間,由於家裡幾年不看電視,兒子可以自由選擇,他一般分配30分鐘戶外玩球類、騎車、跳繩、溜冰、湖邊公園散步;剩餘時間總會回家來專註於他的樂高。從1歲開始家裡的樂高就是他唯一從沒厭棄過的玩具,延續了5年,我發現一個規律:平均每天自發分配至少45分鐘到一小時玩樂高,自言自語,自娛自樂,笑個不停。

沒去過樂高課,基本自發保持每個月一個主題,從過去幾年的塔、橋、軌道、家、農場、建築物等到2017.9火箭,2017.10火車,2017.11船,2017.12飛機,2018.1 越野車(因為家裡剛好買了新車),2018.2雙層巴士。有時2分鐘一個模型,有時2天琢磨一個模型,有時好幾天都在創建一個複雜的模型。

為了鼓勵他,我和爸爸的做法一般是順應孩子主動表達的/視覺看到的內容,植入感官/屬性/細節的具體提問:

今天孩子興奮地說:媽媽,看,我搭了兩層的巴士,可是二樓只能做開蓬的了。

我說:哦,你搭了兩層的巴士呀,我看看。(立刻響應,表示專註)

我說:真的是兩層巴士呢,二樓確實做了開蓬。(重複他的話,肯定他的說法)

我說:我看到一樓有個旋轉樓梯上去呢?二樓是沒司機的吧。(家長陪伴示範動作,引導觀察,鼓勵探索)

孩子:是的,只有一個司機,乘客從旋轉樓梯上二樓,為了防雨,我還做了個雨棚在樓梯口處。

我說:能坐幾個乘客呀?

孩子:我數數……嗯,15個左右吧,不算司機的話。

我說:雙層巴士能多高?

孩子:一層2米吧,爸爸1米8上去夠高,世界上最高的那個美國人就上不去了。

我說:他有多高?

孩子:2米72好像,我忘記了。打球那個姚明也有2米多高。

我說:我看雨棚有點小,能不能做得跟車的平面一樣大?

孩子:可以,不過我需要拆了二樓增加柱子支撐。

我說:可以呀,既然重建,不如二樓做封閉的空間,這樣就不怕風雨了。做個紅色的頂可好?市區的觀光巴士都是紅色的。

孩子:好,不過可能不夠底板,需要一半紅色一半藍色。

我說:也行,那你計時,15分鐘後重新拿給我看。

15分鐘後,孩子過來展示。

我說:嗯,不錯呢,坐著肯定好舒服,不過你是怎麼做到這麼嚴密的兩層呢?能告訴我嗎?

孩子:很簡單呀,就是怎麼做的……(他果斷拆了巴士,一邊講解,一邊重新搭建)

6:00 PM吃飯時間

吃飯時兒子中途忍不住還在觀察自己剛做好的巴士,但是,爸爸對吃飯的規則是很有界限的:告知兒子吃飯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旦脫離飯桌,就不能回來。如果兒子去玩,我們繼續吃飯,不拿碗追著懇求他回來,不參與孩子的活動,否則孩子會誤以為我們默認並支持他離開飯桌。到點收桌,晚上哭鬧也沒有宵夜!

7:00 PM 作業時間

到點了,我提醒:「你想現在做作業,還是玩10分鐘再做作業?你來計時。」或「你想先做語文還是數學?」。讓孩子自己選擇。如果表現出不情願,不加情緒的提醒他: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負責的,不做也可以,我沒意見,不過明天要自己向老師說明原因。(使用自主性語言)

我和兒子一起坐圓形餐桌旁(不限制在書桌上,因為餐桌有更多溫馨的情感),我們倆的坐向相當於同桌,是平等的關係,今天,我在旁邊做遊戲道具。完成作業後,孩子在白板上甚至地上聽寫漢字,過程愉悅。

以下是我家幾種作業情景,供參考:

1.他寫作業,我精細閱讀幾頁書,我說估計從15頁看到35頁,你能做完作業,於是孩子會希望比我快,產生動力。同時,他關注到我認真看書思考做筆記,樂意做我的作業,那麼他也便對他的作業產生好感,樂意完成,屬主動意願。

2.有時候他寫作業,我在桌子旁用毛筆抄寫佛經,要求他不能打擾我,各做各的,於是他注意到我的專註,同時願意專註於他的功課。後來他自發要求用毛筆聽寫,我買來他專用的筆紙,每天開心的聽寫新學的漢字,他對字形結構和筆順有自己的美感要求,學寫漢字這回事變得他發自內心,帶有情感,認字很快,很靈活。

3.有時候他寫功課,我在旁邊刺繡,他看著我沉迷的樣子,也便不打擾我,各做各的,也會比賽,看我綉多少他能寫多少。當在他面前連續一個月一針一線綉出數列、地鐵線路圖等等時,他覺得我很神奇!甚至期待作業時間能看到我創造什麼驚人的東西來。

作業後,自己收拾書包,如果抗拒,我會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負責的,不收拾也可以,我沒意見,但是如果明天早上收拾不夠時間,也許會導致遲到。你自己選擇吧。」

7:30 PM遊戲/手工/收拾時間

測量、計時、遊戲、記錄,今天偶然發現了兒子的一幅畫,決定順著他玩小賣部的遊戲,然後繼續做昨天的手工。兒子念叨著給火車做一個玻璃窗,他想到可用透明過塑紙釘上釘子固定在車頭。我很欣慰,我告訴過他,想要的玩具可以自己做出來,爸爸在樹林里用竹子和野果給他現場做過很多玩具,他更堅信「腦袋+雙手」能創造任何東西。

閑暇時構思了一百多個好玩的遊戲,豐富著我們的親子時光。

洗澡前,我提醒他收拾玩具後再洗澡,他還情不自禁看著想著他新搭的雙層巴士。

我說:我來計時,看你可不可以10分鐘把散亂的東西歸位。

兒子:不行的,10分鐘不夠。

我說:那你需要我的幫忙嗎?

兒子:我們一起收拾可以嗎?

我說:好呀,當我們是掃地車,哪輛車最快把東西歸位得又快又准。

兒子:好的,我收正方形的,你收長條。

最後,我在打醬油,他把屋子看到散亂的東西收拾好。

(歸類整理的過程也是好玩的過程,今天用時8分鐘,整個客廳整潔有序)

8:30 PM伴讀時間

睡前故事前,我們約定接下來的寒假,每天都能預留時間伴讀中文書與英文書,約定好的書目都要完成熟練的程度(因為下學期書目將漸漸引入Geronimo Stilton,他明白需時較長),按時完成的話將得到獎勵:在開學前一起動手做他很期待的火車軌道,利用寒假回老家鋸木頭和打磨,他明確表示不要買宜家家居的現成軌道,必須爸爸和他一起動手做出來的才行。

(獎勵確實應從外部轉移回到孩子內在激勵的精神獎勵,即他覺得高興的事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是什麼小紅花,也不是錢,更不是買個現成的玩具,他會深刻的明白,因為之前的付出,才能有最後有價值的結果)

睡前故事後,滿足孩子的情感意願的同時,我說「我愛你」,給他擁抱,然後開音樂盒,關燈關門。由於兒子出生開始到3歲,每天僅睡6-7小時,在睡眠問題上幾乎耗盡全家的精力,情況好轉後,近幾年盡量保證他的睡眠時間有至少9-10小時。(因為真正的愛是我「為你高興」而願意為你付出;而不是滿足家長的意願後家長說「我愛你」,這樣會誤導因對自己有利才去愛別人,自私,索取)

1月13日周六

7:30 AM早餐時間

一邊吃一邊看著月曆,我說:估計是有的學校爆發了流感甚至水痘,今年放假特別早。你的寒假到底有多少天呢?

兒子:你別數,我數數看,1.21-2.25嘛,一共是36天。

我說:有幾周呢?

兒子:這樣算不了,是一個月加6天左右。

早餐過後,我們還回爐了前天看到的地鐵勘探場景,一家三口熱烈討論如下,特別是孩子眉飛色舞地描述怎麼建一個恐龍博物館的細節,讓全家笑開了花:

8:00 AM 外出時間

今天出差深圳,出發前,我用一分鐘熱車時間和孩子聊天:

我說:今天為什麼我們要開SUV去呢?

兒子:因為這輛新車更寬,可能有1米5,哦,不對,是1米4吧。但是舊車只有1米2幾。

我說:你怎麼知道的?

兒子:我量過!

我說:你什麼時候量的,怎麼量的?

兒子:我的身體呀!我躺下來就1米2不到呀!而且舊車已經開了23萬公里,地球周長4萬多公里,我們的車等於足足繞了地球5圈多不到6圈。

我說:昨天剛加了油,你看看可續航里程是多少?(就錶盤上的數字就夠聊20分鐘的了)

兒子:575公里。

我問: 假如一開始就時速120公里,開回爸爸老家,可以連續開幾個來回?

兒子: 回老家120公里,一個來回240公里,兩個來回480公里,三個來回是720公里,所以全部油用完最多只能走2個來回,還剩一些油,如果走3個來回就不夠油了。

10:00 AM 路上交談

在走廣深高速的路上,經過一個高速路口時,兒子突然說: 為什麼不走右邊的路口?我記得爸爸說過那邊是去惠深沿海高速的入口,之前我們走過的時候,那個路口還封閉了右邊的車道,還放了一個有左右兩個箭頭的指示牌。

我驚訝地問他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因為我也忘了是哪一次。

兒子說: 上次我們去西涌的時候呀……我再追問具體的時間,他很認真思考後告訴我應該是他4歲半的那個暑假,也就是2年前。

我表示很驚訝,讓他繼續告訴我更多細節。(對省港澳泛珠三角高速的熟悉源於常年跟隨自駕車游的經歷)

5:00 PM 路上交談

回爺爺家的路上穿過多個隧道群,每到一個,我提醒他看標誌牌。

第一條是497米,我說: 這條隧道和500米的標準跑道差不多長,如果把橢圓形跑道拉長拉直,就跟這條隧道差不多長,只長3米。

第二條是1150米,兒子立即反應說: 這條隧道有一公里多。

我說: 現在這條隧道是上一條隧道的兩倍多一點。

第三條隧道是6798米,進入很久還沒看到出口。

兒子說:這個山肯定比較寬,隧道才跨度那麼長,就像南崑山有20多公里寬,也是一個很大的山,現在隧道上方這個山我估計有500米高。

我問: 你怎麼知道呢?

兒子說: 我目測的,我們以前去過白雲山不是382米嘛,帽峰山500多米,羅浮山頂我們爬過1200多米。

我問:元旦去爬的南崑山,有多高還記得嗎?

兒子說:你說說天堂頂嗎?1千200米,不對,1千零20米,好像。

後來還經過潼湖遂道880米,我提醒他,跟他的生日8月8日一樣。

再經過東江特大橋2647米,我提醒他這條橋有2.5公里多147米呢。

8:00 PM 晚上時間

爸爸問:下周一就考試了,要不要稍微給他複習一下?

我說:不需要,孩子上學開始就一直很開心,吸收知識都是自帶愉悅感、沒負擔,沒管過功課而成績也挺好,因此,複習就浪費他玩的時間了,只要你知道孩子的身心在發生什麼,壓根不需要去在乎成績。

於是,回到爺爺的家,沒有樂高,閑著的孩子畫了個草圖,提出了一個驚天的需求:

兒子:爺爺,我有個想法,想很久了,2017年夏天我就跟聖誕老人祈禱過,可是他卻給了我一輛小電車。

爺爺:那你說說,想幹嘛?

兒子:我想要一輛火車:木頭做的、我能坐上去的、有車廂的。重要的是,它需要有發動機,不能用腳走,要能開的。爸爸媽媽爺爺叔叔姑姑都有自己的車,我也想要自己的車,我會開的!

爺爺:這不可能吧。

兒子:可是媽媽答應下學期給我做一個木頭的廚房,爸爸給我打磨木頭的電車軌道,他們都說你木工厲害,你幫我做好不好,我們一起做!我給你看我畫的設計圖,你就知道怎麼做了。我告訴你,我們可以鋸下樹榦,剝開樹皮,鋸下8厘米寬的木片,圓形的可以做輪子嘛……

爺爺:那要鋸很多木頭哦,在哪裡做?

兒子:老家呀,因為太大,做好了放老家村子裡,最好還可以做軌道,車廂鎖屋子裡就不怕壞人偷走。我給你們半年時間準備……

就這個話題,全家討論了30分鐘,內心簡直要笑瘋了,但兒子一直很認真地繼續述說。因為知道他的想法已經醞釀了大半年,絕對不能打壓,同時也是一個創意的開端,我跟他爸爸商量怎麼折中完成。

以上是我們的2天,不知不覺5500字記錄,有點啰嗦。直到今天,兒子每天還用2分鐘念叨他的木頭火車,希望這麼有愛、有創意、有思想碰撞的時光能延續許多個365天……

片尾話

本文作者倩晶,是6歲boy的媽媽,也是《媽媽可以教的數學》52講三班一七的學員。她在開篇說「言傳身教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思考的課題,強調的是紮實,根有多深,生命力將有多強。」

回看文章,倩晶的6歲boy的語文:

我說:附近的人都說是2012年新增加的鐵路線路會經過地下,所以才來鑽探的吧,是要看看地質是否適合地鐵通過嗎?(3歲的時候伴讀一本關於地鐵的書近50次,我希望引導他回憶細節)

兒子:肯定是呀,鑽管里不是有泥土樣板嗎?就能知道地下是怎麼樣的。如果鑽下去發現是溶洞,那就麻煩了,要先用水泥充滿它,否則盾構機容易掉下去。

我說:哦,如果不是溶洞,還有什麼可能?

兒子:如果是孤石,還要用炸藥炸掉才行。如果是地下河也會有麻煩,有淤泥。

我說:那工程師會怎麼鑽地鐵呀?

兒子:用盾構機呀,最後鑽好圓形隧道就用水泥鋪好地下做軌道,車才能走……

語文的核心是表達,我有一個想法,有一個思路,想表達出來,可是,手上沒有工具。於是,就會學習別人是如何表達的(比如:孩子的表達是模仿父母的。),而表達所要用的工具是辭彙。

6歲boy在和媽媽倩晶關於地鐵的聊天里出現的辭彙:

名詞:鑽管,泥土樣板,溶洞,水泥,盾構機,孤石,炸藥,地下河,淤泥,工程師,圓形隧道,軌道。

動詞:「鑽」下去,「充」滿它,「掉」下去,「炸」掉它,「鑽」好,「鋪」好,能「走」。

孩子知道的名詞越多,證明大腦中的神經元被激活的就越多。知道的動詞越多,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就越多。知道的人物(世界上最高的2米72的美國人羅伯·潘興·瓦德羅特;姚明身高2米29)越多,神經元之間的深度就越深。

回看文章,倩晶的6歲boy的數學:

7:20AM 早餐時間

我自言自語地說: 我們有3個人,每人只能吃2個包子,3個2就是6,23得6。本來想著每人吃三個,三口人,3個3就是9,33得9,要蒸9個包子。可是考慮到你的胃小點,吃不了3個,我們就陪你每人吃2個好了。

孩子說:對呀,如果爸媽每人吃3個,我吃2個,就不公平。

我順著說: 那麼爸媽吃3個,你吃2個,一共得蒸多少個。

孩子秒回: 8個呀。

爸爸加入談話: 如果8個包子需要平均分配給我們三個人,那每人能吃多少?

孩子說: 這樣算不了,會有點數。讓我再想想,假如三個人每人先分到2個,那就6個了,原來有8個嘛,那剩下2個再分給三個人,就把2個包子都分別切成3小份,每人領走2小份,就是說8個包子分給三個人,每人能拿到2個包子加6分之2個包子。

我說:昨天剛加了油,你看看可續航里程是多少?(就錶盤上的數字就夠聊20分鐘的了)

兒子:575公里。

我問: 假如一開始就時速120公里,開回爸爸老家,可以連續開幾個來回?

兒子: 回老家120公里,一個來回240公里,兩個來回480公里,三個來回是720公里,所以全部油用完最多只能走2個來回,還剩一些油,如果走3個來回就不夠油了。

數學的核心是在虛擬的情況下把節點給提煉出來,對節點進行加工,就是數學的一個核心道理,而節點會影響整個事情。

數學是訓練思維的工具。

先看吃包子

爸爸加入談話: 如果8個包子需要平均分配給我們三個人,那每人能吃多少?

孩子說: 這樣算不了,會有點數。讓我再想想,假如三個人每人先分到2個,那就6個了,原來有8個嘛,那剩下2個再分給三個人,就把2個包子都分別切成3小份,每人領走2小份,就是說8個包子分給三個人,每人能拿到2個包子加6分之2個包子。

爸爸的如果「8個包子三人分」是虛擬的,孩子在虛擬的情況下把節點「先分可以分的,每人分兩個」提煉出來,對節點「不能分的2個再進一步切分」進行加工,就有了2個包子加6分之2個包子的結果。

孩子沿著虛擬的方式自己走了一遍,思維清晰地跳躍了出來。

再看可續航里程可以回幾次老家

我問: 假如一開始就時速120公里,開回爸爸老家,可以連續開幾個來回?

兒子:回老家120公里,一個來回240公里,兩個來回480公里,三個來回是720公里,所以全部油用完最多只能走2個來回,還剩一些油,如果走3個來回就不夠油了。

媽媽的假如「一開始就時速120公里,開回爸爸老家,可以連續開幾個來回?」是虛擬的,孩子在虛擬的情況下把節點「一個來回240公里」提煉出來,對節點「一個來回,兩個來回,三個來回」進行加工,就有了兩個來回剩一些油,三個來回不夠油的結果。

孩子沿著虛擬的方式自己走了一遍,思維清晰地跳躍了出來。

語文抓住了核心辭彙,數學抓住了核心虛擬「虛著模擬現實」。

核心能夠演變出一切,能夠生髮出一切。

抓住了核心,就能夠學好。

根有多深

生命力就有多強

「言傳身教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思考的課題,強調的是紮實,根有多深,生命力將有多強。」

本篇文章「我喜歡頭腦風暴,更喜歡細水長流」是倩晶在「先書後贏」公眾號里的第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對的方法創造的永恆價值,值得等待(點擊左側藍色可跳轉),第二篇是閱讀,思維,人生(點擊左側藍色可跳轉)。

學語文抓住核心,學數學抓住核心。

對的方法創造的永恆價值,值得等待。

因為那是在紮根。

備註:由父母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孩子成長紮根深淺的主食《媽媽可以教的數學》52講2018年2班開始招生。我們的招生門檻再次提高,需要父母各自提交900字申請,審核通過後才可以購買課程進群學習。欲報名的家長加白雪微信:xiaoxue07042011;審核嚴格,我們考核的是父母的能力。

掃碼下單|《媽媽可以教的數學》52講

孫路弘 孫大叔

晨讀會 歡迎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