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檢查!小豬佩奇長獠牙,艾莎被切腹,經典動畫片被毒化,你家娃可能正在看!

快檢查!小豬佩奇長獠牙,艾莎被切腹,經典動畫片被毒化,你家娃可能正在看!

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偶然看了幾部凶邪動畫,而是大數據會抓住孩子這一動作,冷冰冰地推送一大堆過來。

西瓜媽媽育兒(mamaquan001)

你有沒有過那種正忙得焦頭爛額,而娃還在旁邊上躥下跳、喧嘩吵鬧的時候?

我有。

這種時候,為了求得一時安靜,我往往會把手機或者平板打開,給他放一段視頻或者動畫片。

效果立竿見影,剛才還是瘋癲狀態的娃,立刻就變成靜音模式了,小小的臉上帶著專註,目不轉睛地開始觀看。

我也得到了難得的安靜時刻,可以抓緊把想處理的事情做完。

然而,現在,我再也不敢這麼做了。

因為我發現,有一個充滿了色情、暴力、兇殺、變態的恐怖世界,就藏在這些視頻里。

(友情提示:本文圖片會引起不適,千萬不要與娃一起觀看,十二歲以下的小朋友請不要看單獨這篇文章。)

知道這件事,是由於微博上一篇名為《一群變tai鎖定觀看YouTube的孩童,我以前為他們工作》的文章。

文章真實而詭異,講述了作者在一家動畫製作公司工作期間,主要工作就是將孩子們熟悉的卡通人物,重新改編成含有血腥、暴力、色情等內容,後來他因發現真相而被解僱,之後不斷遭遇威脅。

這篇文章整體的真實性無法考證,但這些含有不良內容的視頻,則是真實存在的。

這些視頻內容形形色色,囊括了孩子們熟知的許多卡通形象,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

劇情讓人感到錯愕,震驚,甚至可怕。

比如:米老鼠被一輛車撞得血濺路口:

《冰雪奇緣》里的艾莎公主接受各種開喉嚨、開顱手術:

由真人扮演動畫片中的超級英雄,如蜘蛛俠與艾莎公主發生的各種荒唐故事等等。

這些內容採用孩子熟悉的卡通人物,比如小豬佩奇、米奇米妮、汪汪隊、艾莎公主等,對其進行「二次塑造」,植入關於捆綁、虐待、流血等情節,十分變態。

這些視頻的恐怖之處在於,即使一開始給孩子播放的是正常動畫片,它們也可能出現在下一個的播放列表裡,雖然內容很邪惡,背景音卻依然是正常的歡樂音樂。

而且,很多視頻乍一眼看上去,跟普通的動畫並沒有不同,但是隨著持續播放,就會讓人毛骨悚然。

2017 年,這些視頻開始大量湧現在國外最大的視頻網站 YouTube 的兒童頻道(YouTube Kids)上。

這些「兒童邪典片」在國外引起了輿論的嘩然,被稱為:艾莎門事件(Elsagate,因為《冰雪奇緣》里的艾莎是這類視頻中最常出現的角色)。

雖然去年 11 月,YouTube 宣布,在最新的對抗兒童色情暴力視頻的戰鬥中取得 " 階段性勝利 ",刪除了超過50個頻道、 15 萬個視頻,但此類視頻依然不斷湧現著,為了逃避監管,甚至使用了非英文標題。

更加可怕的是,互聯網世界從來都不是孤島,儘管在國外被大量刪除,它們卻悄然登陸了國內,並在各大視頻平台上廣泛傳播。

我驗證了一下。

打開某網站的視頻搜索,在搜索框里輸入「艾莎」兩個字,首先呈現的就是下面這些內容:

隨便打開看了一個,情節莫名其妙,人物面目可怖,充滿了低級趣味。

需要警惕的是,「艾莎」是一個正常且常用的搜索詞,其本身是一個受到很多孩子歡迎的角色。

而以「艾莎手術」、「艾莎喝醉撞到頭」或任何一個角色名稱加上「大便」、「馬桶」等為關鍵詞搜索,均能搜索到一堆足以讓成人心裡都不舒服的動畫片或者視頻。

這些視頻,標題非常有迷惑性,上傳它們的人,無一例外採用了「親子」、「早教」、「認知」、「親子互動」等標籤,而實際上,它們的內容則主要涉及兩類:

一是引起兒童潛意識的恐懼,例如打針、遭拋棄和被困電梯等,

另一種則是顯而易見的成人和暴力資訊,包括色情、暴力、綁架等。

拿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小豬佩奇》為例:

正常畫面是這樣的:

而被別有用心地改編後,佩奇變成了這樣:

這樣的畫面,讓我感到噁心、恐怖。

由於目前主流視頻平台都採用機器演算法推薦,一旦孩子觀看了這類視頻,系統可能隨之推薦更多的相關視頻,最後,首頁可能被這種視頻全部佔據……

而且,看的人越來越多,視頻就會被推薦到熱門裡,順理成章地,獲得的瀏覽量越來越大。

看下面這些視頻,每一個的播放量都動輒幾十幾百萬,壓根無法分辨哪些是孩子瀏覽過的:

毫無疑問,製作這些動畫片或者視頻的人絕不是懷著愛孩子的心,否則內容不會如此暴力、驚悚;

那麼,只有一個可能性,他們希望用這些內容,把孩子洗腦成為對暴力、血腥、虐待習以為常,甚至認為是生活常態的人。

孩子的分辨力畢竟有限,當動畫片的虛擬世界已經不能滿足她們的需要,那麼,是時候上演真人版了。

有一位微博網友這樣評論這件事:

這個事情遠比想像的恐怖,傳播學裡 1979年格伯納進行長達十年的研究提出了培養理論,就是研究電視里的暴力畫面對兒童的長遠影響,不止會增加攻擊性,更會潛移默化的改造社會觀。

這些動畫片所有的象徵(暴力、醫療、虐待、懷孕)都是精心設計的,是有心理學控制術體系的,我更擔心的是這只是冰山一角。

同時有研究表明,觀看動畫中的暴力情節的確對兒童產生攻擊性的思想和行為有效果,這種效果尤其體現在低於7歲的低幼兒童中,因為他們很難區分節目中的真實情景與幻想情景。

甚至,大於7歲的兒童也仍有可能會不加分辨地模仿。

即便孩子不學動畫一樣戲弄、暴力對待他人,也會被潛移默化地養成「戲弄他人,讓他人感到不安、恐懼、不舒服,是件非常好玩的事」的意識。

此外,色情視頻會對大腦產生上癮的效應。觀看色情視頻,會提前喚醒孩子探究兩性性活動細節的意識,使其沉溺於性幻想,容易出現侵犯他人身體界限的行為,模仿成年人的性活動,在不恰當的年紀就偷嘗禁果,傷害了自己都不自知。

所以,不要覺得這沒什麼關係,它的負面作用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麼,如何鑒別哪些視頻不適宜孩子觀看?

1、幫孩子篩選優質的視頻內容。

身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篩選的重要性,把那些少兒不宜的內容阻擋在孩子的世界之外。

另外,大人們能接受的內容,孩子不一定適合,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軟色情、打暴力擦邊球的內容。

視頻分級制度是個不錯的參考。以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為例,美國會根據影片中涉及到的色情、暴力和粗口等內容進行分類,判定影片是否適合兒童和/或成人觀看。

可惜我國的電影和視頻分級制度遲遲未出,這也是有害動畫視頻能隨意混入兒童、早教視頻的原因之一。

那麼,家長該如何判斷某個視頻要不要給孩子看呢?不妨從這三個方面來評估:

態度:看完這段視頻後,孩子的態度如何?

行為:這段視頻內容如何主張孩子的行為?

性格:從這段視頻中,孩子會模仿與學習到何種性格特質?

如果答案都是正向的,那這個視頻就可以給孩子看了。

如果視頻中含有暴力、虐待、血腥、色情、恐怖、粗俗、價值導向歪曲或使人產生不適感的內容,就要禁止孩子觀看了。

2、發現這類視頻,隨手舉報。

雖然騰訊、優酷、愛奇藝等平台已經紛紛在進行清理,但仍然有一些平台遲遲未有動作。

而且,即使官方清理,也沒有辦法全面顧及到,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

這時候,群眾的力量就顯現出來了,咱們的舉報,可以真真切切地凈化網路環境。

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既保護了自己的孩子,也保護了整個世界。

3、用優質的、專為孩子製作的APP來觀看動畫。

比起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些專為孩子打造的的APP顯然要安全得多。比如寶寶巴士、嘰里呱啦等,都是公認比較優秀的幼兒教育類APP,擁有大量優秀的資源。

家長還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付費產品的方式來過濾不良信息。

4、呼籲國家加強監管,儘快為電影和視頻出台分級制度。

有些家長聽說這件事之後,後怕地說「以後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或者IPAD」了,對此我無法贊同。

電子產品普及是一個趨勢,我們能做的,除了多多的陪伴,還有儘力幫孩子把那些有毒的事物排除在他們的世界之外。

網路平台應設置相關關鍵詞限制上傳有害兒童視頻,同時加大審核力度,一旦發現有害兒童視頻及發布有害動畫的賬號,立馬下架!刪除!永久封號!

希望公關機關加強掃黃打非力度,就此次有害動畫事件進行深入的清查,讓有害動畫無縫可鑽。從源頭上揪出危害兒童的背後黑手,真正做到嚴厲懲處。

80後的媽媽們,大家是否還記得有部叫做《聊齋》的電視劇?

我跟很多朋友聊起過,發現這是我們共同的童年陰影之一,可怕的片頭曲、恐怖的換頭花絮,如今想起,依然能夠讓我不寒而慄。

這樣一部在成人看來假假的電視劇,卻讓童年的我很長時間不敢走夜路,甚至連廁所都不敢獨自去。

還有一位朋友跟我說,她小時候看過一部動畫片,留下的後遺症是至今都怕鬼,夜晚的時候根本不敢獨處。

看完這些片子也許只需要幾分鐘,造成的負面後果卻可能持續一生。

如今,我們做了父母,更加有義務好好的保護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不要再體驗到這樣的恐懼。

多陪陪孩子吧,畢竟他們是我們的孩子,不是電子產品的孩子。

〖你的每一次點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網 的精彩文章:

負離子吹風機

TAG:媽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