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公廁商業化運營模式的選擇

公廁商業化運營模式的選擇

近年來,隨著環衛市場化步伐不斷加快和公廁革命的持續深入,大批由政府部門管理的公廁也統一打包交由環衛企業進行運營,託管服務費多採用固定價格的方式,每座公廁從數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毋庸置疑,市場化託管大幅提高了公廁的服務質量,改善了如廁體驗並滿足多樣化需求。公廁是公益性服務,本身不創造任何價值,完全由政府財政承擔,不菲的託管費用無疑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為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在公廁運營過程中引入商業化運營成為共識。「以商養廁」模式是較早提出並經過實踐檢驗的一種理念,通過廣告、鋪位出租或其他商業形式獲得收入,旨在以商業運營獲得的利潤完全覆蓋運營成本,但最終因認可度、規模化等原因難以維繫,但商業化嘗試並沒有因此而終止。

時至今日,在「以商養廁」理念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商補廁」的理念,即以商業化運營部分收益(20%-30%)沖抵部分託管費用,剩餘部分收益(70%-80%)由託管服務方享有。該模式在不降低公廁原有服務水平的基礎上,既減輕了政府部門的財政壓力,又提高了託管服務方的收入和積極性。

以某市市區為例,每座公廁託管服務費10萬元/年,如託管運營的50座公廁全部採取「以商養廁」的模式進行運營,考慮到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商業模式的探索階段,託管服務方大概率會陷入嚴重虧損狀態;如採取「以商補廁」模式,按每座公廁商業收入1萬元/年沖抵託管服務費計算,則政府每年可減少財政支出50萬元,降幅10%,群眾則能在公廁原有服務水平上享受更多便利;企業在此形勢下能較為從容的開展商業模式的嘗試,為提高盈利水平做出有益的探索,與政府共享更多收益,形成良性循環。

由此可見,「以商補廁」模式可以看做是「以商養廁」模式的過渡階段,在現有條件下不失為最佳模式,對政府、企業、群眾來說則為「三贏」策略。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內在規律和發展階段,應先充實和培育相應的市場,如強行跨越內在規律和發展階段,追求大幹快上,勢必會拔苗助長,受影響的還是人民的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餘生很長,找一個人好好吃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