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後的信息孤島被攻克,航空公司爭搶「空中開機」

最後的信息孤島被攻克,航空公司爭搶「空中開機」

作者:雲掌財經 財麗穎

自從有了WiFi,我們的日常便變成了機不離手,人不離機。那個小小的「扇形」完全左右了我們的心情,當「扇形」亮起時,就標誌著我們可以無拘無束的上網打遊戲、看視頻、發微信。人生最痛苦的時刻就變成了:坐高鐵和坐飛機的時候,因為不能刷WiFi,斷網時刻好像不能呼吸了有木有?在旅途中,為了能在朋友圈發一張美美的雲海照片,我們都有乘著空乘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拍張照片的經歷,有木有?

儘管今天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程度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但是在空中,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由於在飛機上禁止使用手機和其他通信電子設備,機艙成為我國最後的網路信息孤島,而國際上,早在2013年10月,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就陸續解鎖了飛機上的手機禁令,美國的大多數航空公司已經實現了航空WiFi的普及,但是價格昂貴——每小時收費從幾美元到十幾美元不等。

然後這樣的操作即將發生重大改變。1月16日,民航局發布《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為航空公司如何驗證和評估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的使用提供具體要求和指導。這意味著,距離中國各家航空公司放開在飛機飛行階段使用手機又近了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1月16日的消息發出後,目前已經有16家航空公司「搶食」這塊蛋糕發布「空中開機」時間,從旅客的角度來說,開放手機等攜帶型電子設備,旅客在空中就可以上網或者娛樂,旅客的體驗也將大大提升。然後運營空中wifi的運營成本問題和盈利問題也將浮出水面。

為了實現「空地互聯」,航空企業的投入成本不容小覷,其中最大的成本投入在於衛星租賃,價格因根據全球不同區域衛星資源的緊張程度有所區別。數據顯示,對於Ku衛星,租賃1MHz的波段一年的價格是400萬-500萬美元。以春秋航空為例,《2015年非公開發行A股募資使用可行性分析報告》中透露,航企改造的成本高達700萬元,而按照機載WiFi供應商、飛天聯合(北京)系統技術有限公司CEO段世平的估算,一套機載WiFi系統市場價大概在300萬~400萬元,這只是硬體,然後還有改裝的工程費用、適航取證、軟體平台、運維、技術支持的費用平攤,初期投入的成本,700萬~800萬元不算高。

公交和地鐵領域也都曾推出過wifi,也有不少公司嘗試介入,以公交WiFi為例,不少企業在運營一段時間後就退出了,原因在於投入不菲,但收入途徑單一,主要依賴廣告投放,而隨著手機流量套餐價格的下降,許多用戶因體驗不佳,選擇放棄使用免費的WiFi,最後的效果也並不盡如人意。

從後期回報上來看,航空公司通過機上WiFi服務創造收入有四個主要收入來源:一是WiFi服務使用費;二是電子商務與目的地購物;三是廣告付費收入;四是優質內容,包括直播內容、付費視頻等。但是,如果植入營銷內容過多,用戶體驗必將大打折扣。

空中航空時代的到來讓我們國家最後一塊信息孤島也被攻克了,彰顯了我們國家強大的綜合國力,然後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這項偉大的決策到底是盈利爆點還是成本負擔在短時間內還有待確認,但是我們相信,新舊事物的代替必然存在陣痛期,但是技術的進步卻是一切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版權聲明:

本資訊號除註明來源的文章外,均為雲掌財經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引用請註明本公眾號【雲掌財經】ID:yunzhangcaij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掌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雲掌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