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店為何做不大?
生活中,有些店,開著開著就關了,有些攤,擺著擺著就收了,就像一群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我住的小區南門有條街,街上有些小店鋪、小攤點。
靠近街西有個賣豆腐腦的攤點。主人是個四十多歲的大嫂,剛開業那陣子,臉上笑成一朵花,好像來的都是她親戚似的,邊盛豆腐腦邊和人搭訕,每次給人盛豆腐腦都是滿滿的。街坊鄰居都說,這個賣豆腐腦的大嫂熱情實在。隨著大家相互傳說,每天早晨去買豆腐腦的人多起來,大嫂忙的不可開交,生意格外的好。
隨著買豆腐腦的人多起來後,大家發現,以前一碗豆腐腦,大嫂要盛7勺,到了碗沿,後來,買豆腐腦的人排成長隊,大嫂一碗只盛5勺,不到碗沿。以前大嫂臉上始終掛著笑,後來,買的人多了,大嫂臉上的笑容像過了春天的花。剛開業時,每碗一塊五,後來,漲到兩塊一碗。錢漲了,碗里的豆腐腦沒漲,反而凹下去許多。漸漸的,買豆腐腦的似乎比以前少了。
豆腐腦攤點旁邊有一家賣蔬菜水果的店鋪,主人是對80後的夫妻。剛開業時,夫妻倆見誰都笑。我和妻子去買過幾回菜,每次買菜,他和媳婦都格外熱情,問長問短。偶爾從他門口過,夫妻倆大老遠打招呼:大哥休班啊!
孩子住校後,到他那買菜次數少了,有時候,去超市就順便買了。漸漸的,從他門前過,夫妻倆不再像以前熱情了。有一次路過他門口,我主動想和他搭腔,沒想到,他把臉轉向一邊。我和妻子說起這事,妻子說,她以前下班從他攤前過,老遠打招呼,現在也裝作沒看見。漸漸的,我很少去他的菜店。
出了小區南門往東走,也有兩家賣菜的,一家在路南,一家在路北。路南的是對60後夫妻開的,是街上三家賣菜中,離我家最近的。我偶爾也去買菜,起初,賣菜大嫂見到我也是一臉的熱情,每次買菜時,都和我講家長里短。後來,路北也開了一家菜店,店主是軍工老趙的媳婦。我和老趙常一起坐班車上下班,自從他媳婦開了這個店後,我坐班車從他門口經過時,順便下來買些菜回家。漸漸的,我發現自從到老趙家店裡買了幾次菜後,路南的大嫂見到我不再那麼熱情了,老遠把臉轉到一邊,有兩次我從她門口經過時,想順便進去買點菜,但看她一副冷冰冰的樣子,進也不是,不進也不是。
買菜,去誰家還是不去誰家,我沒刻意想過,買誰的不是買呢,只要順道,到哪家買都一樣。今天從這家門前過,就從這家買,明天從那家門前過,就從那家買。沒想到在老趙家買了幾次菜後,路南賣菜的大嫂會這個態度。
出了小區南門往西走不遠的路南,有一家黃燜雞米飯店,起初,店主是兩個剛踏上社會的年輕情侶,還沒有結婚,開業那陣子,人不少,過了一段日子,大家發現,相同份的雞塊漸漸的比以前少了,添加的土豆也沒以前新鮮了,過了不久,店關門了。後來,又來了一對夫妻,也是這樣的情景再現,開始很熱鬧,足份的菜,足份的飯,足足的熱情,開著開著,就冷清了,現在,這家店鋪大門緊閉,玻璃門上貼著招租的小廣告……
當然,也有令人駐足遙望、時常念叨的店鋪。比如往西走,有一家賣火燒的店鋪。店主姓王。8年前,我到這裡的時候,買了一次火燒就記住他了。他做火燒,面是上等面,肉是新鮮肉,油是放心油。他把每次從超市買肉的發票用夾子夾住,掛在進門的門口,讓來買火燒的人看了放心。料子用的好,手藝也不錯,服務又跟得上,前來買火燒的人排起長隊。8年過去了,店主經營如初,料用上等料,肉用新鮮肉,油用放心油;還是不緊不慢地一個個往爐子里送上好的麵餅原料,一個步驟不減地精心烤好後,小心的取出來,送到顧客面前。原先一個烤火燒的大爐子如今變成了兩個,門前買火燒的人,如八年前一樣,排著長隊,而且一天比一天排的長。
光陰如梭,日子照舊。街上多家店鋪大多開了關,關了開,店主走馬燈似的來了走,走了來,只有王記火燒這樣極少數的存在著。
有時候,不免琢磨,那些易主如走馬燈一般的店鋪怎麼了?是什麼沒有堅持下來呢?
看看周圍,賣菜的,起初足斤足兩,賣著賣著就短斤缺兩了;做飯的,起初是花生油,做著做著就換成了地溝油;做工的,起初實誠的很,做著做著就偷工減料了。縱觀商場,多少服務,由開始的優質,漸漸的變成了劣質;多少產品,由開始的精緻,漸漸的變成得粗糙;多少誠信,由開始的堅守,漸漸變得失信了。
偶爾逛商場,還沒進門,店主一臉笑容的迎上來,眉飛色舞的給你介紹他家商品怎麼好。聽了半天后,你不識時務的冒出一句「再轉轉看看」時,瞬間,店主熱情的臉頓時冷了下來,態度180度大轉彎,甚至你前腳還沒邁出店門,背後就傳來難聽的話。
「買賣不成情意在」。多少商家嘴上說的像抹蜜,臉上卻常常掛不住。你買他東西,他就給你笑臉,你轉身走了,他在身後朝你瞪眼珠子,根本不想雖然這次沒做成,但下次你可能就是買主了。
唉,多少人創業之初,是那樣的謹小慎微,質量至上,服務熱情。而一旦賺了錢,就用料縮水了,就服務變質了。有多少人只看到眼前一點,局限於三步之內?不是忘本是什麼,不是急功近利是什麼,不是鼠目寸光是什麼?只看到眼前利益的店家,可曾想過,要想把店開大、生意做遠,當把誠信的商德坐實的道理?
創業路上,熱熱鬧鬧的湧來多少人,而最終生意做大的卻鳳毛麟角。那些能走到高處的人,走到遠處的人,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共有的一條是,哪個不是把誠信舉過頭頂,把良心擺在中間,把商德謹記心裡。再看看那些創業半路下道,半途而廢的人,有幾個不昧良心的,又有幾個是守規矩、講商德的?兜里有幾個小錢,腰桿就直成了130度,有錢就有勢,變身就變臉,甚至變態。好容易開個好頭,還沒堅持幾天,就露出人的劣根性,對顧客出陰招,給自己出下策,成了一些走不遠商人不謀而合的共性。
淺顯的道理以平常的現象反覆再現,雖然往往被人熟視無睹,但是,它又是那樣極其深刻地存在我們周圍:不管做大生意的,還是搞小買賣的,做生意,其實就是做良心。堵了良心,就是堵了財路,昧了良心,剩下的路就不長了,關門收攤是早晚的事。
生意人,良心永遠在路上。
TAG:布衣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