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既然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為何會有馬謖失街亭之事發生

魯迅既然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為何會有馬謖失街亭之事發生

魯迅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個說法頗具代表性。在世人眼中,諸葛亮神機妙算、無所不能,就是智慧的化身,神一樣的存在。

作為一個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的人物,諸葛亮畢竟是「人」而不是「神」或「妖」,不可能,也無法作到攻必克、戰必勝,所向披靡。諸葛亮能夠走上神壇,正是由於小說《三國演義》的鼓吹。在羅貫中生花妙筆下,通過移花接木、無中生有、捕風捉影、裝神弄鬼的種種手法,虛構出八陣圖、瀘水祭鬼、借東風、禳天乞壽的離奇情節,將諸葛亮成功刻畫成了一個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道士。

魯迅既然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為何會有馬謖失街亭之事發生

《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諱飾最成功的應該就是馬謖失街亭一事了。

在蜀軍北伐曹魏、一出祁山之時,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使街亭失守,戰爭形勢急轉直下,蜀軍由主動變為被動,最終敗退漢中。本來,兵凶戰危之事,從來就沒有不敗之師,街亭之失諸葛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識人不明的失誤所造成的後果並沒有使蜀漢政權陷入被動挨打的不利境地。諸葛亮完全可以包羞忍辱、捲土重來,可是《三國演義》出於「尊劉貶曹」的需要,刻意迴避了諸葛亮的這次重大決策失誤,杜撰出了一出《空城計》,不但失街亭無損諸葛亮的用人識察,反而成功塑造出了他臨危不亂、智計百出的高大全形象。

在《三國志》中,陳壽即有意淡化諸葛亮之失,對《失街亭》只是簡短記述:「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魯迅既然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為何會有馬謖失街亭之事發生

失街亭後,諸葛亮所做的只是裹脅了千餘家百姓退回漢中,為了對後主劉禪有個交待,馬謖成了替罪羊。

史載,劉備臨終前,曾對諸葛亮耳提面命「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然而,諸葛亮將劉備的叮囑當作了耳旁風,建興六年,諸葛亮決定北伐,「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從史料記載來看,諸葛亮不顧劉備臨終前的叮囑,重用馬謖,又一意孤行、不聽從他人的勸諫,派遣馬謖統領大軍為先鋒,從而造成街亭慘敗,表露出了其識人不明、剛愎自用的一面。馬謖的狂妄傲慢不是導致北伐失利的原因,戰爭失敗的最大原因還是出在諸葛亮的決策失誤上。史家目光如炬,注意到了這一點,東晉著名史家習鑿齒批評諸葛亮,認為《失街亭》一事中,諸葛亮犯有兩個錯:「違眾拔謖」,令守街亭,已是大錯;街亭既失,又「戮謖以謝眾」,在蜀漢少人才的情況下「殺其俊傑」,更是錯上加錯。

魯迅既然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為何會有馬謖失街亭之事發生

然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不顧史實,有意為諸葛亮之失開脫諱飾:

當得知司馬懿引兵出關後,諸葛亮首先斷定其「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緊接著詢問「誰敢引兵去守街亭」?似乎對馬謖的任命是在無人勇於任事,而是馬謖挺身而出的結果。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先見之明,馬謖主動請纓,諸葛亮卻並未立刻應允,而是強調了街亭這一戰略要津的重要性、對手的奸狡,表明諸葛亮對馬謖帶兵並沒有十足把握。在馬謖自告奮勇立下生死軍令狀後,諸葛亮仍不放心,又調兵遣將做了周密布置:以王平輔之,又遣高翔守列柳城,遣魏延屯兵於街亭之後,派趙雲、鄧芝引軍出箕谷以為疑兵,在四將起程之前又一一再三叮嚀,將諸葛亮的謹小慎微刻畫的入木三分。

魯迅既然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為何會有馬謖失街亭之事發生

就在如此嚴密的補救措施下,街亭依然失守,原因自然是馬謖的傲慢自大和紙上談兵。得知街亭失守,諸葛亮「跌足長嘆」後迅速調整了軍事戰略,有條不紊地安排了退兵。充分體現其臨危不亂、隨機應變的軍事素質。

街亭之失,完全是由於馬謖拒諫,在羅貫中的不斷暗示之下,諸葛亮識人不明、用人不當的過失被弱化,最終無視。

設若一開始就任命魏延為先鋒,街亭豈能易手?為什麼放著宿將魏延不用,偏偏要使用毫無獨當一面經驗的馬謖?

從馬謖失街亭一事來看,所謂「諸葛一生惟謹慎」,根本就是個笑話,頗具反諷意味。

參考書目《三國志》《三國演義》《中國小說史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TAG:唐風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