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施臘八粥,體現的是道教慈愛真精神
文/清虛道人
每年到臘八時節,家家戶戶都會熬制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喝完這碗充滿濃濃情意的粥,也就代表著要開始準備過年了。民間有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從臘月八日開始,百姓們就要為年關籌忙。
春節是中國人生活中的最大節日,即便是在崇尚清虛的道教宮觀中,也特別重視圍繞春節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臘八節普施臘八粥便是第一要務。
臘八粥(資料圖)
普通人家熬臘八粥看重的是一份傳統和傳承。經過一年辛苦後,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用有著美好寓意的多種穀物熬一碗臘八粥喝,代表著對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與普通人家不同,道教宮觀是宗教團體的居所,是受十方供養的地方,每到傳統節日所舉行的大型活動都要迴向給十方,因此很多道觀會在臘八日一大早熬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粥普施給當地信眾,希望所有善信都能品嘗到神仙祖師加持過的臘八粥,不但可以暖腸胃,亦能驅除不祥,提前為年關增加一絲暖意。
以道為教,濟世利人
道教是一個具有慈愛關懷精神的宗教。宮觀中普施臘八粥,體現的正是道教自天師立教之初就立下的慈悲情懷。
當初祖天師受正一盟威之道,於蜀地設立二十四治,廣開教門,凡入教者先須交納五斗米。這五斗米可看作是早期形態的「會費」,任何首領都不能據為己有,而是用來購買糧米等物置於「義舍」,供路上饑渴行人按量取食。
這一行為被系天師張魯進行了更大發揮,《後漢書·張魯傳》中記載道:「諸祭酒各起義舍於路,同之亭傳,縣置米肉以給行旅,食者量腹取足。」這些措施為天下大亂形勢下的民眾營造了比較寬鬆的生活環境,因此得到了當地漢族和少數民族群眾的擁護,並且形成了一個足以和曹魏政權相抗衡的組織。
祖天師(資料圖)
道教以道為教,強調的是普天之下的大愛。早期天師道的這種樸素的慈悲濟愛的行為,傳播的正是道教的慈悲情懷。
其實,若和當下的經濟概念做一下對比就會發現,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與當今十分流行的共享概念有著高度相似性。作為一個宗教團體,離不開當地百姓的樂善好施。
但宗教不是佔據了祖師道場而為個人謀安逸的環境,接受十方供養只是匯聚萬千條涓涓細流於一處,若能夠積小河以成江海,便可以舉萬眾之力而成就大功行。
所以,臘八節普施的一碗臘八粥,體現的正是道教對人間百姓的關愛。須知道,人們並不缺少這一碗粥,這種相互團結為社會做貢獻的凝聚力才是激發人心的根本力量。
臘,本身有祭祀的意義。《禮傳》有云:「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言內之意曰,臘月本是一個以祭祀為主要內容的月份,因為此時處於新舊交接的時節,所以要祭祀神明祖先,以報答其一年中的護佑之功。
作為五千年祭祀文化的傳承者,道教於臘八日普施給信眾的臘八粥,首先要敬奉堂上神靈,祈求護佑加持,然後把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分給普羅大眾,這是把祭祀之真精神變成了真行動。
道教信奉神明,追求的正是因信仰而產生的悲憫之心。因為有慈愛,所以才可以成真神;因為有功行,所以才可以受萬世香火。
濟世利人(資料圖)
慈愛天下,溫暖世間
《玄門早晚功課經》中有一段「迴向文」,寫道:「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道教的慈愛,不僅僅是迴向給曾經有過施捨行為的人們,而是更願意充分發揮老君爺倡導的「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道精神,提倡人人都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心,共同去溫暖那些最需要的生靈。
這種奉獻,並一定非要強調財物方面的施捨,而是充分發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精神,希望在每一個人心中都能樹立起愛他的信仰和為他人服務的信念,這比單純地去信仰某一位神明的保佑功德更具有現實意義。
反觀道教的神仙體系,凡是得道成仙的祖師們在世間均有大功行,只有心中裝得下天下,才會受到天下人的尊崇。
《道德經》中講到「後其身而身先」,又曰「愛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強調的是愛天下之人如同愛己之身。唯有齊同於萬物,才可以真正了解到「慈悲」二字蘊含的深意。
慈愛天下(資料圖)
道觀中在臘八節一大早就開門普施臘八粥,這只是道人們日常善行的一個小小方面。
道教中的神仙祖師有千千萬,不論是作為一名道人還是一名普通信眾,在早晚朝禮參拜時,心中升起的是對祖師功德的恭敬,還有對自我善念與善行的激發。以己之力去效法神仙祖師,這才是成道成仙的終南捷徑。這一份崇敬之心,更應該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枝末節中。慈愛,不應淪為宣傳的口號。
若能夠把每一個人心中的慈愛具化成實際的行動,不但年關不再難過,更可以讓人間少卻凄苦,用彼此的暖心融化這世間所有的孤單與悲涼。
(編輯:西銘)
聲明
※證券史上第一次!一位道教神仙進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你猜猜他是誰?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