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六期丁設:海上80——上海青年藝術家作品邀請展·第二站
1月19日下午,由上海市青年美術攝影家協會、普陀區文化館主辦,上海城市創藝空間承辦的「海上80——上海青年藝術家作品邀請展·第二站」在上海城市創意空間開幕並舉辦學術研討會。
本次活動遴選了30餘位「80後」藝術家的近70件作品,旨在對生於80年代,並生活、工作在上海的青年藝術家做一次集中性的梳理、展示和交流,以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來勾勒「80藝術」的整體群像、藝術理念和發展軌跡。
研討會現場
海外六期校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青年美術攝影家協會主席丁設出席研討會並發言。他談到,現在上海是藝術活動最多的地方,但本土藝術家很難關注到自己培養起來的年輕藝術家以及他們的現狀。於是想從學術的角度梳理一下80後藝術家的藝術狀態、創作現象和思考,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讓更多的理論家、策展人認識這些年輕人,給他們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引導他們更好地發展。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馬琳認為,「80後」藝術家在收藏家、策展人、批評家、藝博會等體系逐漸成熟的大環境下成長,他們面臨的展覽語境與「70」後藝術家不一樣,這種環境會給藝術家個人帶來更多競爭和壓力。「本次展覽讓我對上海整體『80後』的創作狀態有了直觀的了解,也可以更細分專題地深入剖析青年藝術家們的全貌。」
展廳現場
上海油雕院美術館副館長傅軍則認為,「之所以舉辦本次展覽,也許是因為現今『80後』已進入當下藝術研究的視野。」
「80後」從出生到成年的人生經歷處於社會大變革、大發展時期,從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使得「80後」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相對上一代人來說更加富足,他們耳濡目染地接受了社會發展變革帶來的新事物、新思想,並且接受到較好的素質教育。
在藝術創作上,「80後」追求更新的理念、更少的束縛、更多的嘗試,這些創造力和相對較高的文化起點成為這個群體十分寶貴的優勢。他們的藝術探索已經逐漸擺脫了模仿和青澀,逐漸顯示出自身的藝術態度和追求。
展廳現場
美術史論學者汪滌表示,本次展覽的作品多以記錄都市生活中的日常生活狀態為主,關心的不是大主題,而是自己的小情趣。這一格局也許會給「80後」的藝術創作帶來一定影響。
從藝術表現形式來看,「80後」的藝術家並不滿足於架上繪畫的表現形式,從本次展覽中影像、視頻、裝置類作品比重的大幅提升可窺一斑。
「80後」藝術實踐的路徑和特點,少有前輩藝術家的思維定式和條條框框,由於尚處於個人藝術風格形成的初期,他們也少有成熟藝術家對於風格轉變的思想負擔。他們對於藝術風格的探索仍處於活躍期,對於多元文化的互鑒吸收顯示出極強的主動性和敏感性。
藝術家、策展人李詩文覺得,從本次全景式概括「80後」的展覽中,可以看出藝術家們在語言中都有自己成熟的概念。而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決定了各自語言的方向。他建議,藝術創作要從藝術史入手,與時代、歷史和科技相聯繫,才能走得更遠。
展廳現場
總體來看,當前80年代藝術家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學術視野已十分開闊,不少藝術家在充分借鑒和吸收多元文化的同時也主動回歸到對本土文化的關注與研究,是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一個群體。他們不僅是中國文化發展現狀的縮影,也是在國際舞台上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力量。
本次展覽是繼成功舉辦兩屆「海上漂移」展覽和「海上·70」青年藝術家作品邀請展之後,又一次以「海上」名義集結的專題展覽。「海上」系列展覽和學術平台,持續聚焦上海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和生活狀態,不斷為海派文脈的傳承以及上海青年藝術人才的成長和發展助力。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2月28日。
【部分參展作品】
魯丹《薄膜-藍》
顧穎《宇宙洪荒-溫》
陳迪《上海客廳之四》
廖揚《探頭》
林森《獨行》
來源:雅昌藝術網、澎湃新聞
校友名片
丁設,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海外六期校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青年美術攝影家協會主席,上海著名畫家、評論家,作品入選《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展》《第十屆、第十一屆全軍美展》等眾多大型美術展覽,曾先後舉辦《晃動點線》、《M50+1.5》、《丁設2002-2006畫室報告展》、《瞰——丁設架上作品展》、《纏——丁設藝術展》等個展,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澳門藝術博物館、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上海慈善基金會等機構永久收藏。
※我院中青班、民族班3位校友獲青海省第四屆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TAG: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