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家系列之《論語正則》17.8

儒家系列之《論語正則》17.8

「大道無形,天地是個有形的道;天地不言,聖人是個能言的天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未嘗不見經書,見經書而能明其義理,與見聖人何殊?」——今天,我們便通過閱讀這部儒家傳世經典,來與聖人開啟一次「超時空對話」。

------

《論語》是先秦儒家思想凝聚而成的核心經典,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深刻沉澱。在歷經千年的傳承中,雖然幾度遭遇篡改、歪曲與惡意攻擊,但其作為經典的魅力與價值依然如「北辰」之星巋然不動,照耀古今。

《論語正則》是「藏山書院」面向全社會推出的「正本清源說《論語》」公開課程的授課筆記,全書共計30萬字。比照傳統章節劃分體例,本書依舊分為二十章,512段。——《論語正則》將為您逐字逐句詳細解讀經典真義,為您能夠真正走進夫子與群弟子救國救民、道義擔當的誠敬心扉,我們願做領路人。

------

陽貨篇第十七

17 . 8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譯文※:

1、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

言:德。其與《論語 · 衛靈公》:「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中之「言」相同。

蔽:覆障之義。荀子:「蔽者,言不能通明,滯於一隅,如有物壅蔽之也。」

※夫子說,子路啊!你聽過「六言六蔽」之說嗎?子路答,沒有啊 !夫子說,那你坐好,我來告訴你。

——《朱子集注》:「六言皆美德,然徒好之而不學以明其理,則各有所蔽。」

2、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學:求明理。不好學,指不能「明正理」。——夫好學者,謂聞德而悅之者也。不學不能深原乎其道,知其一而未識其二,所以蔽也。自非聖人,必有所偏,偏才雖美,必有所蔽。學者假教以節其性,觀教知變,則見所過也。

※徒好博施愛人,若不能明晰「仁」之節度,苟有失當,便為愚人。

——「仁」屬「木」,克「木」者「金」也,「義」屬「金」。若無「義」德克「仁」,則為「爛好人」一個。

3、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

盪:失其執守。

※徒好彰顯才智,若不能明晰「智」之節度,苟有失宜,便失操守。

——《莊子 · 外篇· 胠篋》:「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此「好知不好學」而為盜者也。故智,必當依乎正道,依乎人性,依乎常理,否則必近乎詭詐,而為肇亂之源也。(一如現今之「智慧型犯罪」)

4、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賊:害於理者,亦有偽善、虛偽之意。。

※徒好誠實守信,若不能明晰「信」之節度,未知權變,即墮偽善。

——偽善者,欺世盜名之賊也。蓋「信」為世人公認之美德,然若不加導正,再遇有施行不當者,勢必將眾生導向更大的傷害。如《莊子 · 雜篇 · 盜跖》所載「尾生抱柱」,便為硜硜守信、欺世盜名之典範。世人或言尾生「因信而死」,其固享凡夫美譽者也久矣,然其如父母兄弟者亦皆美其信乎?——其人「全小信而失大義」,棄孝悌之責而妄盜信實之名者,誠為君子所不屑也。

——《孟子· 離婁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四書紀聞》:「大人之所以不必信者,惟其為學而知義之所在也。苟好信不好學,則惟知重然諾而不明事理之是非,謹厚者則硜硜為小人;苟又挾以剛勇之氣,必如周漢刺客遊俠,輕身殉人,扞文綱而犯公義,自聖賢觀之,非賊而何?」

5、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直:直言,敢言。

絞:責人太過急切,以至激發對方對抗。

※徒好直言不諱,若不能明晰「禮」之節度,未能曲緩,必遭反噬。

——「率直」本為美德,但務必明晰其中的節度分寸,以符合大小本末的取捨中道。否則,若非變為整日吹毛求疵、好刺人短的罵婦,便是墮為好揭人隱匿以沽名釣譽的不肖。一如《子路篇》中「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的偽善(為獲美譽竟不惜敗壞綱常)。

6、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勇:果敢。

亂:作亂。

※徒好勇猛果決,若不能明晰?義?之節度,無所裁製,必致混亂。

——《朱子集注》:「勇者,剛之發。剛者,勇之體也。」(——剛者,義之集也。)

——徒挾剛勇之氣而不知「義」者,亦不能明事理之是與非,其勇而不節、進而無止,則社稷之傾、天下之亂不遠矣。一如董卓、李逵之輩,為惡雖有大小之別,然終為肇亂之源也。

7、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剛:剛者無欲,不為曲求。

狂:直言如刀將人逼入死角,使無以迴避。(唯其無欲,遂無所顧忌,以至說話尖酸刻薄,做事不留餘地。殊不知,此為惹禍之根苗也。)

※徒好明察秋毫,若不能明晰「禮」之節度,不知收斂,恐生大禍。

——《列子· 說符》:「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

——《道德經· 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抱道致柔,因物為應,若能曲己以成人成物,則可謂之幾近圓滿;屈己以為人,抑己以循物,若能做到含辱不爭,便可謂之正直開闊。——《老子厥中》)

——《道德經· 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唯至柔至弱之物,可凌駕於至堅至強之上。從來唯無形柔弱之物,可騰越穿行於堅固無隙之間。我亦由此悟得「無為」之益。夫大道之行也,以「無為」行諸天下;以「無言」化育世人。此中之益,非天下萬事萬物所能及也。——《老子厥中》)

※備註※:

——「仁」、「智」、「信」、「直」、「勇」、「剛」六者雖為美德,然徒好之而不能以「學」明其理,則施之必悖其「中」道,即有偏失,則為弊病。小人有弊,病在一方;君子有弊,病在天下,故君子不可輕忽也。

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自古及今學道者紛紛,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根器高,次要讀書多,三要遇人早。根器不高,不能有出世之想;讀書不多,不能見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門小術之誤,終不能成大道。

——《養真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藏山書院 的精彩文章:

儒家系列之《論語正則》16.9

TAG:藏山書院 |